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固态电池上车,文字游戏还是未来已来?

固态电池上车,文字游戏还是未来已来?

2024-04-14 09:17:38来源:盖世汽车 关键词:固态电池阅读量:21865

导读:有观点认为,上汽智己“超快充固态电池”仅为“半固态”,与行业所理解的“全固态电池”有所差异。换言之,上汽智己无非是玩了一个文字游戏。
  近段时间以来,固态电池的热度不断提升。
 
  4月8日晚,智己汽车一场颇具争议的发布会,将智己L6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同时,其“超快充固态电池首次量产上车”同样引发了行业诸多议论。
 
  “智己L6 Max光年版车型搭载了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该电池具有安全性能高、电池不爆炸、能量密度大、续航高等特点。”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透露称,搭载固态电池的智己L6 Max光年版车型,预售价格将不超过33万元。
 
  不过,有观点认为,上汽智己“超快充固态电池”仅为“半固态”,与行业所理解的“全固态电池”有所差异。换言之,上汽智己无非是玩了一个文字游戏。
 
  另一边,广汽埃安旗下昊铂品牌宣布昊铂“全固态”电池即将亮相,将于4月12日发布。据悉,该电池采用100%固态电解质,具备超高能量密度、超强本征安全(主要指单体安全),超宽使用温域等特点,并已经“从实验室走向量产应用”。
 
  从液态电池走向半固态、全固态电池,最核心是电解质的改变。从液态电池到固态电池,需要通过改变化学材料,来提升能量密度、安全性能等,但是从无论技术、成本还是制造工艺上,都并非易事。业内普遍预判,2030年固态电池才能真正实现量产。
 
  因此,智己汽车在获得流量的同时,也在接受着“行业首创”还是“文字游戏”的质疑。无论如何,这轮争议再次引发舆论高潮,固态电池时代要提前到来了?
 
  全固态or半固态?固态电池上车争议
 
  与液态电池相比,固态电池之所以备受关注,因为其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体积小、宽温区运行等诸多显著优势,是下一代高性能锂电池重要代表。
 
  我们进行横向对比,就能看到固态电池的优势。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一般为100—160Wh/kg,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通常为150—350Wh/kg,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则为400-900Wh/kg。从目前来看,传统液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接近350Wh/kg的理论极限,提升空间也已经十分有限。
 
  从续航里程表现来看,电芯能量密度为270—320Wh/kg的车辆,满电状态下预计续航里程为600—700km。而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续航里程表现,则能带来更大的惊喜。
 
  以智己L6 Max光年版搭载的固态电池为例,其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68Wh,续航可以达到1000km。同时,该固态电池可实现高温不可燃、减少穿刺短路的同时,峰值充电功率达400kW,充电12分钟续航增加400km。
 
  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强调,固态电池最大的优势在于安全性。由于固态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不同于液态电解质那般容易燃易爆。安全性的提升,还能带来电池包能量密度的增加,因为可以减少为安全考虑而预留的空间和重量。
 
  智己汽车表示,这一“超级电池”,还是行业内首个具备超快充能力的量产级固态电池。通过采用自研的“高离子电导率、耐高温固态电解质”,以及“干法固态电解质层一体成型”技术,电芯整体内阻大幅下降,获得超快充性能。高新技术还解决了硅基材料高膨胀问题,并保证固态电池的稳定性、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不过,上汽智己“超快充固态电池”却被争议为“伪固态”电池。众所周知,液态电池的主要材料是正负极、隔膜和电解液。而固态电池中,则会分为半固态电池、准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
 
  其中,半固态电池是固液混合电解质电池,是液态到固态电池的过渡产物,可以被目前的液态电池生产线兼容,通常液体含量10%为半固态与液态划分临界点,仍旧需要隔膜。
 
  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采用全固体材料,不需要隔膜。相关研究显示,其固态电解质能够匹配电容量更大的正负极材料,实现更高的电池能量密度。而且固态电池安全性突出,可以抵抗热失控和穿刺等挤压力。
 
  因此,从上汽智己公布的相关信息来看,这款上车的电池实为“半固态电池”。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就发布微博提出质疑,认为此时“宣传半固态车用电池的就是在玩文字游戏”。智己汽车有关人士则解释,半固态电池和准固态电池目前尚无明确标准,但使用固态电解质肯定可叫作固态电池,这与使用液态电解液的传统电池是两个时代的产物。
 
  清陶能源是智己L6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对于这款电池的争议,他们的态度则较为谨慎。清陶能源联合创始人、总经理李峥就直言,“这款固态电池属于半固态电池。”清陶能源提出固态电池产业化路径,第一代固态电池,即在智己汽车上装车量产的电池,被称为半固态电池;2025年会开发第二代固态电池;最终实现第三代固态电池量产,也就是全固态电池。
 
  而半固态电池之所以开始上车,与其生产工艺有着较大的关系。半固态电池可兼容传统锂电池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基本上可以与锂电兼容,只需新增加一条专产半固态隔膜的生产线,生产设备与液态电池隔膜的设备兼容。
 
  半固态电池要求隔膜的孔径更大、强度更高,并采用湿法+涂覆的工艺。对比传统电池,半固态电池的隔膜无明显工艺改变,调整参数即可。另外,单位半固态电池对隔膜的需求量没有变化。
 
  当然,尽管上汽智己的“光年固态电池”是半固态电池,但是也让智己L6拥有超30%的能量密度提升,续航里程超过1000km,整体实力不容小觑。整体来看,上汽智己搭载的光年固态电池,让我们看到了动力电池持续发展的前景,开启了固态电池上车的第一步。
 
