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AI带来人类失业无可避免 因噎废食不现实

AI带来人类失业无可避免 因噎废食不现实

2016-03-18 09:25:54来源:人民网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人深度学习阅读量:31915

导读:人工智能并非一定会循迹人类的思维方式。目前人类对自己大脑运行机制的理解还远谈不上深刻,更不用说涉及到意识层面许多复杂精微的影响因素。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能快讯】“阿法狗”成为近期热的话题之一,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也更加火热。在人机大战开始之前的2月15日,情人节刚过,国外科技网站CNet就援引美国莱斯大学计算机工程教授摩西·瓦迪一条没那么甜蜜的言论,瓦迪教授指出,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的发展,到2045年人类的失业率将超过50%。
  AI带来人类失业无可避免 因噎废食不现实
  2045年是一个并不遥远的未来,是目前能看到这个言论的许多人的有生之年。难道在短短30年后,在很多人正摩拳擦掌准备达到事业之时,反倒失业了?
  
  情感上让人无法接受,但人工智能如日中天的发展势头却不容忽视。机器人的工作领域早已不再局限于工厂流水线上,也已经“坐”进了办公室,从事某些以前人们认为只有拥有智慧的人才能胜任的工作。
  
  AI来了,我们会失业吗?
  
  妖怪已经放出了瓶子
  
  “很快,你可能会成为半人半机器人的混合人类……另外,你可能将无事可干,整天吃吃喝喝,玩玩高尔夫,打打游戏,再呼呼大睡。”这是瓦迪教授在对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演讲中描绘的场景。这听起来与很多人向往的周末或者假期图景并无二致,但瓦迪教授却并不认为这是人类能够承担的“幸福”。
  
  “妖怪已经放出了瓶子。”
  
  瓦迪教授解释说,虽然很多人认为如果机器人能代替人类完成所有的工作,那人便可以自由地进行休闲活动,但他本人并不希望这种事发生。
  
  “这并非是一种光明的未来。”他说,“我也并不认为,这种只有休闲生活的未来很吸引人。我认为,工作对于人类的幸福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瓦迪教授并非个站出来明确表示对人工智能担忧的人。有当代爱因斯坦之称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也曾说过,人工智能“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糟糕的事”。去年,在伦敦举办的Zeitgeist大会上,霍金表示:“在未来100年内的某个时间,计算机人工智能将超过人类。这一切发生时我们一定要确保计算机的目标和人类的目标是一致的。”他认为人类终能移居其他星球,因此即使发生灾难,也能生存下去。但是同时也提出警告,未来数百年人类仍无法建立自给自足的外层空间栖息地,在此期间必须小心防范科技带来的风险。
  
  SpaceX、特斯拉,现实版“钢铁侠”ElonMusk也对AI充满了不信任。早在2014年,他就在Twitter上公开发文称“我们得对人工智能十分小心”,“它的潜在危害性比核武器还要严重”。但对抗恐惧和不确定性的佳手段显然不是逃避,ElonMusk也并不认为AI的发展能够被阻挡。2015年底,ElonMusk和几位投资人宣布了一项数额高达10亿美元的捐赠项目,目标是非营利性研究公司、名为OpenAI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小组。
  
  瓦迪教授将一些大公司对于AI的向往和无所顾忌描述为与孩子将曼妥思薄荷糖放入可乐瓶同样的行为,世界变成他们的实验室,而人类正是试验中的小白鼠。人类正在走向机器统治的世界,而科技公司们却认为这是一个美妙的目标。
  
  AI到来,遥远且令人期待
  
  在不久前举办的“智能时代大未来”高峰论坛及科技预言家约翰·马尔科夫的新书《与机器人共舞》见面会上,中科院院士何积丰就机器人对未来生活的影响进行了解读。
  
  他指出,机器人技术是一种颠覆性技术。而在科技发展史中,除了机器人以外,有很多类似的颠覆性技术产生,但很多人并没有感觉到。“大家在讨论人工智能时也希望冷静一点,不要以为今天说到人工智能,5年后机器人就代替了广大市场上的劳动力。目前很多事情机器人暂时还做不了,机器人代表新的颠覆性技术,但是现在谈其能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为时尚早。”
  
  对此,科幻作家星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也持类似观点,他提出,科技发展之路并不是简单的直线,中间会出现各种因素,可能有各种阻碍,也可能往其他方面发展。
  
  “人工智能现在发展得很好,但是不一定就按现在的速度或加速度发展到一个必然的结果。所谓恐惧,不会来得那么快。”
  
  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家曼纽拉·维洛索也曾指出,当下人们对人工智能存在的重大误解之一,就是觉得人工智能时代很快就会到来,而且还能制造出能成为类似“超人”的AI。“但实际上,我们距离这一天还是非常非常遥远的。”
  
  也有观点指出,就历史来看,人类丧失工作的悲观论调无一成为事实。事实是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一些老旧且低技能的工作被新鲜且价值更高的工作取代。而正是因为这些,人类文明才得以进步。
  
