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新能源车充电困境 三重问题待解决

新能源车充电困境 三重问题待解决

2016-03-24 13:43:44来源:新华社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制造阅读量:31665

导读:目前,新能源汽车存在买容易用起来难的问题,要缓解这种局面,就需要突破充电设施建设运营面临的“三重困境”。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目前,新能源汽车存在买容易用起来难的问题,要缓解这种局面,就需要突破充电设施建设运营面临的“三重困境”。
  新能源车充电困境 三重问题待解决
  “大力发展和推广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城市停车场和充电设施。”被明确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充电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重庆、河北、安徽等近20个省市出台了充电设施建设管理方案。可以预见,充电市场必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参与。但专家认为,要缓解目前新能源汽车买容易用起来难的现状,充电设施建设运营面临的“三重困境”需要破解。
  
  “车和桩”,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相关部门初步统计,截止到2015底年,我国公共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仅有4.9万座。而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全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超过500万辆,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
  
  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无疑是诱人的,“但目前进入充电领域的企业几乎都在亏损。”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介绍,他的公司已在全国80多个城市建有29000个充电终端。
  
  据业内人士反映,目前新能源汽车数量有限,充电设施利用率不高,这也是充电运营商普遍亏损的原因之一。而与之相对的,充电不方便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应该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已困扰产业多年。专家认为,企业可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和对行业的判断,综合权衡目前是否进入这一领域。政府也应从便利百姓的角度去制定引导政策。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介绍,目前上普遍认为,由于目前电动汽车保有量规模还不大,在2020年之前,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是无法实现盈利的。因此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均对其实施了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政策,旨在破除车和桩之间“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困境。
  
  资本不赢利为何还要进?
  
  近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充电产业发展,再加上环境的硬约束,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驶入”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与电动汽车“孪生”的充电产业也热了起来,资本竞相涌入充电领域。
  
  由于技术门槛低,跨界投资情况比较普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涉充电桩的企业数量已超300家。
  
  业内专家认为,一下子涌入这么多企业,却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前期亏损在所难免。于德翔说,由于一些原因,各地政府对补贴政策也比较谨慎,跟进较慢,增加了一些真正做充电市场的企业的经营难度。
  
  但“普遍亏损的现状”并未阻挡资本竞逐这一领域的脚步。为什么?一位业内人士说,一是前景广阔,在产业初创期,门槛较低,可先“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二是具有很大的衍生潜力。这大概是目前不少投资者蜂拥而至的原因。
  
  据介绍,现在不少企业将充电基础设施与互联网+融合,将充电服务集成到手机APP上。对企业来说,这既是互联网入口,也是能量入口、车辆信息入口,还是人的行为入口,这是一个难得的资源丰富的“入口”,有很大的潜力衍生出众多商业模式。
  
  但目前充电市场鱼龙混杂,专家认为,在这一轮资本竞逐中,能胜出的仍将是有实力的大企业,国家补贴政策可考虑对这类企业从银行贷款利息层面予以支持。
  
  充电桩该建在哪儿?
  
  记者在北京南城的一个小区看到,大院里停有5辆电动汽车,但整个小区却没有一个充电桩。在哪儿充电?车主对记者说,西边四五公里外有一个充电站,不顺路,每次得特意去。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专家表示,目前国内的充电桩模式难以支撑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发展。特别是在小区充电桩的建设方面,中国的情况与欧美不同,小区人口密度大,电网负荷小,再加上许多小区在建设时并未考虑后来的发展,因此基本没有专门铺设线路,若几个充电桩同时充电,对电网的冲击不可小觑。
  
  “比如,三辆特斯拉同时在小区里快速充电,一辆特斯拉就80千瓦,短时间内肯定会对电网构成较大冲击。”一位业内人士举例说,但如果考虑电网负荷能力,减少充电桩数量,难免会出现排队等充电的情况,一辆车就算充了30分钟,只需两辆车的时间,就足以让用户失去耐心。
  
  现阶段,要做到每个车位一个充电桩,是不现实的。“在北京这样土地稀缺的城市,充电桩建在哪里,才能保证排队充电时车辆有足够的停放空间,以避免影响正常的交通效率,这是个大问题。”北京市丰台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神赋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青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充电设施的建设应与智慧城市、智能电网建设相衔接和互动,与区域发展规划、行动计划相协调。
  
  “要实现电动车和智能电网建设的充分融合,还有赖于技术创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顾问王秉刚说。
我要评论
  • 车市新一轮港股上市热来了

    均胜电子也积极筹备港股上市,旨在满足智能汽车领域全球化发展需要,深入推进“业务 资本”联动战略。
    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
    2025-05-13 15:52:58
  • 2025苏州复材展&展商名录公布!200+复材企业与您相约江苏!

    中国(苏州)国际高性能复合材料展览会(CSCME)将重点邀请高性能材料、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复合材料生产用耗材/辅料、复合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与加工设备、材料质量控制与检测、复合材料工程与应用等领域的近200家核心品牌厂商参展。
    复合材料智能制造
    2025-05-13 13:53:11
  • 2025年4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1.9万辆和25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9%和9.8%;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1万辆和12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3.8%和44.2%......
    汽车工业经济新能源汽车
    2025-05-13 10:14:55
  • 人形机器人加速推进!2025年长期投资价值值得期待

    多家机构预测,2025年人形机器人或迎来量产元年,长期投资价值值得期待。首先,在工业生产领域,人形机器人具有灵活性和智能性等特点,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完成各种精细化和高危型的任务。
    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
    2025-05-09 16:39:49
  • AI领航制造行业新篇,携手华为共赢数智未来

    近日,华为AI+制造行业峰会2025在广州成功举办。峰会期间,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郭振兴在媒体沟通会中提到,AI的兴起对制造行业的降本增效及产业创新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华为AI+制造智能制造
    2025-05-07 16:27:08
  • 传统制鞋业的AI突围!鞋企借智能制造重构行业创新范式

    2025年将投入1.2亿元建设“AI智造基地“,计划实现从智能设计到个性定制生产的全链路数字化,目标将定制鞋履的交付周期压缩至72小时以内。
    传统制鞋智能制造AI大模型
    2025-04-29 17:41:52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