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2023年座舱域控及芯片市场份额TOP10榜单:本土与外资各有高手

2023年座舱域控及芯片市场份额TOP10榜单:本土与外资各有高手

2024-02-21 11:25:19来源:盖世汽车 关键词:座舱域控芯片阅读量:24046

导读:东软集团该年度座舱域控装机量133,977套。近年来,东软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陆续装载于红旗、奇瑞、恒驰等车企旗下车型。从2023年来看,配套量居高车型是红旗HS5,对应装机量达到近10万套。
  相比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成果易感知,成本相对可控,如今正迎来爆发式增长。盖世汽车研究院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智能座舱渗透率达到61.5%。
 
  伴随此过程,智能座舱系统集成也在加速向域控制演进,座舱域控正逐步从高端车型向中低端车型渗透,规模化量产上车提速。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整理,2023年,中国市场座舱域控前装交付量达到347.6万套,搭载率提升到16.5%。
 
  供应商层面,抛开为特斯拉代工的和硕与广达,德赛西威拿下第三方供应商榜首。在此之外,镁佳科技、亿咖通等本土供应商也有不错成绩,渐成市场主力。
 
  不过从座舱域控芯片来看,外资芯片品牌依旧主导市场,其中高通市场占比近六成。
 
  座舱域控市场竞争加剧,本土供应商占比过半
 
  2023年座舱域控市场份额TOP10榜单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为特斯拉代工的和硕/广达、德赛西威以及伟世通。
 
  这其实并不意外,尽管这几家企业的“身份”各不同,但背后则都有“大佬”的加持,也可以说,他们押对了宝。
 
  和硕布局车用电子多年,近几年不仅打进奥迪、丰田等传统车厂供应链,更是抢进特斯拉供应链,为之代工中控台、电控单元、充电桩等,广达在车用产品线的布局以ECU及车用电脑为主,也是特斯拉域控制器的代工厂商。
 
  而近些年特斯拉中国的增长态势,业界有目共睹。2023年9月6日,特斯拉宣布上海超级工厂第200万辆整车下线。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完成100万辆车的目标,上海超级工厂用了33个月,而从100万辆到200万辆只用了13个月。
 
  据乘联会数据,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23年累计交付量高达95万辆,同比增长33%,占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52.5%。从销量来看,2023年特斯拉中国零售销量为60.4万辆,同比增长37.3%。
 
  与之相对应,盖世汽车研究院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和硕与广达为特斯拉代工的座舱域控装机量合计604,201套,市场占比达到17.4%,排位第一。
 
  不同于这两家代工大厂,德赛西威定位于第三方供应商,作为本土域控制器供应商,德赛西威主营业务聚焦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三大领域,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领域都有推出相应的域控制器产品,随着汽车“新四化”的快速发展,相关业务增长迅速。
 
  2023年,德赛西威的势头也很猛。根据榜单,2023年德赛西威座舱域控装机量达到601,250套,市场占比17.3%。
 
  这背后,也有“大佬”的加持。2023年,德赛西威不少核心客户销量快速增长,尤其是理想、奇瑞。
 
  具体来看,理想该年度交付新车37.6万辆,同比上涨近两倍,超额完成30万辆的年度销售目标。奇瑞集团该年累计销售汽车超188万辆,同比增长超五成,其中,奇瑞品牌同比增长47.6%,捷途增长75%,星途增长134.9%。
 
  而从德赛西威座舱域控的配套车型来看,理想旗下车型(理想L7、理想L8理想ONE)装机量占比超四成,奇瑞、星途、捷途三大品牌旗下车型装机量同样占比超四成。
 
  同样进入前三的还有伟世通,据悉作为座舱域控领域最早的一批玩家,伟世通早在2012年就已着手研发相关产品,2018年其座舱域控产品便在奔驰A级车上首次推出。截止目前,伟世通在座舱域控领域的客户群体已包括奔驰、吉利、福特等车企。
 
