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排污口监督管理 | ​首创农田退水“零直排”模式 打造农业排口治理嘉兴样板

排污口监督管理 | ​首创农田退水“零直排”模式 打造农业排口治理嘉兴样板

2023-11-15 13:39:27来源:生态环境部 关键词:农业排口治理农田退水阅读量:22594

导读:浙江嘉兴平湖先行先试,首创农田退水的“零直排”模式,融合了土地整治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工程等技术手段。
  农田退水携带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一直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一大难题。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将排查出的农业排口纳入管理范围,研究符合种植业特点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
 
  浙江嘉兴平湖先行先试,首创农田退水的“零直排”模式,融合了土地整治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工程等技术手段,从源头控制、过程拦截、末端治理方面“三管齐下”,对农业排口科学管控,对农田退水拦截降污,开展了一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生态革命”。
 
  求解水体氮磷超标难题
 
  氮磷等营养盐超标是水污染的常见问题,也是水体富营养化背后的“罪魁祸首”。这一难点同样困扰着海域综合治理三大攻坚战之一的“长江口—杭州湾”。
 
  作为浙江省主要的粮食产地,位于杭州湾之滨的嘉兴平湖已基本解决了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等农业面源污染难题,“种植尾水”治理成为其最大瓶颈。如何在保障“米袋子”和“菜篮子”安全的前提下,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满足老百姓对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的双向追求,这也成为迈向现代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必答题。为此,平湖立足平原水乡地区农业复种指数高、化肥施用频率高、环境承载力弱等情况,首创农田退水“零直排”技术模式,针对农业排口开展了一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生态革命”。
 
  “所谓零直排并不是不排水,而是有别于传统的稻田退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入河,需经过相应措施的沉淀、净化再排入河道。其核心在于解决退水过程中产生的农田氮磷养分流失问题。”据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16年起,嘉兴在平湖探索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试点,打造了稻田退水的“零直排”工程雏形。
 
  “三管齐下”实现零直排
 
  “零直排”如何实现?平湖从源头控制、过程拦截、末端治理方面“三管齐下”,寻求农田氮磷流失问题的最优解。
 
  在“源头控制”方面,首先紧盯“少排水”“少用肥”两个环节,一方面推进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大力推广“节水薄露灌溉”技术,通过采用自动节水阀和强化放水员管理,精准管控水稻各生长期的实际水层深度,让“肥水不流外人田”;另一方面在稻田出水口安装双闸板溢流型“小闸门”,使稻田具备承载50毫米雨量的保水功能,实现“晴天不排水、雨天少排水”。同时,研究不同的施肥方案,在保证粮食产量安全的前提下,探索施肥与农田氮磷流失的源头阻控技术。
 
  在“过程拦截”方面,依靠“蓄水截污”“生态消纳”两个手段,将污染留在沟里。将主干排水沟由U型槽改成“生态氮磷拦截沟”,采用辅助工程措施提升稻田退水在沟渠中的滞留时间,控制养分流失、减少水体污染物;同时,在生态拦截沟内种植生长速度快、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吸附、降解、吸收水中的氮磷等养分,并唤醒沟渠生态系统,强化对氮、磷等物质的拦截净化能力。
 
  “末端治理”环节则是根据每个农田排口入河处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探索出三大“生态沟渠+”治理样板。
 
  其中,在平湖龙兴村、桐乡华台村地区,利用断头浜作为生态涵养缓冲区,采用“生态沟渠+节水灌溉+断头浜”全封闭型模式,配套灌排水阀,控制灌溉水层,减少肥药流失,提升肥药利用效率,除台风、暴雨等特殊天气外,基本实现了农田退水灌溉循环利用不外排。
 
  在平湖马厩村、桐乡红旗漾村、嘉善地甸村地区,利用农田周边自然状态的断头浜,形成“生态沟渠+生态塘+断头浜”的半封闭型模式,配套农田智慧灌溉系统,实现农田退水经滞留净化后部分外排,出水水质得以显著改善。
 
  在平湖钟埭村、桐乡新翁村、秀洲火炬村地区,利用水稻种植基地总排渠,将农田退水集中于一条主沟渠进行净化,末端利用河道建设生态缓冲带,形成“生态沟渠+生态缓冲带”的开放型模式,实现农田退水主要污染物出水浓度降低30%左右。
 
  力争覆盖农田60万亩
 
  从源头到末端,这一系列举措取得了可观的“拦截”效果。
 
  相关技术单位监测结果显示,平湖生态沟渠对总氮、氨氮和总磷的平均拦截率分别达到28.5%、32.5%和27.5%。2022年汛期(6—9月),平湖国控断面平均水质氨氮、总磷指标较2020年同期平均值分别降低42%和10%,河流水质改善效果明显。
 
  “平湖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久久为功。”有关专家表示,平湖在养殖污染治理、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经验基础上,对种植业退水治理先行先试,首创稻田退水“零直排”治理模式,融合了土地整治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工程等技术手段,对稻田退水拦截降污,同时结合调蓄处理、循环灌溉等措施实现稻田退水的资源化利用,使稻田退水面源污染物不排入或不直接排入周围受纳水体,从而达到减量排放的效果,符合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目前,嘉兴仅平湖市稻田退水“零直排”已累计建成5.33万亩,在建6.28万亩,落实财政补助2亿元,这项工程也在嘉兴全域推广。平湖及嘉兴两级政府都在现有基础上加大了对该项工作的支持力度。平湖市设立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扶持专项资金,对市级农田退水“零直排”项目给予50%的资金补助。嘉兴市本级则针对通过验收的农田退水“零直排”工程,按照每亩2000—3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政策扶持之下,截至2022年,嘉兴市已累计建成的农田退水“零直排”工程覆盖农田16.5万亩。到2025年,嘉兴力争完成全市农田退水“零直排”覆盖面积60万亩以上,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国省监控断面、主要河湖周边和优质稻米示范区实现全覆盖。
 
  供稿 |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
 
  编辑 | 宋祥
 
  审核 | 秦超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