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中国首款新能源飞机进入量产阶段 推动绿色航空

中国首款新能源飞机进入量产阶段 推动绿色航空

2016-03-09 10:30:16来源:新华社 关键词:新能源装备制造绿色航空阅读量:31389

导读:3月8日,中国首款新能源飞机——锐翔RX1E电动双座轻型运动类飞机,近日成功完成低温试飞试验,进入量产阶段。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能快讯】3月8日,中国首款新能源飞机——锐翔RX1E电动双座轻型运动类飞机,近日成功完成低温试飞试验,进入量产阶段。从项目立项到完成适航验证、获得生产许可证,不到4年时间里,锐翔RX1E克服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创造了电动飞机研发领域的多项“”,为实现绿色航空提供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中国首款新能源飞机进入量产阶段 推动绿色航空
  
  研发电动飞机实现“弯道超车”
  
  每天清晨,只要是晴朗的天气,沈阳市法库财湖机场总有两三架翼展宽大、外形轻盈的白色电动飞机,或上升转弯,或盘旋下降。目前,锐翔RX1E已在这里交付使用4架,还有20多架订单将于年内完成。
  
  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附属的辽宁通用航空协同创新中心研发的锐翔RX1E,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轻型运动飞机。该机性能优越,可广泛用于飞行员培训、观光旅游飞行、高精度航拍航测等。
  
  “研究传统通用飞机,我们比欧美国家起步晚太多,只有研发新能源电动飞机,才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杨凤田说。
  
  研发者之一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黄俊介绍说,锐翔RX1E电动飞机以锂电池为能源,采用全复合材料机体结构,零污染,完全避免了传统通用飞机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污染问题。
  
  “过去两年锐翔RX1E参加了国内外多家航展和大会,已经成为中国通用航空的一个特色品牌,很多国外飞行机构对这款飞机都非常感兴趣。”黄俊说。
  
  “要创新,也要接地气”
  
  2012年6月立项,2013年6月实现首飞,2015年2月获得国家民航局颁发的“型号设计批准书”,2015年底获批生产许可证……“锐翔速度”的实现,凝聚了研发、制造、试飞人员的大量心血。
  
  “首先面临的就是重量控制问题。”协同创新中心设计部部长顾超介绍说,锐翔RX1E受锂电池技术限制,动力系统重量达到飞机重量的35%,限制了飞机起飞和飞行时间。
  
  研制团队不断进行技术摸索。“有几天晚上都在飞机边上累睡着了。”顾超说,飞机终实现了全复材的结构设计和技术应用,大大降低了飞机的结构重量,同时经过优化改良的电动机效率达到94%,提高了锂电池组的利用率。
  
  “要创新,也要接地气。”杨凤田说,电动飞机是绿色航空发展的主要发展方向,必须要创新,要有超前的理念和思路,同时还要“接地气”,要善于把理论转化为实际。
  
  为保证电动飞机的安全性,要进行一个月的低温试验,这就要求在东北的严寒天气中每天凌晨4时多就“追着飞机跑”;适航验证期间,上百次的试飞运行,科研人员和试飞员连续几个月在机库里支蚊帐、打地铺……锐翔RX1E的研发、制造团队不仅有资深的科研专家,更多的是许多未满30岁的年轻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拼跑学闯干”的拼搏精神。
  
  通航发展先“玩”起来
  
  每到周末,位于法库的辽宁锐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航空俱乐部就会迎来一些航空爱好者,进行试飞体验,驾驶培训。
  
  公司总经理张利国介绍,公司开展了运动执照飞行员的培养工作,首批毕业的9名学员,部分已经开始从事试飞、训练工作。
  
  “通用航空大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先玩起来。”杨凤田说,“汽车产业的辉煌,没有广大民众的参与是不可能的,其中汽车驾驶员培训功不可没。通用航空产业要发展,首先要有飞行员,教练,玩起来,三五年就会有成果。”
  
  “从小我就有征服蓝天的梦想,没想到在沈航圆了航空梦,我也希望能帮助更多人完成航空梦想。”首批学员之一、25岁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勇成说。
  
  杨凤田表示,随着材料和技术的快速突破,发展电动通用飞机已具备较为成熟的技术条件和佳发展时机。“我们正在开展纯电动全复材四座通用飞机的研制,希望进一步助推绿色通航产业的发展。”
我要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