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VR+人工智能为科学界开启一扇“超现实之门”

VR+人工智能为科学界开启一扇“超现实之门”

2016-08-18 14:13:56来源:《中关村》杂志 原标题:盛开互动CEO曾祥永:VR与AI发展趋势浅析及研发实践 关键词:VR人工智能超现实之门阅读量:30254

导读:可以预言的是,未来十年内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这两样技术将会为科学界开启一扇“超现实之门”,并着下一波科技变革。
  【中国智能制造网 名家论坛】无论是VR还是AI,目前都方兴未艾,但又任重道远。可以预言的是,未来十年内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这两样技术将会为科学界开启一扇“超现实之门”,并着下一波科技变革。
  
  VR+人工智能为科学界开启一扇“超现实之门”
  
  当Facebook收购Oculus这一场VR(虚拟现实)界地震之后,巨头都挤进了这个盒子,VR市场割据战的号角吹响了。大胆转型进行“二次创业”的盛开互动就是其中的一匹黑马。
  
  “从没有一个时间这样合适,虚拟现实技术迎来了黎明,它改变现实的革命正在来临。”《虚拟现实:从阿凡达到永生》作者杰米里·拜伦森说。
  
  的确,当Facebook收购Oculus这一场VR(虚拟现实)界地震之后,在2015年这个节点,巨头们姿势整齐地调整焦距,聚焦于VR。因此,2015年被许多人称之为虚拟现实的元年。这一年,从谷歌到微软,从苹果到Facebook,巨头纷纷布局VR,资本的触角地涌向这个虚实相生的跑马场;这一年,VR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滋长,动辄几千万乃至几亿美金的融资额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甚至,这一年,VR新兴巨头Oculus的创始人PalmerLuckey登上了闻名世界的《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巨头都挤进了这个盒子,VR市场割据战的号角吹响了。当然,嗅到未来的不止是巨头,还有野心勃勃的中小企业。从早期的体感游戏开发到数字互动体验服务商再到进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二次创业”的盛开互动就是其中的一匹黑马。
  
  在“虚拟现实”中重生
  
  2005年,盛大网络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在智能交互技术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在盛大网络的资本支持下,盛开互动应运而生,主营业务是为盛大网络开发面向家庭娱乐的交互技术与体感游戏。在初的一年多时间里,盛开互动为盛大“家庭盒子”连续开发了五六款类似于后来XBOX上的体感游戏。之后,随着盛大网络的战略调整,盛开互动也将核心业务由客厅体感游戏转移到为各类主题场馆及会展活动提供线下互动体验系统服务,早在2006年下半年就研发出了iWod互动影音系统,正式宣布进入高科技数字体验与数字展示行业。
  
  创业不到两年,盛开互动就完成了次转型。时间和市场都为这次转型做了验证——由于技术欠成熟、设备成本高及用户习惯的差异,体感游戏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利,在其后多年时间里,不少企业在体感游戏行业中试水,几乎都未成功,即便是红极一时的由联想控股投资的联合绿动,也没能逃过惨败的命运。相反,聚焦于线下体验的互动技术却很快迎来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是推动数字体验与数字展示的一双巨手!盛开互动凭借其技术优势顺利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多媒体景观提供商。这笔订单给盛开互动带来的不仅仅是可观的收入,更是一次从技术创新到创意设计再到服务能力的严格考验,使其在业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之后,盛开互动订单不断,中国移动、中国银行、联想、海尔、华为、法国电信、一汽丰田及中国科技馆、国家天文台等国内外大型企业与机构均成了他的客户,盛开互动的互动技术还服务于2010上海世博会,并获得了佳贡献奖。彼时,盛开互动已从一个小小的交互技术团队蜕变成数字展示与互动体验技术的。
  
  然而,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2012年底,随着国内各种大型会议主题展馆及会展活动的急剧减少,整个展览展示行业遭到了重创,曾为北京奥运、上海世博提供数字展示服务的明星企业——水晶石数字科技亦面临发展困境而大幅裁员。与此同时,“数字展示、数字体验行业存在明显的定制性强、复制性弱问题。”盛开互动CEO曾祥永说,“虽然公司每年的业绩在大幅上涨,却并没有一款核心的产品。”市场的萎靡以及行业本身的诸多不确定性,让盛开互动面临着关门的危险,好在公司的技术研发并没有停滞不前,并累计获得11项发明与12项软件著作权。
  
  2013年,盛开互动开始关注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的新研究方向,并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算法研究与应用上取得不错的进展。同时盛开互动也敏锐地关注到虚拟现实的发展趋势,并在科普行业积极推出高品质VR应用,这些都给盛开互动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要评论
  • 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和数据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出席,来自各央国企、研究机构,及京内外近500家人工智能上下游生态企业与会。
    人工智能中国智造
    2025-04-30 09:49:19
  • AI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瓶颈?

    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行业共识正在逐渐浮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滞后,已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真正智能化的最大瓶颈。
    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
    2025-04-28 15:32:08
  • 从“原子”到算法!人工智能领域的“元素周期表”诞生

    研究团队发现,处于同一“主族“的算法(如支持向量机与核方法)具有相似的数学内核,而位于相同“周期“的算法(如决策树与随机森林)则共享相近的泛化能力图谱。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
    2025-04-27 17:01:21
  • 宾利发布突破性人工智能皮革检测技术

    人工智能皮革检测系统并不能完全取代宾利训练有素的工匠的技艺。通过自动化人工检测流程,该系统能够提供最高品质的皮革,工匠们可以用它来打造精致的手工缝制细节。
    人工智能皮革检测技术
    2025-04-27 14:42:55
  • 早报|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揭牌成立;SK海力士完成96GB CXL内存模块验证

    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学院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和算力平台,与腾讯云共建产业学院;SK海力士宣布,其基于CXL 2.0标准的DDR5 96GB内存模块已通过客户验证......
    人工智能内存模块数据传输设备
    2025-04-23 10:41:12
  • 宝马押宝人工智能,能赌赢吗?

    宝马在电池续航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技术搭载大圆柱电芯,能量密度提升至300Wh/kg,支持15分钟内完成80%电量快充。
    宝马人工智能
    2025-04-16 14:58:14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