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换人引发就业危机?
不过,这一站于风口的产业,也面临重重挑战,比如机器替代就业的冲击,核心技术缺失的边缘化,以及产能过剩隐忧、出口壁垒等等。
机器换人冲击就业?
世界机器人大会秘书长徐晓兰认为,各地积极推动机器换人有政策引导的倾向,但更多的是基于现实的需要。
她告诉记者,在中国的一些沿海地区,人口红利下降、人力成本上升、人才结构矛盾等问题正在倒逼国内制造企业以机器换人;另一方面,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原来的农民工可能难以承接新的工作,企业也招录不到所需劳动力,也只能进行机器换人,实际上现在很多领域单位产量所需机器人的成本并不低于劳动力成本。
对于机器换人会带来失业潮的担忧,徐晓兰认为,一方面,机器人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机器人广泛应用的人机交互技术是工人与机器协同生产;另一方面,机器人催生的新产业生态可吸纳大量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徐晓兰表示,机器换人兴起,其本身就是人口红利消逝的“果”,自然就不能把前者归咎为失业之“因”。“对失业担忧的背后,实际上是产业转型升级中出现的人力结构与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中国每年有近八百万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而他们不愿意去做工人;另一方面,过去几年里农民工待遇大幅上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然而农民工的劳动素质和职业能力却并未同比例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也无法适应产业升级、新技术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