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作为科技界热门的领域,人工智能不断无限放大,甚至不少打着人工智能的旗号招摇过市,实际上就是换个“马甲”重新包装,尤其关乎人们财产安全金融行业。由于P2P行业鱼龙混杂,平台跑路、倒闭等负面事件时有发生,于是少部分机构开始用新的概念来包装,宣称人工智能打造的智能投顾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来帮忙人们理财,扛着智能投顾的概念,大肆宣传智能投顾优势等等,对此值得人们深思,所谓
机器人帮你理财是否存在互联网金融、P2P换个“马甲”上阵之嫌?
机器人理财会成一场新的金融骗局吗?
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趋势,但对于长期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士杨剑勇表示,不要迷信其威力,机器人理财需要大量的人工智能人才,尤其此类人才在范围内都稀缺,对此希望大家能冷静、理想思考人工智能,尤其宣称智能金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机构,尤其担心智能投顾是否会成为一场新概念下的金融骗局吗?
人才稀缺
对于这一前沿科技领域,人工智能核心力量在于人才储备,对于宣称打造智能投顾的团队,那么他们团队中,拥有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大牛等人才是至关重要,要知道,在范围内,懂人工智能的人才很稀缺,李开复曾向新浪科技分享了他的新年“硅谷见闻”中有就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致是在硅谷做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博士生,一毕业就能拿到200到300万美金的年收入的offer,人工智能博士生一毕业凭啥拿300万美金左右年薪?因为真正懂深度学习的人现在还不是很多;另外也涉及人才竞争,因为一年可能少于50个的博士毕业生,谷歌、Facebook和微软等科技巨头都在用不合理的价钱去挖。那么,在国内宣称拥有“智能投顾”功能的理财平台,他们人才储备在哪里?
法律风险
假如把资金交给机器管理,即交给机器人理财(智能投顾)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首先技术还不够成熟,另外行业尚缺乏有效监管,未有相关规范条例,如果碰到纠纷,那么怎样保护投资人的权益?
人工智能并不能直接参与买卖证劵等投
资产品,所谓利用人工智能帮你理财,或者称之为智能投顾,买卖证券等产品在杨剑勇看来,现阶段依然是概念而已,毕竟会牵扯到很多层面问题,智能投顾至少在几年内不现实,希望人们不要过度迷信人工智能的威力,也不要对人工智能过度神话。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