  成本仍是固态电池商业化的重大阻碍
 
  根据液态电解质含量的情况,有行业人士对固态电池进行了更为明确的区分。业内认为,固态电池的发展路径大致可以分为半固态(5-10wt%)、准固态(0-5wt%)、全固态(0wt%)等阶段,其中半固态、准固态使用的电解质均为混合固液电解质。
 
  从固态电池的发展情况来看,全球范围内,全固态电池还处于研发和试制阶段。而制约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主要局限在材料技术、制备技术还不够成熟,生产成本过高。因此,行业普遍认为全固态电池距离大规模产业化还需3-5年时间。
 
  固态电池目前遇到的技术难题,就是电池的耐久性不够。因为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反复膨胀和收缩,在正极、负极和固态电解质之间极易产生裂缝,导致电池性能劣化。
 
  从技术角度来看,“离子电导率”是固态电池遇到了技术难题之一。在固态电池中,锂离子主要是通过固体物质来传导,电池中电解质的功能是为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输搭建通道,而决定锂离子运输是否顺畅的指标被称为离子电导率。传导的好坏跟固体物质的致密程度密切相关,越致密传导越好。
 
  也就是说,固态电池要普及,必须在材料进行突破,之后在提升生产工艺,最后通过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等问题。
 
  动力电池行业人士张强就指出,整车企业将电池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然后是电池的寿命与可靠性,以及成本。“不过固态电池商业化最大的问题还是成本问题。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再高,主流的电动汽车看重的还是成本。只要固态电池成本下降,那么应该很快就能商用。”
 
  有数据显示,固态电池成本高于液态电池,主要体现在固态电解质和正负极。固态电解质用到的部分稀有金属原材料价格较高,比如,氧化物电解质含锆、硫化物电解质含锗,铜锂复合带价格1万元/kg。此外,全固态对生产工艺、成本和质量控制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生产设备替换率大,全固态电池成明显高于现有液态电池。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则表述,全固态电池的工艺和设备将发生巨大变化,电池前段的生产设备可能都需要重新开发。认真区分来看,全固态电池与半固态电池、液态电池是不同的概念,全固态电池在车辆上实现规模化应用,要等到2030年左右。
 
  2024年,不如说是半固态电池上车元年
 
  整体来看,半固态电池便是动力电池从液态走向固态的妥协性产物,也是发展全固态电池的一个必然阶段。综合多方信息,与其说2024年是固态电池发展的重要年份,不如说是半固态电池上车元年。
 
  在智己L6“光年固态电池”上车之前,蔚来、岚图等企业的半固态电池早已经装车量产。此外,还有赛力斯、高合、哪吒等多家车企都官宣了自己的半固态电池量产计划。
 
  动力电池企业也将半固态电池上车计划提上日程。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包括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辉能科技、赣锋锂业、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国内外十几家动力电池企业也都已在布局半固态电池,并且明确了上车计划。
 
  根据相关机构统计统计,截止2023年底,国内半固态电池产能规划累计超过298GWh,落地产能接15GWh。2024年将是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年内有望实现(半)固态电池的大规模装载应用,预计全年装机总量将历史性地突破5GWh大关。
 
  当然,尽管半固态电池已经迈入商业化拐点,但是价格依旧还需要进一步下降。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就透露,一块150kWh的半固态电池开发成本甚至与一辆ET5的成本相当。
 
  换言之,超长续航半固态电池的成本仍然非常高昂,从成本角度来考虑,车企估计会以选配半固态电池版本车型的方式进行推广。
 
  再回到广汽埃安昊铂的视角,如果其全固态电池真正能做到量产装车,那么全固态电池时代提前到来,也许会成为可能。当然,关于昊铂汽车100%全固态电池真正情况,4月12日的广汽科技日上或许才能水落石出。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总投资超30亿,两大固态电池项目奠基/投产!

    据“遵义综保区”消息显示,3月21日,贵州纳维科创有限公司(简称:贵州纳维)生物碳基固态电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奠基仪式在遵义综保区(新蒲经开区)举行。
    固态电池储能设备
    2025-03-25 13:37:09
  • 首个地方性固态电池专项规划即将落地,有何亮点?

    珠海方案将2027年设定为“关键技术攻坚期”,其核心在于打通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的堵点。根据规划,该阶段将围绕固态电解质材料改性、界面稳定性优化、高密度电芯工艺三大领域展开攻关。
    固态电池固态电池专项规划
    2025-03-25 11:13:12
  • 起亚高管:2030年前固态电池很难商业化

    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复杂性比许多业内人士所认识到的更具挑战,而现代汽车集团将研发力量集中,以在现代、捷尼赛思、起亚三个品牌之间共享技术。
    起亚固态电池
    2025-02-28 11:38:37
  • 岚图启动第三代固态电池技术迭代

    东风集团已开始研发整合。岚图汽车等自主品牌,已开始向东风日产等合资品牌进行技术“输血”,涵盖三电总成、混动技术等。
    动力电池系统固态电池
    2025-02-27 14:16:23
  • 比亚迪成功下线60Ah固态电池

    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比亚迪采用高镍三元(单晶) 硅基负极(低膨胀) 硫化物电解质(复合卤化物)的组合方案,与上汽的聚合物路线、丰田的氧化物路线形成明显差异。
    固态电池储能设备
    2025-02-18 14:50:00
  • 车企扎堆布局,2027年成全固态电池量产元年?

    凭借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等方面的优点,固态电池正引领着电池技术的新一轮革命‌。目前,多家头部企业正寄希望于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建立起自身优势。
    固态电池储能电站
    2025-02-17 15:59:20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