  吉利是伟世通在座舱域控板块的“大客户”。2023年,伟世通座舱域控装机量整体达到419,162套,具体配套车型中,吉利系车型居多,尤其是吉利星越L、极氪001。此外,占比较高的还有奔驰以及Smart旗下车型。
 
  除德赛西威外,镁佳科技、亿咖通、车联天下、东软、诺博科技这些本土企业也呈现出了向上的势头。
 
  结合此前消息,镁佳科技已与长安深蓝、理想、奇瑞、东风等车企在智能座舱方面达成合作。据榜单,2023年,镁佳科技总装机量为247,775套,主要配套车型包括理想L9、深蓝S7、深蓝SL03等,覆盖多个价位段。
 
  以智能座舱为核心业务的亿咖通排位第五,2023年座舱域控装机量为244,737套。亿咖通背靠吉利,其座舱域控产品目前也主要配套于吉利旗下品牌及车型,包括博越、博越L、银河L7等。
 
  车联天下进步了。2023年,车联天下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装机量为170,267套。据悉,如今在长城、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吉利、比亚迪、奇瑞等多家车企数十个主力车型上都可见其智能座舱域控产品。过去一年车联天下配套车型诸多,其中以广汽系及长城系车型居多,例如传祺M8、哈弗枭龙MAX等
 
  东软集团该年度座舱域控装机量133,977套。近年来,东软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陆续装载于红旗、奇瑞、恒驰等车企旗下车型。从2023年来看,配套量居高车型是红旗HS5,对应装机量达到近10万套。
 
  诺博科技也进入了榜单前十,对应装机量超10万套,作为长城旗下企业,主要配套哈弗、坦克、魏牌、欧拉这些长城系品牌旗下车型。
 
  整体来看,在座舱域控领域,本土供应商正呈现较好发展势头,随着渗透率的持续上行,有望拿下更好成绩。当然市场竞争也在不断加剧,正如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所说,目前国内座舱域控市场尚处于早期阶段,市场格局仍然存在一定变数。
 
  可以看到的是,如今,包括博世、马瑞利、伟世通等在内的外资供应商正针对座舱域控市场做更深入的布局,包括推动座舱域控走向“高性能化”、“本土化”,意欲抓住更多市场份额。
 
  外资芯片品牌依旧主导市场,高通占比近六成
 
  近几年,在智能座舱芯片领域,高通可谓风头无两。
 
  自2019年发布,高通骁龙8155芯片便受到几乎所有车企的追捧。目前国内搭载骁龙8155的车型包括理想L7、L8、L9,小鹏G6、P7、G9,蔚来ET5、ET7、ES6、ES7、ES8,智己LS6、LS7、L7等众多热门车型。
 
  除8155外,高通的8295芯片也已得到诸如零跑、蔚来、极氪、小米和奔驰等多家车企的力捧。
 
  基于此,2023年,在座舱域控芯片领域,高通仍然“遥遥领先”。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整理,该年度,高通座舱域控芯片装机量超226万颗,市场占比近六成。
 
  盖世汽车注意到,在前面提到的座舱域控市场份额TOP10厂商中,除和硕/广达外,其余厂商基本都是高通座舱域控芯片尤其是8155芯片的“用户”。
 
  其中,德赛西威有近40万套座舱域控采用的是高通芯片,伟世通有超36万套采用的是高通芯片,他们所用的都更多是8155芯片。
 
  高通之外,AMD、瑞萨、英特尔、三星等外资芯片大厂也排位靠前。
 
  排在高通之后的同样是从消费电子芯片领域跨界而来的AMD,其2023年座舱域控芯片装机量近57.6万颗,市场占比超15%。这主要来自于为特斯拉代工的和硕与广达,对应车型为Model 3与Model Y。
 
  瑞萨排位第三,2023年座舱域控芯片装机量近32.8万颗。德赛西威是主要客户,其超20万套座舱域控采用的瑞萨的M3或H3。除德赛西威外,这两款芯片也用于安波福、佛吉亚、华阳通用的座舱域控产品中,配套量居高的车型包括艾瑞泽8、哈弗H6等。
 
