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智能技术不断突破 引发工业生产领域大变革

智能技术不断突破 引发工业生产领域大变革

2016-06-14 08:46:00来源:传感器智库 原标题:机器视觉引发的智能制造领域变革 关键词:工业视觉大数据物联网阅读量:32297

导读:随着柔性制造系统的推广和传感、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发展,针对工业需求的视觉和图像技术逐步成熟,制造业信息获取能力加强。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随着柔性制造系统的推广和传感、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发展,针对工业需求的视觉和图像技术逐步成熟,制造业信息获取能力加强。视觉和图像技术搭载在摄像头、传感器、雷达等智能硬件内,能够实现图像信息的获取和分析。

智能技术不断突破 引发工业生产领域大变革
  
  机器视觉引发的智能制造领域变革
  
  1、面向工业的视觉和图像分析技术逐步成熟,制造业信息获取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柔性制造系统的推广和传感、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发展,针对工业需求的视觉和图像技术逐步成熟,制造业信息获取能力加强。视觉和图像技术搭载在摄像头、传感器、雷达等智能硬件内,能够实现图像信息的获取和分析。信息从传统的单一维度数据拓展为包含速度、尺寸、色谱等信息的多维度立体海量数据,并同设计信息和加工控制信息集成,为后续工况监测、质量检验等生产环节提供数据支撑。制造业信息获取渠道得到拓展,信息获取效率大幅提升。华睿科技发布多系列面阵相机、高分辨率定焦镜头产品以及读码、结构光3D相机等新产品,通过isp算法保证图像质量,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
  
  2、机器视觉结合信息网络技术催生新服务内容,生产监控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
  
  信息通讯技术不断向机器视觉领域渗透,企业以“信息获取 数据分析”模式开展服务内容创新,辅助提升生产监控智能化水平。在工业应用方面,机器视觉一般用于物品的识别、外观检测和定位,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机器视觉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数据获取后的服务功能延伸,从简单的生产检测应用中衍生出新的服务内容。企业开始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获取数据信息,并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开展大数据计算,辅助进行设备的运营监测和产品的质量分析,推动提升生产线智能化水平。永创智能出资2000万人民币设立机器视觉科技子公司,探索以机器视觉为核心的产品质量大数据分析及机械运行在线监测大数据分析的产业化应用。
  
  3、机器视觉技术嵌入式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优化
  
  制造业自动化需求凸显,推动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得到优化。随着图像处理能力和速度的增强、光器件性能的提高以及成本相对降低,机器视觉逐步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并成为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机器视觉配合逻辑控制、运动控制、数据采集、通信网络等其他功能,能够完成图像识别、检测、视觉定位、物体测量和分拣等作业内容,特别是将机器视觉技术嵌入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通过化的识别和抓取,大幅提高了生产过程的柔性和灵活性,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优化。4月19日,维视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与ABB达成了以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为首要发展的共识,维视将加快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产品升级,加强以智能视觉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竞争优势。
  
  下一步发展趋势
  
  1、软硬件技术不断突破,企业将以智造需求为导向加速研发工业视觉解决方案
  
  企业加速布局机器视觉硬件产品和软件服务,将围绕智能制造需求,重点研发工业视觉解决方案。目前,机器视觉软硬件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以工业相机、图像采集卡、光源及图像处理软件为核心的视觉产品日益完善,并逐渐应用于电子制造、汽车制造、机械加工、包装与印刷等行业。随着智能制造全面启动实施,各行各业对采用机器视觉的工业自动化、智能化需求日益凸显,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数据显示,2015年机器视觉系统及部件市场超过153亿美元,市场复合年增长率达9.3%。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将扩大机器视觉的发展空间,企业将从产品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以智能制造需求为导向,加速研发与生产线或测试控制系统配合使用的工业视觉解决方案,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2、机器视觉与多种技术融合逐步深入,将成为提升产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抓手
  
