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中兴事件再敲警钟:中国“芯”技术亟待加强

中兴事件再敲警钟:中国“芯”技术亟待加强

2016-03-24 10:08:34来源:法治周末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控制智能装备阅读量:31961

导读:中兴事件给中国再次敲响了警钟:我国通信行业缺乏核心技术,缺“芯”的命门,这个事实也因此再无法掩盖。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中兴事件给中国再次敲响了警钟:我国通信行业缺乏核心技术,缺“芯”的命门,这个事实也因此再无法掩盖。

  中兴事件再敲警钟:中国“芯”技术亟待加强

  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进行出口限制的命令,认为中兴非法将美国制造的高科技产品出口给伊朗。包括中兴和三家子公司在内的四家公司被列入出口黑名单。
  
  目前,美国商务部和中兴正在进行磋商,着手缓解矛盾。由于事发美国大选期间,又恰逢国内“两会”的关键时期,颇有些政治阴谋论的味道。
  
  然而抛开政治,此次限制令事件背后折射的,却是中国长期缺“芯”、命门掌握在美国人手里的残酷现实。限制令削弱了中兴短期内的供应链,因其许多硬件芯片均来自高通、英特尔、IBM,以及其他美国本土公司。
  
  有评论认为,中兴事件给中国再次敲响了警钟,中国或将加快开发自主芯片的步伐。
  
  缺“芯”的国度
  
  如果说“中国威胁论”在科技领域与通信行业也引来了美国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因为近年来,中国确实在这些领域迅速崛起,拿到了多项“”:
  
  2013年,联想成为大个人电脑供应商;2014年,华为成为大设备制造商;2015年,智能手机TOP10品牌中有7席来自中国;2016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移动宣布建成规模大的4G网络,覆盖人口超12亿。
  
  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却多是组装、销售和渠道关系的成绩,少有自主研发与创新成果。也就是说,在核心技术领域,中国依然落后。若没有欧美核心技术支持,以上成绩当中,许多都会成为泡影。
  
  有市场观察评论称,“缺芯少魂”是中国大的硬伤。其中,芯是芯片,魂是操作系统。
  
  芯片被喻为是国家的“工业粮食”,是所有整机设备的“心脏”,被普遍应用于计算机、网络通信、消费类电子和汽车电子等领域。
  
  中国厂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发过手机芯片,但都以失败告终。近年来,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突飞猛进,自给率逐年提高。然而不可忽视的现状是,这些国产芯片的成功应用大多在消费类领域。
  
  在对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通信、工业、医疗以及军事的大批量应用中,国产芯片距离一般水平仍差距较大。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很高的关键器件,还完全依赖美国供应商。
  
  2013年,我国芯片产业进口花费高达2322亿美元,已超过当年原油进口总额。
  
  打开中兴、华为出产的基站,电路板上除了几颗数字基带芯片为自产,通信链乃至外围测量电源电压的芯片,都见不到国产供应商的身影。虽然整机厂通过自产基带芯片掌握核心算法,但却无法解决被国外芯片供应商“卡脖子”的问题。
  
  了解整机产业的人都知道,一台基站假如有100颗芯片,其中只要有1颗被禁运,整台基站就无法交付。就算找到团队重新设计,一颗芯片从设计、测试到量产也至少要1年以上,高可靠性的工业级芯片需要时间更长。
  
  因此,此次美国商务部对中兴的制裁若持续1年,其间中兴所有产品将全面断货,合同无法履行,结果不言而喻。这一次,美国政府是掐住了中兴的脉门,而中兴没有太多可谈判的关键筹码。
  
  一个事实也因此再无法掩盖:我国通信行业缺乏核心技术,缺“芯”的命门,其实一直掌握在美国人手中。
  
  从瓦森纳协议到战略性试探
  
  缺“芯”,折射出我国通信设备产业大而不强、底子不厚的真实现状,而这其中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因。
  
  1996年7月,在美国的操纵下,以西方国家为主的33个国家在奥地利维也纳签署了《瓦森纳协定》,决定从1996年11月1日起实施新的控制清单和信息交换规则。协定包含两份控制清单:一份是军民两用商品和技术清单,另一份是军品清单。中国被列入禁运国家。
  
  无论从其成员国的组成还是该机制的现实运行情况看,该协议均具有明显的集团性质和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点。上世纪90年中后期,我国一些企业到市场采购设备,都曾遭遇到《瓦森纳协定》的限制。
  
  即使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协定也依然生效。此次中兴事件中涉及的几种芯片,正处于限制出口的重灾区。
  
