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石墨烯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有望早日实现产业化

石墨烯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有望早日实现产业化

2016-08-24 13:20:42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未闻花名 关键词:石墨烯材料阅读量:46558

导读:石墨烯是现在火的材料之一,社会关注度高、政策扶持力度大,还傲然跻身新材料“十三五”规划,一时成为了投资界火的话题。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石墨烯是现在火的材料之一,社会关注度高、政策扶持力度大,还傲然跻身新材料“十三五”规划,一时成为了投资界火的话题。那么石墨烯到底是怎样一种神奇的材料呢?
  
石墨烯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有望早日实现产业化
 
  何为石墨烯
  
  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石墨烯被誉为“新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黑金”,具有的物理性能,是目前世界上薄却也是坚硬的纳米材料。作为一种碳基新材料,石墨烯有良好的光、电、热、力性能,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显现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2016年石墨烯产业研究报告称,石墨烯产业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1000亿元。
  
  石墨烯研发热情高涨 发展前景向好
  
  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投入石墨烯材料的研发,美、英、韩、日、欧等将石墨烯研究提升至战略高度,期待它带来巨大市场价值。同时,众多科技巨头也都开始涉足相关开发。据不完全统计,有近300家公司涉足石墨烯研究,如IBM、英特尔、陶氏化学、通用、杜邦等,大量的核心被国外高校和企业掌握着。其中,韩国三星、美国IBM、日本东芝、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韩国成均馆大学等企业和高校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综合国内外各机构的分析结果来看,未来5年—10年将是石墨烯产业的高速发展期,各行业对石墨烯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石墨烯未来主要的应用领域为复合材料和涂层,集中在汽车、塑料、涂层、建筑、金属、电池、航空以及能源和储能等领域。
  
  我国石墨烯产业占据天然优势 尚未实现产业化
  
  目前,现在已探明的天然石墨储量约为1.31亿吨,储量居前四位的国家分别为巴西、中国、印度和墨西哥,合计占总储量的97.77%。其中,中国储量约为5500万吨,占储量的41.98%。因此我国在石墨烯产业上具有天然的原料优势。
  
  尽管具备天然优势,但由于受生产技术成熟度不高、产业化应用路径长等因素制约,我国石墨烯材料仍处于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时期,尚未实现批量化生产和应用,还存在技术转化能力弱、工装控制精度低、质量性能波动大生产成本比较高、标准化建设滞后、商业应用领域窄等问题。
  
  此外,我国石墨烯相关技术的研发主体是大学和科研机构,企业的研发力量薄弱且分散,而且目前国内大多科研机构和高校追求的是“高质量、大面积、单层”的石墨烯形态,较少关注下游的产业应用。科研与应用之间的严重脱节,导致国内市场出现了重上游轻下游、重科研轻应用的现象。如此一来,非常不利于石墨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因此,实现石墨烯产业化,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协作,建立一条完整的涵盖石墨烯研发、规模化身材干旱、下游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的技术路线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和测试平台,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共同突破关键的技术难题以及在应用领域实现突破,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总而言之,既要尽可能降低成本实现规模化生产,又要尽快在产业化应用上实现突破,才能有望早日实现石墨烯产业化。
我要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