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高热之下冰点难藏 大数据面临烦恼期

高热之下冰点难藏 大数据面临烦恼期

2016-03-31 15:22:11来源:新华社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阅读量:31377

导读:大数据在深刻地改变着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眼下却遭遇数据难以共享等诸多困难,数据的公信度和性因此打折。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大数据在深刻地改变着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这一互联网新技术,眼下却遭遇数据难以共享等诸多困难,数据的公信度和性因此打折。同时,大数据在应用、交易、法律环境等方面也面临着不少制度性难题。

  高热之下冰点难藏 大数据面临烦恼期


  “高热”之下有“冰点”
  
  盘点当下的高热词,“大数据”是其中之一。但业内专家担忧,“高热”下掩盖着“冰点”,这些“冰点”将阻碍刚刚起步的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健康成长。
  
  “冰点”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数据委员会会长车品觉认为,目前,大数据行业突出的问题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移动互联网、电商等是“重用”大数据的重点领域,而大部分传统企业对此却缺乏意识,甚至还不清楚如何利用数据。
  
  同时,大数据应用的深度也远远不够。“国内的不少企业仅是利用大数据模型做营销方案,而像谷歌、亚马逊等企业,已将大数据思维全面融入公司管理。”车品觉说。
  
  “冰点”二:“拿走数据的多,贡献数据的少”

     找不到数据是数据应用企业面临的普遍困扰。海尔家电产业集团营销总经理宋照伟直言,海尔希望获知用户的多维度行为习惯,但能够掌握的信息渠道仍然狭窄,信息量不够理想。
  
  “拿走数据的多,贡献数据的少。”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执行总裁王叁寿表示,不少企业以保护商业机密或节省数据整理成本等为理由,不愿意交易自身数据,直接导致交易所的数据量不够丰富。
  
  “冰点”三:商业数据“割据”,政府数据“孤立”

       以阿里巴巴旗下的“芝麻信用”为例,其评分依据的数据只来自支付宝平台,本身公信力有限,而其他企业希望能利用支付宝相关数据时,又很难获得。
  
  同样,政府数据公开程度也非常有限。比如,银行在为客户办理信贷业务时,只能查到其在当地的工商信息,无法获知其在外地的情况。
  
  “冰点”四:侵权还是“个性化推荐”存争议

        对于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数据权属、政府数据公开等问题,目前尚无明确的规定,因此,纠纷时有发生。
  
  以朱烨诉百度侵权案为例,2015年,网民朱烨发现自己用百度搜索关键词后会收到相关广告推送,因此将百度以侵犯隐私权为由告上法庭。法院一审认定百度侵犯朱烨隐私权,但二审却撤销一审判决。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研究员朱巍表示,两级法院给出截然相反的判决,说明法律界对此类新情况认识不一致。
  
  三大基础性“缺陷”待弥补
  
  专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并认为这是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必须加快弥补的三大基础性“缺陷”。
  
  “缺陷”一:产业信息化尚未完成

      IBM大中华区大数据与分析部数据分析产品线主管洪建勋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大量客户还停留在将80%的时间用在数据获取上,还缺乏系统化整理,更谈不上“商务智能”应用了。这和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有直接关系。
  
  洪建勋介绍,兴于上世纪末发达国家的“商务智能”管理,即“用数据说话”,这种管理方式的普及大大提升了信息化意识和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表示,信息化是大数据的基础,而信息化的推进都是先从消费者开始,然后才传导到企业和政府。农业、工业、能源等行业的数据化还需假以时日。
  
  “缺陷”二:“大数据思维”未成行业共识

       车品觉表示,现在企业大多将大数据作为工具,导致“要数据的不知道大数据从哪里来,做数据的不知道大数据如何用,用数据的人担心真实性不敢用”。
  
  也正是因为“大数据思维”未能达成共识,数据互惠共利的环境难以形成,推动数据共享就比较艰难。
  
  “缺陷”三:监管和立法滞后

        大数据产业发展之快难以想象,但对于数据权属、个人数据隐私、政府数据公开等,目前都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而且,大数据作为新型资源,目前还没有明确专门的监管部门。
  
 “企业和政府收集的数据拿来交易,这个数据究竟是谁的?比如政府收集了企业的数据,那么这些数据是企业的还是政府的?国家鼓励数据交易,但在法律方面要进一步明确,让行业发展有法律依据。”王叁寿说。
  
  朱巍介绍,现在对个人数据的保护,大多依照2012年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这已远远不能适应目前行业的发展现状。
  
  在加快发展中走出“成长烦恼期”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在目前乃至较长一段时间或都处于“成长烦恼期”,这也是大数据产业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因此,要在加快发展中探索成长之路。
  
  从规模上看,2015年我国大数据市场仅有102亿元,不及一家股份制银行一年的净利润。而在国内以及境外的资本市场上,还没有出现中国的大数据行业巨头。
  
  关于大数据应用问题,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韩亦舜表示,大数据产业仍在起步阶段,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加深,数据源也将更加丰富,大数据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势必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借助大数据实现增长。”IBM大中华区大数据与分析部大数据与分析业务技术总监刘胜利表示。
  
  对于大数据共享的困境,业内专家指出,这在都是一个难题。目前,我国正探索建立大数据交易所,以交易驱动数据共享;有的行业内部已经形成企业间互换数据的惯例,如我国参与的间卫星数据交换交易、移动互联网公司间的数据互换等。春节期间,微信支付、支付宝、百度钱包等联手诸多商家推出促销活动,本质上也是一种数据互换、互惠共利。
  
  另外,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对政府数据进行更好的挖掘、利用,如将非涉密的政府数据放在网上,供社会查阅。
  
  在大数据立法与监管层面,业内人士建议,应确定监管部门,并完善相关立法。在立法短时间内难以完成的情况下,应加紧制定有关大数据的标准、规则、指引,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加强隐私保护,促进政府数据开放。
我要评论
  • 2025年云计算:各行业如何借助云技术实现突破?

    云计算的新兴趋势预示着它将变得更加智能、多样化、强大和环保。到2025年,预计超过85%的企业应用程序将是基于云的,从根本上改变商业模式和战略。
    云计算
    2025-05-06 11:40:46
  • 物流智能转型新引擎:DeepSeek+物流

    DeepSeek 物流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物流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减少环境影响,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支撑。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物流行业将迎来更深刻的变革。
    物流大数据服务平台
    2025-04-30 10:11:15
  • 如何利用物联网和开放平台视频管理系统(VMS)实现互联未来

    物联网和开放平台VMS的结合将为实现互联未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整合物联网设备和VMS系统,可以实现更广泛的监控、更高效的数据管理和更智能的决策支持。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物联网和开放平台VMS实现互联未来,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优势。
    物联网物联网设备开放平台VMS
    2025-04-16 09:48:35
  •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通往更智能未来的大门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融合蕴含着变革性的潜力,有望重塑各行各业,彻底改变日常生活,并为更智能、更互联的未来铺平道路。未来,AIoT技术将更加自主,能够独立完成复杂任务,无需人工干预。
    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技术
    2025-04-14 11:28:21
  • 如何构建成功的物联网应用?策略与实践

    物联网旨在创建一个互联互通、情境感知的环境,使设备能够无缝地相互通信并共享实时数据。据Statista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0,590亿美元。
    物联网物联网应用
    2025-04-14 11:18:52
  • 广东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 人工智能对教育有何影响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年的报告,全球已有超过40%的教育机构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物联网
    2025-04-14 10:12:02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