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电机行业最新政策解读!推动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的电机

电机行业最新政策解读!推动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的电机

2024-05-22 10:48:32来源:半导体器件应用网 Susan 关键词:电机高效节能电机阅读量:25179

导读:在我国,像锅炉、电机、家用电器等这类高耗能设备的保有量已超过50亿台套。以电机为例,电机承担着电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任务,这一环节就占了我国工业总用电量的75%,设备的节能增效空间还很大。
  5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的通知。通知要求落实节能法规政策标准,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支撑分领域分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推动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
 
  通知的主要目标是:到2024年底,各地区建立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要求完成60%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检查,摸清重点用能单位及其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指出对标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和《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摸排重点用能单位在运锅炉、电机、变压器、风机、泵、空压机、换热器等主要用能设备运行管理情况和能效水平,梳理高效节能装备和先进节能技术应用潜力。
 
  “电老虎”之一:电机
 
  据统计,在我国,像锅炉、电机、家用电器等这类高耗能设备的保有量已超过50亿台套。以电机为例,电机承担着电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任务,这一环节就占了我国工业总用电量的75%,设备的节能增效空间还很大。
 
  对于重点用电的企业来说,电机成为了他们所要面对的“电老虎”之一。
 
  为了更好解决电机的耗能问题,国家近几年一直在通过政策推动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的电机。
 
  例如,自2021年6月起,《GB18613-2020电动机能效限定及能效等级》标准开始正式实施,规定了IE3(国际标准)以下能效的电机必须停产,这一措施促使国内电机产业全面迈向IE3高效的新时代。
 
  国务院在2021年10月24日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进一步强调了对电机、风机、泵、压缩机等关键耗能设备的节能增效工作,提倡广泛使用先进和高效的产品设备,并加速淘汰那些落后和低效的设备,以提升工业、建筑终端、农村用能以及铁路系统的电气化水平。
 
  紧接着,在2021年11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该计划明确提出了一个具体目标:到2023年,高效电机的年产量应达到1.7亿千瓦,同时确保在役高效电机的比例超过20%。
 
  从这些密集的计划和目标中,可见国家对电机能效提升的重视程度,以及通过电机政策引导和规范,推动电机产业向高效节能方向转型的决心。这不仅有助于降低电机企业的能耗成本,提升经济效益,而且对于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效节能电机:存量空间巨大
 
  在电机政策的推动下,高效节能电机的市场潜力正在逐步显现。
 
  根据168Report发表的高效节能电机行业调研报告显示,我国高效节能电机的市场占有率仅有3%左右,电机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比发达国家低20%左右,这一数据说明,国内高效节能电机的存量市场空间仍然十分广阔。
 
  在电机政策的背景下,不少企业已经开始采取行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
 
  例如,大美德铜发布的消息就显示,德铜几个主流矿场如大山厂、泗洲厂、精尾厂等单位的永磁电机与变压器更换速度,目前已累计更换节能电机上百台。另外,宁夏石化也在上一年的3月份宣布,已经完成了78台高耗能电机的替换工作。
 
  这些企业的积极行动,不仅有助于降低自身的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也为其他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随着国家对重点用能单位准备开展能效诊断,肯定将进一步激发这些单位更新换代高效电机的热情。可以预见,高效节能电机的需求量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刺激,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原标题:电机行业最新政策解读!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