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资讯

头条号

最新原创观点

百家号


资讯中心

英特尔将放缓重大芯片升级步伐 转向优化路线

2016-03-29 09:24:07来源:至顶网 阅读量:31326

分享:
导读:摩尔定律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近处理器巨头英特尔宣布将从根本上改变计算机芯片制造方式之后,这个定律将遭遇又一重击。
  【中国智能制造网 名企在线】几十年来,由于芯片封装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所以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一直保持稳步增长。这个被称为摩尔定律的理论,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近处理器巨头英特尔宣布将从根本上改变计算机芯片制造方式之后,这个定律将遭遇又一重击。

英特尔将放弃已经使用了多年的“tick-tock”芯片制造方式,而这似乎与在芯片表面缩小晶体管和电路的难度越来越大有关。

“tick-tock”模式是英特尔制造新芯片的方法。大概每隔一年,英特尔就会对自己的晶圆工厂进行升级,采用更小的晶体管和电路,从而增加晶体管密度,提高处理器的性能和能源效率。这就是所谓的“tick”。

在这些tick年之间,英特尔会发布采用全新微架构的芯片——这被称为“tock”。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这一年英特尔发布基于全新微架构的芯片,接下来一年发布基于相同微架构的新芯片,但是在制造工艺上封装了更小、更高密度的晶体管。

现在这种方式将会发生改变。英特尔宣布将会放慢缩小芯片晶体管的步伐。

英特尔将会转向所谓的“处理、架构、优化”这个路线,而不是采用“tick-tock”的制造方式。

英特尔已经在现有基于14纳米制造工艺的处理器上正式采用这种方法。14纳米的大小,与晶体管在芯片表面封装紧密相关。随着英特尔不断缩小芯片晶体管,纳米数也在缩小。

英特尔已经计划发布2款14纳米芯片——Broadwell和Skylake——然后在2016年发布一款10纳米芯片,Cannonlake。然而,去年英特尔宣布将10纳米Cannonlake的发布推迟到2017年,会在2016年底发布另一款14纳米的芯片KabyLake。

KabyLake并非是缩小版的Skylake,或者基于新的微架构,而是采用与Skylake相同的微架构,但是性能有所增强,增加了新的功能。

英特尔已经表示,未来发布芯片时将继续采用这种更持久的方式,至少是在不远的未来,而且在发布基于10纳米制程工艺的时候也将采取类似的策略。

“我们将会延长采用14纳米和下一代10纳米制程技术的时间,进一步优化我们的产品和制程工艺,同时满足每年推出产品的市场节奏,”英特尔在10-K文件中这样表示。

没有了更小制程工艺或者全新微架构所带来的改进,英特尔新的芯片对于消费者和企业来说会有多大吸引力,这一点有待观察。KabyLake卖得怎么样,可能要取决于它比Skylake相比可以带来多么显著的性能提升。

该文件中并没有说明制造放缓背后的原因,但是英特尔执行官BrianKrzanich此前曾探讨过10纳米以下制造芯片的难度。

“随着你不断尝试和缩小尺寸,光刻就变得越来越难,你要做的多模式步骤也越来越多,”他在去年的电话会议上这样表示。

由于传统光刻方法的局限性,10纳米及10纳米以下的芯片制造存在着电流泄漏的问题。虽然英特尔、三星和TSMC都在制造这种尺寸芯片的过程中探索所谓“极紫外光刻”技术,但是这种方法到目前也并没有运用于生产中。

英特尔并不希望制造工艺的放缓导致自己落后于竞争对手,考虑到目前英特尔在制程工艺方面的地位。

“我们在过渡到下一代制程工艺、利用这种技术将产品带入市场方面处于市场地位,”英特尔在该文件中这样写道。

芯片制造商TSMC预计要到2017年才会开始大量制造采用7纳米制程工艺的芯片。

这种在制程工艺上的改变,对于消费者和企业来说可能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设备更容易升级了,因为现在英特尔新的芯片不需要像以前那样频繁地更多新主板插槽。

我要评论

相关新闻

近50亿欧元!沃达丰出售西班牙子公司部分股权 2024-06-07 11:18:44
尽管完成了出售,沃达丰仍将通过服务协议及其在Málaga的创新中心(Innovation Hub)维持与西班牙市场的紧密联系。
物联网革命:电子元件如何帮助企业迈向智能未来 2024-06-07 08:52:00
随着联网设备和传感器的普及,物联网已在各个行业中无处不在,彻底改变了我们与周围世界的互动方式。
2024年物联网的五大预测:人工智能走向边缘 2024-05-15 09:22:52
蜂窝物联网连接预计将在2023年达到30亿,到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2%,宽带物联网和关键物联网(4G/5G)连接数量预计将在3-4年内翻一番。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产品商城 更多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商站通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产品分类浏览|意见反馈|兴旺通|频道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采购热线:0571-87759926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采购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一组:市场二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