  从2011年开始,美国政府以安全等理由,多次对中兴、华为等中国通信企业设限,并对中国通信企业的贸易行为持续进行调查,一度导致其部分业务受到较大干扰和冲击。
  
  2012年起,中兴因与第三国运营商一项数百万美元的既有电信设备合同受到美国相关部门调查。中兴明确表示已中止相关业务,但美方一直持续调查至今,并终实施出口限令。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肖鹞飞认为,美方此次针对中兴的贸易限制举措显然有复杂动机,“除了不能排除的国内大选因素外,当前希望通过限制自由贸易遏制中国通信产业发展,很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中国通信产业的主力军,中兴在中国通信业从弱到强的转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3G时代,中兴紧随国家战略主推TD-SCDMA技术,与美国一起挤入了世界通讯产业的高舞台;4G时代,中国在通讯行业与美国分庭礼抗,中兴在其中起了关键性作用。
  
  如今,5G提上日程,中兴牵头负责的5G课题研究超过30%,凭借一己之力就超过整个美国通信产业。更重要的是,由中兴提出的Pre5G已完成关键技术测试,Pre 5G Massive MIMO今年将至少在10个国家和地区内实现商用,且将于2016年至2017年在范围内实现更大规模商用,这足以让世界通信领域不得不看中国通信厂商的脸色而动。
  
  就在5G商用这个关键时间点对中兴施以制裁,意图不可谓不明显。因此有评论认为,美国对中兴实施全面禁运,已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也不仅仅是国内选举诉求问题,而是一次战略性试探,是中美大国的博弈,事关下一代通信产业主导权之争。
  
  追“芯”战需抱团发力
  
  在国内市场强劲需求的推动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迎来了发展的加速期。近两年来,中国的追“芯”战已经打响:
  
  2014年2月,长电科技与中芯合资建立国内首条完整12英寸凸块加工及配套测试服务;7月,华为联合几个伙伴,向英国物联网芯片设计公司XMOS投资2600万美元;9月,英特尔称将向紫光旗下持有展讯通信和锐迪科微电子的控股公司投资90亿元人民币。
  
  2015年2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向紫光集团的芯片业务投资100亿元;3月,联发科成立策略投资部门,储备资金3亿美元;8月,清华控股计划在未来数年内,投资至少300亿元人民币用于移动芯片技术的开发,以挑战市场“领头羊”、中兴大供应商高通。
  
  与此同时,中国的手机制造商纷纷加入芯片开发战团。有外媒称,中兴,联想和小米都将推出自家的ARM架构芯片。
  
  曾指出,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在自主知识产权和经济软实力上,与一些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今后的发展方向是要将“中国制造”努力变成“中国创造”。
  
  “十三五”规划中,将“在上拥有话语权的科技创新实力”定位为“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战略创新力量”。可见,国家已将科技创新的高度重新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这在世界范围内尚属。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部署充分发挥国内市场优势,加快追赶和超越的步伐,努力实现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
  
  除了政府层面的鼓励和支持政策,有评论称,产业层面也需企业抱团与联合发力。
  
  “需要逐步加大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合作力度,围绕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的自主核心技术抱团,采用联盟、深度合作等方式,推动自主核心技术的快速发展。”该评论称。
  
  众所周知,美国采用的是判例法,如果中兴制裁坐实,以后类似案件将会参考本次。这对于所有缺乏自主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推崇学习美国企业精神的任正非曾提及,在芯片构筑战略竞争力,“一定要站立起来,适当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除了自身强大,没有其他办法,这是中国科技企业、产业面对的共同问题。若不合力发展,每一个科技企业都可能成为下一个“中兴通讯”。
我要评论
  • 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

    到2027年,在GPU、AI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领域,攻克50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20项重点新产品;培育30个标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培育形成50亿级以上企业3家,10亿级以上企业25家,人工智能基础核心企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形成3-4个特色产业聚集区,全力打造“全栈式AI”先锋城市。
    AI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智能装备
    2025-04-17 09:25:04
  • 河北辛集:让特色潜力项目落地生根

    通过产业研究,锚定生态皮革服装、先进钢铁、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现代商贸服务、氢能全产业链、现代农业等八大战略性产业,策划优质项目,建立企业投资意向数据库,开展产业链靶向对接。
    皮革服装智能装备
    2025-04-16 15:51:59
  • 如何利用物联网和开放平台视频管理系统(VMS)实现互联未来

    物联网和开放平台VMS的结合将为实现互联未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整合物联网设备和VMS系统,可以实现更广泛的监控、更高效的数据管理和更智能的决策支持。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物联网和开放平台VMS实现互联未来,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优势。
    物联网物联网设备开放平台VMS
    2025-04-16 09:48:35
  •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通往更智能未来的大门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融合蕴含着变革性的潜力,有望重塑各行各业,彻底改变日常生活,并为更智能、更互联的未来铺平道路。未来,AIoT技术将更加自主,能够独立完成复杂任务,无需人工干预。
    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技术
    2025-04-14 11:28:21
  • 如何构建成功的物联网应用?策略与实践

    物联网旨在创建一个互联互通、情境感知的环境,使设备能够无缝地相互通信并共享实时数据。据Statista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0,590亿美元。
    物联网物联网应用
    2025-04-14 11:18:52
  • 广东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 人工智能对教育有何影响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年的报告,全球已有超过40%的教育机构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物联网
    2025-04-14 10:12:02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