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日本川崎重工发布四足仿生机器人CORLEO

日本川崎重工发布四足仿生机器人CORLEO

2025-04-08 16:49:59来源:盖世汽车 关键词:四足仿生机器人仿生机器人阅读量:20953

导读:研发团队突破传统轮履设计定式,创造性开发出四足独立驱动系统——每条机械腿配备两组防滑橡胶蹄,通过120°摆动幅度的独立关节,实现媲美山地羚羊的复杂地形适应能力。
  当传统轮式载具在复杂地形中艰难跋涉时,日本川崎重工最新发布的四足仿生平台CORLEO正以生物力学智慧开启移动革命。这款融合仿生四足架构与氢能驱动的前沿装备,不仅重新定义了越野载具的性能边界,更揭示了未来服务机器人发展的全新路径。
 
  仿生四足:颠覆性移动架构的诞生
 
  CORLEO的革命性突破源于对自然生物的深度解构。研发团队突破传统轮履设计定式,创造性开发出四足独立驱动系统——每条机械腿配备两组防滑橡胶蹄,通过120°摆动幅度的独立关节,实现媲美山地羚羊的复杂地形适应能力。这种设计理念源自川崎在摩托车悬挂系统领域积累的阻尼控制算法,结合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优化,使得机械足在触地瞬间即可完成0.1秒级的姿态微调。
 
  在北海道冬季测试中,CORLEO展现出惊人的地形征服能力:雪地坡道攀爬角度达到35°,瓦砾路面通过速度维持15km/h稳定值。其独创的"阶梯模式"允许四条机械腿进行非对称运动,即使面对40cm高差的地貌突变,平台重心偏移量仍能控制在±5°安全区间。这种突破性移动性能,与中国航天科工"火星车"项目研发的地形适应算法形成技术共振,凸显出极端环境移动平台的技术趋同性。
 
  氢能心脏:清洁动力的系统集成
 
  在能源系统设计上,CORLEO实现了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工程化突破。搭载150cc氢能发电引擎的动力模块,通过模块化设计集成于后起落架结构,在保证系统平衡性的同时,实现-30℃低温环境下的快速启动。双储氢罐采用蜂窝状复合材质,能量密度达到3kWh/kg,相较锂电池系统减重40%。
 
  动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更具创新价值:系统实时监测机械足运动负荷,动态调节氢燃料电池输出功率。在平地巡航时自动切换至经济模式,将氢耗控制在0.8kg/百公里;当进行攀爬动作时,四台独立电机可瞬时获得150N·m扭矩输出。这种"按需供能"策略,使CORLEO在满载300kg工况下仍能保持8小时持续作业能力。
 
  人机共生:操控界面的进化革命
 
  CORLEO的操控系统构建起全新的人机协作范式。基于摩托车驾控经验开发的"重心感应"技术,将驾驶员姿态变化转化为运动指令——身体前倾15°即可触发攀爬模式,侧向倾斜20°启动转向程序。这种符合人体工学的交互设计,使非专业人员经过2小时培训即可熟练操控。
 
  驾驶舱内的交互中控系统集成了三维地形建模功能,通过激光雷达与视觉传感器的融合感知,实时生成地形通过性热力图。在阿拉斯加冰川测试中,系统成功预警7处隐形冰裂隙,展现出强大的环境感知能力。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运动控制算法具备自主学习功能,平台累计运行50小时后,复杂地形通过效率提升23%。
 
  技术融合:跨领域创新的典范
 
  CORLEO的诞生印证了跨界技术融合的巨大潜力。川崎重工将摩托车工程领域的悬挂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积累的运动算法、航空航天产业的结构设计经验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机械仿生"解决方案。其关节驱动模块采用航空级钛铝合金,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40%的轻量化突破。
 
  这种跨领域创新正在引发连锁反应。该平台搭载的震动吸收系统,已反向输送至川崎摩托车的悬挂系统改进;而氢能管理模块则为其工程机械产品线提供了新的动力选项。更深远的影响在于,CORLEO验证了仿生结构在载具设计的可行性,为后续两足/多足移动平台的开发积累了关键数据。
 
  在极地科考站物资运输、山地救援装备投送、核电站事故处置等特殊场景,CORLEO展现出的地形适应性与环境耐受性,正在重新定义人类活动的空间边界。这款四足仿生平台不仅是技术集成的产物,更是开启"后轮式时代"的钥匙——当机械智慧与自然法则深度交融,人类征服物理限制的想象疆域正在无限扩展。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川崎重工展示四足仿生机器人:采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日本川崎重工四足仿生机器人“CORLEO“通过独特的四足驱动系统实现卓越的越野性能,其核心技术源自该集团在机器人控制算法和摩托车悬挂系统领域数十年的技术积累。
    川崎重工四足仿生机器人
    2025-04-07 11:03:18
  • 科研人员模仿蟑螂造了款机器人:每秒能跑45厘米

    受蟑螂的启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团队经过长达15年的深入研究,成功自主研发了一款名为“昆虫”的微尺寸仿生机器人。
    昆虫机器人仿生机器人
    2024-05-23 09:06:57
  • 人形机器人的尽头是“打工人”?行业掀起了变革风暴

    现如今,人形机器人也开启“打工人”生涯了。前几日,特斯拉表示,其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在自家工厂“打工”,“从事”进厂分拣电池工作。
    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
    2024-05-13 16:40:16
  • 仿生蜻蜓机器人:从自然中获取灵感

    仿生蜻蜓机器人翅膀通常由柔性材料制成,如聚氯乙烯(PVC)薄膜或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通过精密的设计和控制算法,这些翅膀可以像真正的蜻蜓一样在空中快速振动并产生升力和推进力。
    仿生机器人仿生蜻蜓机器人
    2023-10-18 13:42:27
  • 最新型蜈蚣式仿生机器人有望摆脱传感器依赖!

    当我们摆动腿时,我们的脚会落地并向前移动。但是,在蜈蚣的世界里,如果它们停止身体和四肢的摆动,它们就会立即停止移动。”
    蜈蚣式仿生机器人仿生机器人传感器
    2023-05-09 09:59:34
  • 大海正在求救!这款仿生机器人将清理全球海洋垃圾

    斯图加特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他们受水母启发,配置了一个多功能、节能且几乎无噪音的手掌大小的机器人。
    机器人智能系统仿生机器人
    2023-05-05 10:29:28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