  简单直观的证据来自《一课经济学》的作者赫兹利特,“当今人口是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形成规模前的4倍,如果没有近现代机器,这个世界根本无法养活那么多人。我们当中3/4的人能有工作可做,能在这个世界上存在,都要拜机器所赐。”要知道,1862年美国90%的劳动力是农民,到了20世纪30年代下降到21%,当下则是不到2%。
  
  除此之外,AI也可以承担一些危险或者人类无法做到的工作。由此来看,AI带来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在所难免。星河举例说:“当年汽车出现的时候,那些骆驼祥子们、马车夫们认为自己受到了威胁,但担心有用吗?我不是一个简单的乐观主义者,但我认为现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是没有什么意思的。”
  
  “机器动力代替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省下的劳动力进入工业;从工业领域退出的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比如金融、艺术类;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原先的智力产业也不太需要人类劳动,比如金融操盘手、工厂的工程师,很多分析都可以由人工智能完成。后留给人类的领域只能是艺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处理。”科幻作家、“银河奖”得主江波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AI带来的是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升级,世界可能变成机器生产、人类消费的高福利社会,“但要达到聪明制造、按需生产的地步,看起来还遥遥无期。我们只是才跨进门而已”。
  
  科幻作家、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楸帆在采访中提出,如果说工业革命把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就是把人从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就像当年工业革命对产业工人的冲击是一样的,在所难免,需要靠政府来进行未雨绸缪的应对和调配。但是必然会有牺牲品,每一个大时代都会有牺牲品。但从文明整体的层面看是在往前进的,每一个个体人的价值和尊严是否得到伸张,是否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和幸福感,这才是我们要去评判的。”
  
  我们并不了解自己
  
  围棋人机大战李世石的失利,让很多人感到恐慌,AI远比人类聪明,会自我学习的机器系统加速度成长的话,人类能与之和平共处吗?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家BartSelman就曾指出,人们关于人工智能有一个普遍的错误想法,就是大家觉得无论我们开发出什么样的人工智能机器,都不可能比人们更智能、更聪明。事实上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出了一些甚至比创造它们的人更聪明的计算机。
  
  但这并不代表机器将统治人类。科幻作家、西安交通大学教师夏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之前我们所熟悉的科幻小说或者电影里的场景不同,人工智能可能正在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我们常见的是人可以做到的事情人工智能也可以做到,且更有效率,会取代人,甚至消灭人,是这样一个逻辑;但今天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可能会朝着和人不一样的方向发展,这可能导致我们也要对人工智能的看法进行调整。简单来说就是大家会发现分工在未来会不断细化,发现有一些东西由人工智能来做更能胜任,而另外一部分人工智能无法胜任,人来做更好。”
  
  陈楸帆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人工智能并非一定会循迹人类的思维方式。他指出,目前人类对自己大脑运行机制的理解还远谈不上深刻,更不用说涉及到意识层面许多复杂精微的影响因素。
  
  他说:“可以说认知科学在过去30年才刚刚起步,所以我倾向于真正的人工智能不是模拟人类大脑运行方式,它有可能会找到属于自己高速进化迭代的一条路径。感觉我们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很多大变革。”
  
  夏笳说自己在从事相关题材的创作时意识到其中包含着一种非常迷人的东西——“归根结底我们尝试面对人工智能和人的前景时要做的,更多的是了解人。我们对人的智能和情感是怎么构成的,还只是非常简单的了解。AI带来的或许正是思考人的本质的新契机,人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要评论
  • 机器人交警“夸父”上岗:说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

    “夸父” 机器人作为全尺寸高动态双足仿人形机器人,基本实现国产化,支持360度全向移动,最高时速可达5公里,还能轻松完成20厘米高度的跳跃。
    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夸父
    2025-05-06 09:53:20
  • 宇树机器人五一兼职靶场累瘫 蹲下休息跷二郎腿充电走红

    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机器人连续工作一小时左右就会出现电量不足、过热等状况,甚至在表演时直接“瘫倒”在地,不得不紧急暂停活动进行抢修和更换电池。
    机器人宇树H1机器人
    2025-05-06 09:49:54
  •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我国已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经过多年持续投资布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基础层、模型层及应用层不断升级优化,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据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广泛融合。
    人工智能服务平台
    2025-05-04 09:58:02
  • 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和数据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出席,来自各央国企、研究机构,及京内外近500家人工智能上下游生态企业与会。
    人工智能中国智造
    2025-04-30 09:49:19
  • AI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瓶颈?

    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行业共识正在逐渐浮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滞后,已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真正智能化的最大瓶颈。
    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
    2025-04-28 15:32:08
  • 从“原子”到算法!人工智能领域的“元素周期表”诞生

    研究团队发现,处于同一“主族“的算法(如支持向量机与核方法)具有相似的数学内核,而位于相同“周期“的算法(如决策树与随机森林)则共享相近的泛化能力图谱。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
    2025-04-27 17:01:21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