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才是“智能”的正道?
2016-06-30 11:22:30来源:雷锋网 原标题:“智能硬件”的时代结束了,智能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关键词: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阅读量:32923
导读:与智能硬件不一样,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门槛很高。也不排除和智能硬件玩法一样的创业公司早就盯上了“机器人”,把一些外观特别的平板电脑称之为机器人。
【中国智能制造网 名家论坛】我曾经说互联网从PC时代到移动时代,下一个时代是智能硬件与物联网的时代。其实这个表达我想并不是完全不对。但实际情况是我所说的“智能硬件”和终全行业踏空的“智能硬件”,并不是同一种东西。
2014年秋天我写《已死》的时候,京东与淘宝刚刚火热开张。当时那个说法,正处在上升期的大平台自然是不会认可的。但这也恰恰是我表达“已死”的核心:当以优势资源对抗劣势资源,用密集资源驱逐碎片资源的时候,是不可能给中小企业、创意个人等等长尾带来任何红利的——而能够帮助中小机构和个人筹集资源,正是走红的根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从2014年到现在,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产品因为而获得了普世意义上的成功。即便是个激活市场的Pebble,在2015年获得超过2000万美金融资(与此同时他们把第三代产品放在Kickstarter上“销售”了2000多万美金),在2016年3月份却宣布因资金紧张而裁员25%。
两年过去了,当回过头观察这个行业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判断太片面了——并不仅仅是已死,有可能是整个智能硬件行业集体踏空,而已死只是其中一个支线情节而已。
智能硬件产业伤痕累累
李彦宏的发言把移动互联网说得“伤痕累累”,然后互联网发展分为三幕: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互联网。其实这种表达我从2014年开始在很多场合的演讲中都提到过。区别在于,我曾经说互联网从PC时代到移动时代,下一个时代是智能硬件与物联网的时代。
其实这个表达我想并不是完全不对。但实际情况是我所说的“智能硬件”和终全行业踏空的“智能硬件”,并不是同一种东西。移动互联网在这两年遇到了一些问题。事实上智能硬件行业遇到的问题更大:
1、生产成本在有限几个环节下降幅度明显,但原因并不是技术的提升或者市场的扩大,而主要原因是竞争激烈削减利润。
2、销售成本居高不下。感谢小米和乐视让大家知道了BOM定价这个概念,但实际情况是必须留出BOM价三到五倍的利润空间给渠道。当然大家都在努力学习小米和乐视那种渠道自己造血反过来补贴生产的模式——这对技术团队来说比开发产品难度更高。
3、核心技术组件的采购和生产成本走高。华为消费者BG近两年的成功,不少人认为重要因素在于大华为自有核心技术组件,不仅不受市场变化的影响,而且还从中获利。而部分智能硬件产品,处于技术拼接的初级水平,也不受这一变化的影响,但深陷上述第二点的泥潭。
4、市场资源走向集中。这也是“已死”的核心逻辑,当走向集中资源而不是分散资源的模式时,本身的意义已经失去了。所有智能硬件产品都在争夺被集中在大平台的市场资源时,智能硬件的市场竞争就变成大平台的竞争。而在大平台竞争中,智能硬件不是关键变量。衣食住行才是。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给了智能硬件一个美丽的错觉,可以找个应届生运营微博微信就获得足够的市场资源——显然事实证明并不是如此。
这些问题相信每个投身智能硬件行业的创业者们都感同身受。而大家的问题——也是我过去半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怎么解决呢?我想现在我已经想清楚了:无解。我们在两年前说的创客与智能硬件,可能真的是踏空了。
为什么智能硬件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智能硬件时代结束的逻辑,其实和上一节描述的市场问题是一样的。基于拼接已有技术组织新产品的智能硬件,是一个充分竞争甚至是过度竞争的市场。所以到后拼杀的并不是产品水平,而是大家的商业资源能力。谁的资源多,谁的资源便宜谁胜出。
但对于本身就着眼于资源的团队来说,同样的资源放在其他消费品上获得的利润更高,智能硬件行业整体在这方面并没有竞争力。所以,如果是一个产品团队,智能硬件创业窗口已经结束了:如果是一个资源团队,在我发这篇文章之前肯定已经调整方向操办其他行业了;如果是一个上游供应商,是时候放弃成为独立平台和独立品牌,退守大客户订单了。
而大客户们,有谁在这三年的创客与智能硬件潮流中全身而退了呢?小米、乐视、京东。还有当年就审时度势退而结网的阿里与腾讯。以及押注更遥远未来的百度。科技公司中市场资源多的BAT,压根没有参战。所以连“资源战”、“两败俱伤”之类的说法都提不上。只能说是“集体踏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