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酝酿新一轮工业革命
谈到对国务院发布实施《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现实意义的理解,樊会文认为,这是顺应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大趋势的重大举措,是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选择,有利于及时加强在重点领域的工作部署和政策引导,调动制造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融合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樊会文指出,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发展现代工业的基本路径。前不久习在网信工作座谈会上讲到,人类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互联网突破了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推动制造业创新主体互动、产品快速迭代、模式深刻变革、用户深度参与,制造业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载体、新模式不断涌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缩短技术商业化周期。制造业是技术创新活跃的领域,也是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深化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根本上保证工业经济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切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举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创造了无数的智能装备、智能产品,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新市场,创造了不可估量的新需求。深化互联网在制造业各环节、各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互联网激发创新潜能、重构生产体系、组织变革、配置资源的作用,有利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有利于构建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的制造业创新体系,有利于打造新型制造体系,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以及、的供给体系,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迈向中的战略支点。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也是我国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也是当前稳增长、调结构的战略支点。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制造业已经稳居大规模,但大而不强、基础不牢的问题依然突出,同时面临新工业革命的激烈竞争。互联网正处于从消费领域向生产环节拓展的关键时期,发达国家提出了工业4.0、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战略,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以制造为关键环节、制造业为主战场、制造企业为主力军,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发展理念、架构标准、核心技术、生态系统的竞争制高点。在此形势下,我国必须发挥互联网应用创新活跃、产业规模、人才资本聚集以及制造业门类齐全、独立完整、规模庞大的双优势,形成叠加效应、倍增效应、聚合效应,在充分发挥规模经济优势的同时发展个性化制造、个性化服务,加强精细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全面、持续地增强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