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创地图” 云上“互联网+”琅琊榜
2016-03-07 09:30:30来源:人民网 关键词:云创城市阿里云云计算阅读量:31547
导读:近日,阿里云发布“中国双创地图”,打开这“张”地图,全国各省份在DT时代拥抱云计算的程度清晰可见,可谓各地云上“互联网+”行业排行榜。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能快讯】近日,阿里云发布的“中国双创地图”刷爆朋友圈。打开这“张”地图,全国各省份在DT时代拥抱云计算的程度清晰可见,可谓各地云上“互联网+”行业排行榜。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创业成为今年两会的高频热词。“中国双创地图”基于阿里云的“中国云栖指数”而成,通过阿里云的云计算、大数据产品的全量在线数据分析得到,由“云服务投资指数”“云计算力指数”“大数据指数”“云创新指数”“云需求指数”5个子指数构成,充分反映出中国云上创新创业进程的指标。国内大的云计算服务商阿里云表示,云计算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根基,正在深度推进各行业的DT化进程。
新的云栖指数显示,排在前10位的“双创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广州、成都、苏州、南京、重庆、厦门。从行业分指数来看,北京堪称“全领域明星”云创城市;上海是“互联网金融之都”;杭州是“电子商务”“互联网+政务”云创城市;广州是“互联网+教育”云创城市;深圳是“物联网”云创城市;成都是“互联网+医疗健康”云创城市。而后起之秀则包括“网络游戏”云创城市重庆、“互联网+旅游”云创城市苏州、“通讯社交”云创城市厦门、“能源/交通运输/生产制造”云创城市西安、“O2O”云创城市南京。中国云创城市分布多聚集在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作为内陆创新沃土成渝城市群。得益于这些城市善于利用云技术优先享受到“创新红利”,业已形成颇具规模的新兴云上产业带。
阿里研究院专家田丰表示:“在阿里云上,TOP5省份提供了全国79%的云服务投资,消耗了全国68%的云计算力,拥有了全国81%的大数据量,吸引了全国78%的云创新应用流量,产生了全国45%的云应用需求,而尾部24个省市还未进入云端的DT时代。”
其中,北京与上海两个城市共投入全国2/5的云投资,并提供超过全国1/3的云计算能力、全国1/3的云创新应用,拥有接近全国1/2的大数据量。
另据阿里研究院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阿里云上的创业者6成为创业。企业选择采用公共云平台后,计算成本降低了70%,创新效率上升了高达300%。云计算已经成为创新的基础设施。
-
2025年云计算:各行业如何借助云技术实现突破?
云计算的新兴趋势预示着它将变得更加智能、多样化、强大和环保。到2025年,预计超过85%的企业应用程序将是基于云的,从根本上改变商业模式和战略。
-
阿里定了!未来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 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的总和。阿里巴巴将不遗余力加速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全行业生态发展。
阿里云计算AI硬件基础设施 2025-02-24 12:01:38
-
阿里云加速海外布局,墨西哥数据中心正式开服
墨西哥作为拉美数字经济的领导者之一,拥有充满活力的年轻一代,互联网普及率超过70%,初创企业数量在过去五年增长了35%。阿里云将通过先进的云技术和资源,助力这些年轻创新者实现梦想,推动墨西哥数字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阿里云墨西哥数据中心 2025-02-20 09:42:52
-
云计算标准与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2024年度会议召开
范科峰副院长代表电子标准院,向支持实验室工作的专家委员致以诚挚感谢。他强调,国家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云计算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云计算信息技术 2025-02-13 11:56:45
-
阿里云支持一键部署DeepSeek-V3/R1!仅需3步、0代码
阿里云宣布,阿里云PAI Model Gallery支持云上一键部署DeepSeek-V3、DeepSeek-R1。根据官方介绍,一键部署DeepSeek模型的操作流程非常简单,仅需3步。
阿里云DeepSeek 2025-02-04 09:10:54
-
边缘AI与云集成:工业维护转型的未来之路
随着边缘计算、人工智能(AI)和云技术的深度融合,预测性维护正成为推动工业运营变革的关键力量。
边缘计算云计算 2025-01-22 09:06:26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