2021年7月以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关于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的通知》等文件,推动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目前,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果。这项工作正处于创新探索阶段,亟需基于已有的实践广泛交流借鉴。为此,现特以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典型案例”为主题陆续发布,供交流借鉴。
一、基本情况
该项目为改扩建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炼油及化工两大部分。炼油部分,新建220万吨/年蜡油加氢裂化(含30万吨/年石脑油正异构分离)、30万吨/年C2回收装置和100万吨/年柴油吸附装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化工部分,新建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二、工作亮点
该项目作为改扩建项目,通过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推动现有工程实施了一系列减污降碳协同措施。一是优化二次加工平衡,新建脱沥青装置,降催化负荷。二是优化加氢工艺,乙烯裂解C5采用选择性加氢工艺,裂解抽余C4不加氢直接进乙烯。三是优化氢气平衡,降低总用氢量,优化氢气平衡供需结构,减少造气制氢规模。四是优化公用工程方案,包括采用热泵技术回收低温热,充分利用各装置工艺余热副产中、低压蒸汽,减少动力站锅炉负荷等。
三、评价成效
通过上述降碳措施的推动,该项目建成后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为8.46吨CO₂/吨乙烯,优于企业现有工程10.83吨CO₂/吨乙烯的排放水平,全厂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专家点评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在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充分贯彻了“以新带老”“提质提效”的理念,对现有工程实施了一系列减污降碳改造措施,为石化行业改扩建项目的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起到示范作用。
供稿 | 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
编辑 | 宋祥
审核 | 秦超
原标题: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典型案例⑭: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