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资讯

头条号

最新原创观点

百家号


资讯中心

淡化互联网 智能电视返璞归真拼画质

2015-12-23 12:45:29来源:IT新丝语 编辑:贾敬华阅读量:759995

分享:
导读:在小米2S电视新品发布会上,互联网思维和智能这两个元素被淡化了。一向不按常规出牌的小米,将矛头指向了索尼、三星和夏普等传统电视厂商,并自己当起裁判,拿小米2S电视的画质与对手PK。小米电视这一举动,引起了轩然大波和激烈的争论。

  在小米2S电视新品发布会上,互联网思维和智能这两个元素被淡化了。一向不按常规出牌的小米,将矛头指向了索尼、三星和夏普等传统电视厂商,并自己当起裁判,拿小米2S电视的画质与对手PK。小米电视这一举动,引起了轩然大波和激烈的争论。

  无独有偶,就在小米用画质PK索尼、三星和夏普后,海信召开了一场线上发布会,核心内容是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李晓华教授发布的中韩电视画质检测报告(以下简称画质检测报告)。画质检测报告对市场在售的主流品牌电视机进行对比评测,结果是海信主导的ULED显示技术超过了韩国的OLED和SUHD技术,在液晶显示技术登顶。

   淡化互联网 智能电视返璞归真拼画质

  如果说小米与三星、索尼比画质是自编自演的一场戏,那么海信则是用第三方数据证明了ULED显示技术的实力。与此同时,三星SUHD电视和LG OLED电视的营销宣传,画质也是重头戏。从各电视品牌的举动来看,喧嚣的智能电视行业竞争,正淡化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将画质这一用户感观体验直接的项目放在了营销的制高点。

  对于用户而言,智能电视系统多先进,处理器性能多牛逼,远不及电视画质如何更具说服力。各大电视品牌在画质上展开了新一轮的角逐,这可以说是智能电视返璞归真后的新一轮对决。与以往的晒参数、比配置这些营销招术相比,智能电视在画质层面的比拼,不是厂商来自己当裁判,而是用户当裁判。

  从液晶时代,到LED时代,国内电视品牌在CRT时代积累的优势已然不在。从显示屏,到显示模组,国产电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拿来主义,没有自己研发的技术,这致使国产电视厂商在技术上受制于人。这种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持续到2007年前后。

  为了摆脱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困局,海信制定了技术自主研发的策略。2007年,国内首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在海信正式投产。随后,TCL投资的华星光电,也在2011年8月建成投产。至此,中国在液晶面板和显示模组领域实现了自主研发,摆脱了多年来液晶面板和模组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

  然而,进入LED时代后,国内电视显示技术落后的迹象再次显露出来。康佳、创维等电视企业,并没有在显示技术研发上跟进,而是依旧奉行拿来主义和跟随的技术策略。以小米和乐视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无非是照搬其他厂商的解决方案,在显示技术领域并没有自己的技术积累。

  其实,在LED技术领域,国内彩电企业落后并非偶然,因为自主彩电品牌一直忽视显示核心技术研发。在技术日新月异的市场格局下,没有持续的技术研发,落后亦是必然。昔日在电视技术领域有深厚技术积累的索尼和夏普,已经陷入了业绩大幅下滑的惨状。在技术层面,索尼和夏普这两个昔日的技术巨头,也被三星和LG这两家韩国企业超越。这一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技术的持续创新研发是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基础。

  从东南大学的画质研究报告可以得知,海信ULED技术,与三星的SUHD和LG的OLED是目前彩电产品的主导技术。而且,海信主导ULED技术已经获得了13项发明,包括美国、欧洲授权。当然了,海信ULED技术超超三星和LG是暂时的,东南大学的画质研究报告也提到了这一点。未来,海信能否将ULED这一技术优势保持下去,仍然需要面临挑战,这也是技术演进的规律。

  上升到产业角度来讲,海信ULED技术超越了韩系的三星和LG两大彩电品牌,这为国内彩电企业指出了一条突围之路。只有靠技术研发,才能在彩电行业屹立不倒。索尼和夏普两大日系彩电巨头的没落,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么?

  一周前,海信收购了夏普墨西哥工厂全部股权及资产,并获得夏普电视美洲地区品牌使用权。众所周知,夏普在业内一直以“液晶之父”著称。这一称号,是夏普在液晶显示技术实力的象征。当彩电进入LED时代后,夏普在液晶显示领域的技术优势并没有持续,终沦为被海信收购的命运。

  虽说海信目前仅仅是收购的夏普在美洲的资产,但这一收购案,将为海信进军彩电三强打下坚实的基础。眼下,彩电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三星、LG和海信三强的技术之争。诚然,海信ULED技术暂时,但智能电视的显示技术之争不过刚刚开始,海信能否笑到后,仍有悬念。

我要评论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不想错过最新资讯?

下载智能制造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精准

企业直播

更多

产品商城 更多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商站通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产品分类浏览|意见反馈|兴旺通|频道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采购热线:0571-87759926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采购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一组:市场二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