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人工智能井喷 百度凭什么站在AI产业?

人工智能井喷 百度凭什么站在AI产业?

2016-07-27 15:54:54来源:中国网 原标题:人工智能井喷,百度高调领跑“互联网的下一幕”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人机器学习阅读量:31235

导读:互联网的下一幕既不是大数据,也非云计算,而是人工智能。近一个月来,多位互联网大佬也纷纷发声,热议人工智能。
  【中国智能制造网 名家论坛】互联网的下一幕既不是大数据,也非云计算,而是人工智能。自AlphaGo在围棋人机大战表现惊艳后,人工智能备受瞩目。近一个月来,多位互联网大佬也纷纷发声,热议人工智能。
 
  6月上旬,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公开断言,如果说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是幕和第二幕,那么互联网的下一幕既不是大数据,也非云计算,而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迅速渗透到各个行业,改变我们的社会”。
 
  7月中旬,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表示,其在过去两三年一直悄悄布局人工智能,已向20余家公司投资近1亿美金,其中包括Face 和驾势科技。
 
  风投数据公司CBInsights一份报告也显示,2016年季度,共有143笔关于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投资,交易额高达6.02亿美元,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行业呈现井喷态势。
 
  从人脸识别、语音输入等应用直到无人驾驶这样的炫科技,无不与人工智能相关。作为一股新兴的技术力量,为什么人工智能如此重要?
 
  无处不在的应用场景
 
  在人工智能领域,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是当前热的研究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构建的人工大脑,擅长的事情就是吸收大量的数据,机器可以进行自主判断。
 
  AlphaGo就采用了深度学习技术,输入棋谱等数据后,AlphaGo自动形成一种经验累积,在不断的“复盘”中等于沉淀了数千年的围棋棋龄,再与20多年棋龄的李世石对弈,并根据变化做出应对。
 
  由于技术的突飞猛进,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进程大大提速。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搜索成为应用快的三大领域,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
 
  比如,2010年,微软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语音识别领域,准确率迅速提高,到2015年百度开发的深度语音识别系统(DeepSpeech2),其语音识别能力超过人类,准确率超过97%,目前语音识别日请求量达到1亿以上,语音搜索等技术现已普及化。
 
  2012年,人工智能GeoffreyHinton将深度学习引入到图像领域,图像识别领域开始大跃进,人脸识别、金融支付等应用迅速打开局面;在搜索领域,根据用户的点击优化自动优化搜素结果,也已非常普遍。
 
  可以说,但凡大量重复发生的具体事件,只要数据足够多,均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用过往数据预测下一次的结果,从日常的外卖派送到更为复杂的金融风控,其应用无处不在。
 
  百度科学家吴恩达曾举例,若A和B住得比较近,A在一餐馆订过一份炒饭,需要20分钟送到,B也想吃这种炒饭,人工智能可以综合食物的制作时间,判断出送达的大致时间;在获取大量用户贷款申请数据的基础上,也能预测申请人下一次是否会按时还款。
 
  在可预见的将来,人工智能会渗透到传统行业,带来显著效率改进和服务优化,尤其对于面向海量用户的巨头们,规模效应尤其明显。在国外,谷歌、Facebook、微软、三星等在该领域均不惜重金,比如,英特尔(IntelCapital)一家就投资了十几家人工智能相关的公司,而谷歌又被公认是的巨头。
 
  百度领跑凭什么?
 
  人工智能在中国同样活跃。根据艾瑞咨询2015年的统计,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已有近百家创业公司,约65家获得投资,共计29.1亿元,且本土公司在视觉、语音识别等细分领域已处于水平。
 
  中信证券一份名为《人工智能——扬帆未知的蓝海》报告中,根据参与深度,将国内相关企业分为三大层级:应用层、技术层和基础设施层。
 
  其中,优必选、出门问问等创业公司,多从硬件产品、虚拟场景、商业智能等应用领域切入;科大讯飞、旷视科技等具有一定技术积累的中等规模企业,多以技术层进入切入语音和视觉识别等领域,拥有一定专业优势;而百度和阿里巴巴则凭借海量数据和计算资源,从基础设施层即进行部署。
 
  考察一家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核心在三要素:数据量、计算能力和技术团队。李开复评说Google之所以的理由,除了“做人工智能做得早”,就是因为“有世界大的数据集”、“特别快的机器”、“多年累积大量技术人才”。
 
  以百度为例,其之所以被公认是国内人工智能的。首先,它是国内早布局人工智能的巨头公司;其次,深度学习技术的作用原理是,给予系统学习的各种数据越多,运算结果越准确,预测准越好,百度的用户群均数以亿计,在数据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再次是计算能力,这是由大数据处理的需求所决定,比如,在2014年5月,百度就曾构建当时世界快的超算平台。
 
  而重要的是,在于“造脑”的技术实力。
 
  评价一家公司是否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造脑能力为关键,因为深度学习技术等于构建一个人工大脑,提供数据相当给“大脑”去判断,脑子造得聪明与否,决定后运算结果,而造脑能力的核心要素是的技术人才。
 
