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新能源汽车推广过度依赖“政策红利” 问题日渐凸显

新能源汽车推广过度依赖“政策红利” 问题日渐凸显

2016-08-17 09:22:33来源:华龙网 原标题:新能源汽车不宜依赖“政策红利”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政策阅读量:30645

导读: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策,而骗补、拔苗助长等问题也开始暴露。面对市场化的竞争环境,新能源车发展不宜过度依赖“政策红利”。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政策支撑,而与此同时,骗补、拔苗助长等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面对市场化的竞争环境,新能源车发展不宜过度依赖“政策红利”。
  
新能源汽车推广过度依赖“政策红利” 问题日渐凸显

  为缓解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我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是其他国家所少有的,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生产国。可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政策支撑,而与此同时,骗补、拔苗助长等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面对市场化的竞争环境,新能源车发展不宜过度依赖“政策红利”。在推动新能源车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更不能拔苗助长。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使用成本方面有优势,但在使用便捷度、充电设施建设、续航里程等方面都存在着差距和不足,因此,在新能源汽车初进入市场之时,政府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是必要的。更为关键的是,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产业迈向中,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这也是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内容。
  
  实际上,各地密集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扶持和补贴政策已经成为政府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其中,不限行、不限购、送车牌等优待政策也令新能源汽车成为“宠儿”。近几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直保持成倍增长的速度。据中汽协统计,进入2016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7个月呈上升趋势。7月新能源汽车生产3.8万辆,销售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4%和98.1%。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生产21.5万辆,销售20.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9.8%和122.8%。这些都是和政策的扶植分不开的。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政策大力助推的背景下,也存在一哄而上、虚报业绩、骗取补贴等问题和乱象。其中,补贴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对那些有技术有产品的企业将是一个很好的推动,但同时很多不具备技术实力的企业打着新能源的牌子,行着骗补的勾当。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被政策催熟的新能源车潜藏“拔苗助长”的风险。在政策的强力助推下,各汽车企业都将新能源作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宏伟的新能源汽车产销计划,不断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
  
  还有的地方为了所谓的政绩,拍脑袋决策,在没有实现新能源汽车运行条件的情况下,贸然出台强制性推广政策,不仅没有达到推广的目的,还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固然需要政策的扶持,但不应过分依赖“政策红利”,新能源汽车产业亟待自立,进而实现真正的产业化、市场化。实际上,在市场前期的培育下,消费者已经对新能源汽车有了一定认知,新能源汽车是有市场需求的。政策的立足点应重点解决行业的痛点,弥补短板。
  
  令人欣慰的是,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也在调整。根据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将逐年减少,直到退出市场。未来政策支持将更多地集中在电池技术的提升、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市场竞争能力。市场需求是新能源汽车的终归宿,也是检验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标准。
我要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