  机器视觉与多种技术融合,将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自动化水平。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机器视觉技术与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多,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将推动企业加速开展产品功能创新,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机器视觉将融合3D监测、彩色图像处理、人工智能、运动控制、信息网络等多种技术,由单一的检测、定位、测量功能向大数据分析、智能控制方向发展。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监测、智能控制系统将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各个领域,并主要从中端生产线向前端制造和后端物流环节延伸,成为提升产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抓手。
  
  3、企业加速布局机器视觉产业化应用,将以智能视觉为核心推动智慧工厂建设
  
  企业加速拓展机器视觉产业化应用,通过嵌入机器视觉技术的自动化设备辅助智慧工厂建设。目前,机器视觉技术日益成熟,软硬件产品不断丰富,并逐步在工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系统可以对产品进行自动检测并控制产品质量;将具备机器视觉功能的智能化机器人和机械手臂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上,能够实现码垛、焊接、涂装、装配等功能;EMS系统与机器视觉定位技术整合后,可应用在物料、条形码管理和成品检测领域。未来,企业将加速布局机器视觉的产业化应用,重点研发针对具体产业应用的专用视觉系统,并逐步发展为一般通用系统,通过在加工、装配、检测、包装、物流等环节嵌入机器视觉技术,提高系统集成度,推动智慧工厂建设。
  
  思考与建议
  
  1、加快配套政策出台,加强相关标准制定
  
  围绕当前机器视觉产业发展瓶颈、制约因素、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研发需求,结合机器视觉技术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战略布局,以应用为导向,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明确行业关键技术,制定细分行业发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确定重点标准化方向和领域,加速通信协议、数据接口、系统运营标准统一,提高机器视觉技术产业化应用水平。
  
  2、加快核心技术积累,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制定机器视觉技术研发规划,鼓励企业和高校加快芯片、光源、镜头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重点攻关底层算法、图像处理等核心技术。加大对图像处理、运动控制等基础技术的科研投入,推动机器视觉与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发展,提高信息运算存储能力和图像的多特征提取水平,提高机器视觉监测、引导、识别、测量的精度,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3、促进产业联盟成立,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联合企业、政府、研究机构和高校成立产业联盟,促进产学研用结合,重点攻克关键技术,协调整合零部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等多方资源,完善产业创新体系。积极探索以机器视觉为核心的智慧工厂建设创新样板项目,为机器视觉软硬件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应用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提供对接服务,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我要评论
  • 物流智能转型新引擎:DeepSeek+物流

    DeepSeek 物流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物流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减少环境影响,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支撑。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物流行业将迎来更深刻的变革。
    物流大数据服务平台
    2025-04-30 10:11:15
  • 如何利用物联网和开放平台视频管理系统(VMS)实现互联未来

    物联网和开放平台VMS的结合将为实现互联未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整合物联网设备和VMS系统,可以实现更广泛的监控、更高效的数据管理和更智能的决策支持。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物联网和开放平台VMS实现互联未来,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优势。
    物联网物联网设备开放平台VMS
    2025-04-16 09:48:35
  •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通往更智能未来的大门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融合蕴含着变革性的潜力,有望重塑各行各业,彻底改变日常生活,并为更智能、更互联的未来铺平道路。未来,AIoT技术将更加自主,能够独立完成复杂任务,无需人工干预。
    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技术
    2025-04-14 11:28:21
  • 如何构建成功的物联网应用?策略与实践

    物联网旨在创建一个互联互通、情境感知的环境,使设备能够无缝地相互通信并共享实时数据。据Statista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0,590亿美元。
    物联网物联网应用
    2025-04-14 11:18:52
  • 广东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 人工智能对教育有何影响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年的报告,全球已有超过40%的教育机构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物联网
    2025-04-14 10:12:02
  • 如何选择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来连接设备?

    选择合适的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应用场景、设备特性、功耗要求、数据传输需求和成本等多个因素。本文将深入探讨几种主流的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以帮助企业和开发者更好地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技术方案。
    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2025-04-09 14:15:59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