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将放缓重大芯片升级步伐 转向优化路线
2016-03-29 09:24:07来源:至顶网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控制智能装备阅读量:31373
导读:摩尔定律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近处理器巨头英特尔宣布将从根本上改变计算机芯片制造方式之后,这个定律将遭遇又一重击。
【中国智能制造网 名企在线】几十年来,由于芯片封装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所以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一直保持稳步增长。这个被称为摩尔定律的理论,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近处理器巨头英特尔宣布将从根本上改变计算机芯片制造方式之后,这个定律将遭遇又一重击。
英特尔将放弃已经使用了多年的“tick-tock”芯片制造方式,而这似乎与在芯片表面缩小晶体管和电路的难度越来越大有关。
“tick-tock”模式是英特尔制造新芯片的方法。大概每隔一年,英特尔就会对自己的晶圆工厂进行升级,采用更小的晶体管和电路,从而增加晶体管密度,提高处理器的性能和能源效率。这就是所谓的“tick”。
在这些tick年之间,英特尔会发布采用全新微架构的芯片——这被称为“tock”。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这一年英特尔发布基于全新微架构的芯片,接下来一年发布基于相同微架构的新芯片,但是在制造工艺上封装了更小、更高密度的晶体管。
现在这种方式将会发生改变。英特尔宣布将会放慢缩小芯片晶体管的步伐。
英特尔将会转向所谓的“处理、架构、优化”这个路线,而不是采用“tick-tock”的制造方式。
英特尔已经在现有基于14纳米制造工艺的处理器上正式采用这种方法。14纳米的大小,与晶体管在芯片表面封装紧密相关。随着英特尔不断缩小芯片晶体管,纳米数也在缩小。
英特尔已经计划发布2款14纳米芯片——Broadwell和Skylake——然后在2016年发布一款10纳米芯片,Cannonlake。然而,去年英特尔宣布将10纳米Cannonlake的发布推迟到2017年,会在2016年底发布另一款14纳米的芯片KabyLake。
KabyLake并非是缩小版的Skylake,或者基于新的微架构,而是采用与Skylake相同的微架构,但是性能有所增强,增加了新的功能。
英特尔已经表示,未来发布芯片时将继续采用这种更持久的方式,至少是在不远的未来,而且在发布基于10纳米制程工艺的时候也将采取类似的策略。
“我们将会延长采用14纳米和下一代10纳米制程技术的时间,进一步优化我们的产品和制程工艺,同时满足每年推出产品的市场节奏,”英特尔在10-K文件中这样表示。
没有了更小制程工艺或者全新微架构所带来的改进,英特尔新的芯片对于消费者和企业来说会有多大吸引力,这一点有待观察。KabyLake卖得怎么样,可能要取决于它比Skylake相比可以带来多么显著的性能提升。
该文件中并没有说明制造放缓背后的原因,但是英特尔执行官BrianKrzanich此前曾探讨过10纳米以下制造芯片的难度。
“随着你不断尝试和缩小尺寸,光刻就变得越来越难,你要做的多模式步骤也越来越多,”他在去年的电话会议上这样表示。
由于传统光刻方法的局限性,10纳米及10纳米以下的芯片制造存在着电流泄漏的问题。虽然英特尔、三星和TSMC都在制造这种尺寸芯片的过程中探索所谓“极紫外光刻”技术,但是这种方法到目前也并没有运用于生产中。
英特尔并不希望制造工艺的放缓导致自己落后于竞争对手,考虑到目前英特尔在制程工艺方面的地位。
“我们在过渡到下一代制程工艺、利用这种技术将产品带入市场方面处于市场地位,”英特尔在该文件中这样写道。
芯片制造商TSMC预计要到2017年才会开始大量制造采用7纳米制程工艺的芯片。
这种在制程工艺上的改变,对于消费者和企业来说可能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设备更容易升级了,因为现在英特尔新的芯片不需要像以前那样频繁地更多新主板插槽。
-
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
到2027年,在GPU、AI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领域,攻克50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20项重点新产品;培育30个标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培育形成50亿级以上企业3家,10亿级以上企业25家,人工智能基础核心企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形成3-4个特色产业聚集区,全力打造“全栈式AI”先锋城市。
AI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智能装备 2025-04-17 09:25:04
-
河北辛集:让特色潜力项目落地生根
通过产业研究,锚定生态皮革服装、先进钢铁、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现代商贸服务、氢能全产业链、现代农业等八大战略性产业,策划优质项目,建立企业投资意向数据库,开展产业链靶向对接。
皮革服装智能装备 2025-04-16 15:51:59
-
如何利用物联网和开放平台视频管理系统(VMS)实现互联未来
物联网和开放平台VMS的结合将为实现互联未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整合物联网设备和VMS系统,可以实现更广泛的监控、更高效的数据管理和更智能的决策支持。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物联网和开放平台VMS实现互联未来,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优势。
物联网物联网设备开放平台VMS 2025-04-16 09:48:35
-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通往更智能未来的大门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融合蕴含着变革性的潜力,有望重塑各行各业,彻底改变日常生活,并为更智能、更互联的未来铺平道路。未来,AIoT技术将更加自主,能够独立完成复杂任务,无需人工干预。
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技术 2025-04-14 11:28:21
-
如何构建成功的物联网应用?策略与实践
物联网旨在创建一个互联互通、情境感知的环境,使设备能够无缝地相互通信并共享实时数据。据Statista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0,590亿美元。
物联网物联网应用 2025-04-14 11:18:52
-
广东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 人工智能对教育有何影响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年的报告,全球已有超过40%的教育机构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物联网 2025-04-14 10:12:02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