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襄城近年来在制鞋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为解决生计问题,襄城县大量人员前往广东、福建、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多数从事与制鞋相关产业。
襄城人外出务工学习制鞋技术,逐渐积累资金和经验后返乡创业。2000年,襄城县开启了开办小型鞋面加工厂的序幕,标志着制鞋产业的正式起步。
现如今,襄城县拥有制鞋企业100余家,从业人员7000多人;与NB、斯凯奇、3515等知名品牌合作,年产鞋3000余万双,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欧美、澳大利亚等全球多地……
不仅如此,作为曾经的农业大县,河南睢县近年来通过创新发展,成功转型为中国鞋都,制鞋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睢县这座小县城吸引了阿迪达斯、耐克、斯凯奇、足力健、安踏、特步、361等近百个国内外知名品牌落地生产。
近年来,商丘市邮政管理局积极引导快递业与本地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为当地制鞋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推动行业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数据显示,睢县全县日均寄递鞋类快件近2万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河南襄城和睢县的制鞋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两地政府和企业将继续加大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鞋面智能划线、智能切割、自动涂胶……在自动化生产车间内,一系列尖端技术正被运用于制鞋的多个环节。这种人工与智能机器的结合,不仅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据介绍,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中乔体育产业园占地21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该产业园已引进制鞋设备2000余台,形成冲裁、高频、印花、帮面、成型、包装一条龙生产线10条。
睢县开发区专门制定了《睢县制鞋产业链实施方案(2023—2025年)》,立足睢县制鞋产业发展现状,学习晋江、温州、三台等地先进经验,把握国际国内产业前沿发展趋势,构建并完善了一条现代化制鞋产业链条。
河南襄城和睢县的制鞋产业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努力,成功实现了从传统手工业到现代化制造业的转变,跑出了发展的“加速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