  2013年,AlphaGo的DeepMind只有十来人,没一分钱收入,谷歌为什么花4亿英镑将其收购?有行业专家就给出解释,“人工智能领域内真正内行的只有约50名专家,其中有12名在deepmind”,脸书(Facebook)也曾高价招募学术YannLeCun等人,本质请的就是“造脑的上帝”。
 
  在中国公司中,百度又是可在“造脑”的人力资源上与巨头一较高下的。2013年,百度对外宣布成立IDL(深度学习研究院),开始大规模进入深度学习领域,在硅谷招募人才,并聘请吴恩达负责主持研究院,吴恩达在业界被认为是“四大天王”之一,其他三位中有两人分别供职于谷歌和Facebook。
 
  百度人工智能的核心也正是布局“造脑”,“百度大脑”是其人工智能技术的集大成者,其中包括语音技术、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和用户画像等。
 
  前不久,《MITTechnologyReview》将百度列入2016年度“聪明的50家公司”,排名高居第二,认可其人工智能的实力和研发成果,其理由这样说到:“百度在核心的搜索业务之外,语音识别、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积累已经让百度在语音识别上可与真人相媲美,并且百度在硅谷成立自动驾驶研发部门,也是视觉识别、传感器等领域的企业。”
 
  这也是继深度语音识别系统(DeepSpeech2)获得“2016突破技术”之后,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又一次得到的业界认可。
 
  互联网的下一幕
 
  在百度、谷歌、Facebook等巨头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正与传统行业不断结合,已从语音等相对基础的应用领域,开始广泛渗透到汽车、金融、医疗等应用。
 
  以无人驾驶为例,这是现阶段人工智能竞相争夺的“战略高地”。因为驾驶应对的场景非常之多,无人驾驶需用各种算法以自动应对各种情况,比如对车辆和行人的识别、避让、超车、红绿灯等等,要求“人造大脑”建立感知能力、决策能力以及不断自主学习的能力,技术难度非常高。
 
  在中国,很多公司号称进军无人驾驶,但鲜有人敢于派出大量车在路面实地测试,技术就是重要瓶颈,技术稍有瑕疵,就可能酿出事故。不久前,特斯拉的无人车事故,就是由于强烈的日照等因素,人造大脑没有分辨出天空和卡车所致。
 
  而百度已公开宣布,将与芜湖市政府达成合作,开辟无人车试点区域,对无人车进行更为险恶环境的测试;并将在乌镇景区运营无人车,像游览项目一样让大家去体验。
 
  这其实并不简单,只有拥有交通场景物体识别、地图与定位、智能决策等关键技术,且在LBS、大数据等方面技术能力过关,才敢将实验室中的技术拿到路面上去跑。技术出身的百度总裁张亚勤公开表示,百度无人车项目计划“三年商用五年量产”,这是要有足够技术底气的。
 
  在人工智能领域,同样存在“先发优势”。
 
  比如,无人驾驶技术一旦走出实验室,就可以基于实测收集大量结构化的数据,而根据深度学习的技术原理,通俗地说,如果一千辆无人车在地面上开1年,等于早积累了1000年的驾龄,这种经验积累跟人的经验积累是一样的,且能在实测中优化算法,进一步扩大技术和产品的优势。
 
  如果互联网未来趋势果真如李彦宏预测的一样,鉴于人工智能无处不在的应用场景,将有可能改变中国互联网的现有版图。
我要评论
  •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我国已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经过多年持续投资布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基础层、模型层及应用层不断升级优化,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据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广泛融合。
    人工智能服务平台
    2025-05-04 09:58:02
  • 宇树机器人五一兼职靶场累瘫 蹲下休息跷二郎腿充电走红

    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机器人连续工作一小时左右就会出现电量不足、过热等状况,甚至在表演时直接“瘫倒”在地,不得不紧急暂停活动进行抢修和更换电池。
    机器人宇树H1机器人
    2025-05-06 09:49:54
  • 机器人交警“夸父”上岗:说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

    “夸父” 机器人作为全尺寸高动态双足仿人形机器人,基本实现国产化,支持360度全向移动,最高时速可达5公里,还能轻松完成20厘米高度的跳跃。
    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夸父
    2025-05-06 09:53:20
  • 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和数据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出席,来自各央国企、研究机构,及京内外近500家人工智能上下游生态企业与会。
    人工智能中国智造
    2025-04-30 09:49:19
  • AI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瓶颈?

    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行业共识正在逐渐浮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滞后,已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真正智能化的最大瓶颈。
    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
    2025-04-28 15:32:08
  • 从“原子”到算法!人工智能领域的“元素周期表”诞生

    研究团队发现,处于同一“主族“的算法(如支持向量机与核方法)具有相似的数学内核,而位于相同“周期“的算法(如决策树与随机森林)则共享相近的泛化能力图谱。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
    2025-04-27 17:01:21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