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2016年云计算市场领域发展趋势

2016年云计算市场领域发展趋势

2016-01-27 10:31:45来源:中国IDC圈 关键词:云计算云技术IBM阅读量:31799

导读:随者云计算的兴起,Microsoft、Google等公司相继加入到了云计算的开发当中。根据调研机构IDC的调查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里,私有云IT基础设施的支出同比增长19.1%,达到124亿美元。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随者云计算的兴起,Microsoft、Google等公司相继加入到了云计算的开发当中。根据调研机构IDC的调查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里,私有云IT基础设施的支出同比增长19.1%,达到124亿美元;而公有云IT基础设施的支出则同比增长28.2%,达到204亿美元,可见公有云的发展仍然比私有云要快。2016年,云计算领域具体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
  
2016年云计算市场领域发展趋势
  新型托管私有云产品的采用将增加
  
  私有云使IT部门可根据不同的应用类型优化基础架构成本及性能;为私有云服务之内的用户及应用提供定制化的扩展并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提升针对不同工作负荷特征的基础架构灵活性,这一性能是超级规模的环境无法提供的;在安全方面,私有云更具保障。
  
  新的私有云模式正在加快从非云的本地、关键性、企业级应用转向云的进程。与此同时,它可将IT部门转变为企业的服务供应商,决策者们将对按需付费商业模式的新型托管私有云产品持续加码。
  
  生成和分析数据所需的工具将得到“重用”

  
  一些应用程序在云计算解决方案上运行了一段时间,企业开始对云部署的支出和应用性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云计算解决方案的性能改善,终将实现业务价值的大化。企业甚至有可能在推动实现面向客户解决方案的零延迟、网络容量和性能等必要领域加大投入来保证基于云的整体性能,相反会在不太重要的领域减少投入。
  
  在未来,生成和分析数据所需的工具将获得更大范围的采用,去帮助企业了解成本、价值和云部署所带来的影响。
  
  对虚拟边界的安全性管理将尤为重视
  
  过去,企业设置防火墙就能够物理地分隔他们的工作负荷。随着员工使用的工具越来越虚拟化且来自云端,企业会疑惑他们能否通过新的、更有效的和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利用云来保证虚拟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业内人士表示:“云端需要多层面的深度防御,以及多个组合和侦查点——是新的安全设备和基于云的安全服务所需要完成的任务。”
  
  现如今混合IT模式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企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虚拟化,保护数据资产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混合云技术应用将持续增长
  
  企业向云端过渡,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云模型,他们期望利用可靠的公有云服务与私有云结合,构建适合自身业务需要的混合云。因为混合云的灵活性、数据的快速恢复性以及可确保特定数据的安全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部署这一模型。
  
  混合云技术的增长初见端倪,主要显现于新兴厂商和厂商的收购之中。IBM收购Cleversafe来支撑其混合云技术。Cleversafe是较早期的存储厂商,IBM将Cleversafe的技术打包进BIM的云业务单元中;EMC目标定位于大型混合云客户,如北德克萨斯大学、医疗分析公司Inovalon等,EMC从其它存储组合中抽取了资源,VMware和其它公司在EMC的保护伞之下,加强了FederationEnterpriseHybridCloud混合云解决方案。
  
  OpenStack将持续惹火
  
  OpenStack是一套开源云操作系统,由Python语言编写而成且负责通过命令行界面(简称CLI)或者基于Web的仪表板实现对计算、存储以及网络资源池的管理工作。其在设计上可运行于商用硬件底层,且有时候会被作为基础设施即服务(简称IaaS)实现方案使用。
  
  它能够创建出一套环境,从而提供按需增加或者降低的资源分配机制,而且实际资源不必来源于单一位置。大数据、Web服务以及网络功能虚拟化(简称NFV)等面向服务供应商的功能都是OpenStack发挥作用的良好舞台。业内人士表示:“OpenStack实际能力只受限于与之搭配的具体架构,像是乐高积木,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部署要求将其接入任何位置。”
  
  云基础设施当中的核心组件包括计算、存储与网络三大类,这些组件在OpenStack当中被称为核心服务,而其它元素则被称为共享服务。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项目会成为OpenStack的组成部分。
我要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