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和司法部立法四局局长张要波介绍《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环保在线对本次吹风会内容进行了简要整理,提要如下:
1、《条例》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的法规,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
2、总的来看,违反《条例》的惩处力度是非常大的,坚持“双罚制”,既对机构处罚,又对相关责任人员个人进行处罚。
3、“把保障和提升碳市场的排放数据质量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体现6个字——严控、严查、严罚。第二个履约周期对300多万个参数数据进行自动识别校验,及时发现并解决了7.2万余个数据异常问题,组织培训了134场约1.1万人参加的培训。
4、全国强制碳市场启动两年半以来,总体运行平稳,专家评估,中国的碳市场总体表现要好于发达国家碳市场建设初期。今年初,全国自愿碳市场开始以来,运行总体平稳。
5、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建成了“一网(全国碳市场信息网)、两机构(注册登记机构、交易机构)、三平台(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管理平台)”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6、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第二个履约周期成交量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19%,成交额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89%,碳价由启动时的每吨48元上涨至每吨80元左右,上涨66%左右,参与交易的企业占总数比达到了82%,数据上涨近50%。
7、据测算,这两个履约周期,全国电力行业总体减排成本降低了约350亿元。
8、电力行业之外,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7个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已经开展起来,对碳排放市场的扩围专项研究工作已经有阶段性进展,“争取尽快实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首次扩围”。
9、自愿减排项目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额外性,二是真实性,三是唯一性。
10、下一步,推动碳市场建设聚焦3项工作,即逐步推行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碳配额分配方式,建立市场稳定机制以及对丰富交易主体和产品作出规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