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云计算成互联网公司争奇斗艳新舞台

云计算成互联网公司争奇斗艳新舞台

2016-04-01 09:31:58来源:新华网 关键词:云计算互联网阅读量:32638

导读:03月对云计算来说是个大日子,亚马逊发布了云计算的个十年回顾,微软也喊出了“云计算,Windows第二”的口号,新一轮的竞争似乎已经到来。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03月对云计算来说是个大日子,亚马逊发布了云计算的个十年回顾,谷歌迎来了苹果、迪士尼等大客户,微软也喊出了“云计算,Windows第二”的口号,新一轮的竞争似乎已经到来。
  
  从Salesforce提出“云计算”的概念开始,就吸引了IBM、戴尔、惠普等老牌科技巨头。可从目前来看,云计算已经成了互联网公司争奇斗艳的新舞台,国外的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已经深耕多年,国内的阿里、腾讯、百度、网易等也纷纷踏足于此。
  
  从2015年云计算的销售额来看,AWS的成绩是79亿美元,微软斩获了11亿美元销售额,而谷歌的云平台只拿到了不超过5亿美元的销售额,似乎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云计算的“多极化”
  微软在2010年推出了Azure,从自家擅长的PaaS服务入手,随后在IaaS市场向AWS发起冲击,且从Gartner显示的数据来看,Azure的增长速度甚至高于亚马逊AWS。同样的还有谷歌,2008年的时候,谷歌就推出了PaaS服务AppEngine,以帮助更好地开发应用。2013年,谷歌将AppEngine重新命名为CloudPlatform,并涉足IaaS服务,尽管发展速度不及亚马逊和微软,但依然赢得了可口可乐、百思买等大企业客户的青睐。诸如此类的还有IBM、甲骨文、惠普等。从云计算的走势来看,未来的格局很可能是“多极化”。
  
  数据中心向超大规模发展
  
  从硬件上来说,衡量一个云计算服务强大与否的典型标准就是数据中心的数量。去年11月,亚马逊宣布将在韩国开设第12个云计算数据中心,不久之后亚马逊又在印度孟买建立了5个数据中心,此外还有在美国俄亥俄州建立的数据中心尚未公布。微软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上甚至可以用“挥金如土”来形容,据悉微软已花费超过150亿美元的资金来建设新的数据中心,在AWS进入印度的同时,微软也在孟买、普纳、金奈购买了3个云计算数据中心,追赶亚马逊的意图十分明显。对于谷歌来说,凭借搜索引擎业务,其已经在各地建立了近40个数据中心,从新的消息来看,未来几个月内谷歌将在美国俄勒冈州和日本设立新的数据中心。
  
  企业的多向性选择
  
  苹果近和谷歌签署了一项协议,用以购买谷歌的云服务GCP,而在此之前苹果一直是AWS重要的客户之一。当然,苹果转投谷歌的怀抱并不意味着谷歌的云服务已经超越AWS,却直指云计算的三个现实问题。,价格仍是决定云计算受宠与否的重要因素。第二,云计算的技术门槛并不是很高,谷歌和微软等跟进者在硬件设施不输于亚马逊的时候,云服务质量已经足以赶超AWS。第三,很多企业出于竞争和稳定性的考虑,往往选择多家的云服务,比如苹果的云服务已经托管给了AWS、Azure和谷歌三家,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企业选择这一策略。
  
  新巨头的快速成长
  
  苹果在逐步放弃AWS时,还自建数据中心,同样的还有Dropbox。在AWS庆祝其十周年纪念日的第二天,Dropbox发表了一篇博客称他们将撤离亚马逊云服务,自建私有云。虽然Dropbox的“逃离”并不意味着AWS服务质量的不足,却也为云计算服务商带来了另一难题:中小企业依靠云服务迅速成长,后却自立门户,甚至成为巨头的竞争对手。
  
  从国内来看,阿里云在市场份额上仍然占有优势,百度、腾讯等跟进者也在积极布局云计算。或许阿里云在IaaS领域的成绩,让后来者难以在短期内与之匹敌,但谷歌和微软对AWS的战略思维值得国内云计算公司借鉴。
  
  另外,国内云计算服务商不约而同地提供将云计算“打包”的解决方案,比如说阿里云在面向企业提供弹性计算、数据库、CDN加速等服务的同时,推出了不少行业解决方案,例如电商解决方案、O2O解决方案、游戏解决方案,将IaaS基础服务进行打包。而百度云、腾讯云等也在提供同样的服务。服务模式上高度重合的同时,国内云计算领域可能效仿手机厂商的竞争策略,即降低价格、承诺功能,并提供更多可自由转换的服务。
  
  和美国云计算市场相比,国内在技术和规模上还有差距,但竞争情况却比美国更加复杂。AWS等纷纷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建立数据中心,并积极向中国企业和创业者提供相关的云计算服务。再加上阿里、腾讯、百度等依靠投资收购等形式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圈,国内云计算市场“多极化”的竞争趋势更加明显。
我要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