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物流处初级阶段
我国智能物流仍处于初级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土地人工等成本不断上升,靠低成本或扩大销售难以获得利润。其中,机械自动化、物流自动化作为降本增效新的利润增长点,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据统计,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超过210万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在物流行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助推下,物流需求结构需要进一步改善,物流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尤为凸显。
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德利得物流总公司运营总监恽绵认为,随着制造业越来越柔性化、自动化,物流服务也需要柔性化、自动化,因此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当前,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物流装备、“互联网 物流”等新一代物联网技术与智能物流装备技术的蓬勃发展,正推动着我国智能物流的变革。
作为物流的版本,智能物流将物联网、传感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以精细、动态、科学的管理,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高科技技术的兴起,智慧物流将成为未来物流业的发展方向。据中国调研报告网发布的2016年中国智能物流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智能物流输送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工程机械、服装家电、农用机械、医药、烟草、化工、冶金、建材等诸多包含流水生产线的行业。
今后物联网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与智能家居九大领域。其中,物流业就是早接触物联网的行业之一,也是早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作业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行业。目前,我国物流配送系统虽然大都跨越了简单送货上门的阶段,但层次上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流配送,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和推广水平仍然较低。总体来说,我国智慧物流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且布局散乱、物流信息标准滞后等问题,物流配送的许多环节造成巨大的成本、人力、时间浪费。
新常态对物流业提出更高要求
当前,因为智慧物流呈现出了便捷性、有效降低企业成本等优势,所以,我国对智慧物流的发展较为重视,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先导性、战略性、技术性的产业,未来“互联网 物流”的模式将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2015年5月8日,国家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给我国智能物流装备行业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发展中国版的工业4.0,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物流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技术支撑。
实际上,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的步伐加快,降低流通成本,为企业减负,加快建立、快捷和智能化的物流体系已成为近期中央重点推进的领域之一。2016年4月21日,我国“互联网 流通”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智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重点,将会给传统物流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传统物流产业升级换代,物流行业进入新的时代。但物流成本过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物流业尽快突破瓶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慧物流可以将正确的产品、以正确的成本、在正确的时间、送达正确的地点,大大降低了制造业和物流业等各行业的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因此,智慧物流的建设将加速当地物流产业的发展,集仓储、运输、配送、信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打破行业限制,协调部门利益,实现集约化经营,优化社会物流资源配置。商务部发布的《关于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仓储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传统仓储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对于建立健全我国现代流通体系、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