  英特尔、三星、德州仪器也都在10万级以上,其中英特尔近76%座舱域控芯片配套于东软的座舱域控产品;三星则主要供应LG;德州仪器主要供应安波福。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在外资巨头大力布局座舱芯片的同时,一批本土厂商借助国内智能电动汽车的爆发契机,也纷纷开始涌向市场,主要玩家包括华为、芯擎科技、芯驰科技、杰发科技、全志科技等。
 
  目前,这些厂商也取得了诸多进展。
 
  例如华为,其智能座舱芯片主要是麒麟系列,其中目前应用较广泛的麒麟990A,已先后搭载于问界M5、阿维塔11、北汽魔方、北汽极狐阿尔法 S等多款车型,另外比亚迪部分车型也使用了这款芯片。
 
  成立于2018年的芯擎科技,在2022年底成功量产首款智能座舱芯片“龍鷹一号”。作为中国首款7nm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龍鷹一号”出货量已突破20万片大关。目前已经规模化交付的车型包括领克08、领克06 EM-P、睿蓝7等。
 
  杰发科技第一代入门级智能座舱AC8015出货量则已超百万颗,下一代高性能智能座舱域控芯片AC8025已于去年6月成功点亮。
 
  而从此次TOP10榜单可以看到,本土厂商已有席位。
 
  芯擎科技凭借60,152颗的装机量,拿到了“第七”的排位,高于英伟达与恩智浦。据悉,该年度“龍鹰一号”主要配套北斗智联和亿咖通的座舱域控产品,涉及车型领克08 EM-P、睿蓝7等
 
  华为此次排位第十,麒麟芯片2023年装机量为21,923颗,主要配套阿维塔11、阿维塔12等车型。
 
  不可否认,如今的座舱域控芯片市场,仍由几家芯片大厂主导,而高通仍霸占高位,且短期内,其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地位很难被撼动。
 
  但也要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厂商在这一领域持续发力,试图打破现有格局。从本土厂商来看,目前其份额虽微,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国产芯片厂家,正凭借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更开放的合作模式,以及就近服务等优势,悄然崛起。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估值87.5亿美元!英特尔将出售旗下一芯片业务51%股份

    分析人士指出,英特尔的此次交易既为公司带来急需的现金流,又能使其更专注于CPU和先进制程研发,但如何扭转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的落后局面,仍是英特尔面临的根本性挑战。
    英特尔芯片
    2025-04-15 11:01:24
  • 全球首个石墨烯光芯片生产基地,启动建设!

    近日,德国芯片互联集成“黑马”Black Semiconductor宣布在德国亚琛(Aachen)建立其全新总部——FabONE,该设施将成为全球首个石墨烯光子芯片生产基地,专注于节能高性能芯片技术的研发和制造。
    石墨烯光芯片芯片
    2025-02-13 15:16:29
  • 这家厂商推出:全球首个商业级空地光通信服务

    DiamondLink 采用 Cailabs 的多平面光转换(MPLC)技术,优化激光波束以克服大气湍流对光通信的影响,使其能稳定传输 高通量(High-Throughput) 的数据。
    光通信芯片
    2025-02-10 10:53:08
  • 市值破千亿美元!光通信芯片巨头盈利大涨

    Marvell正通过定制AI芯片的批量生产和云客户对互连产品的强劲需求,加速向AI半导体巨头的转型。其人工智能驱动型增长战略已取得显著成效,未来有望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光通信芯片
    2024-12-11 14:40:43
  • 富士康将在墨西哥建设芯片工厂,生产Nvidia芯片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制造商,也是苹果公司最大的iPhone组装商。富士康一直受益于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因为该公司可以组装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工作的服务器。
    芯片半导体
    2024-10-11 17:13:27
  • 芯片、存储、能源可用性对创新的潜在影响

    芯片是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从智能手机到超级计算机,无不依赖强大的芯片来提供计算能力。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对芯片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芯片电子设备
    2024-09-11 08:17:38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