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虚拟现实逐渐走向大众 未来应用前景无限

虚拟现实逐渐走向大众 未来应用前景无限

2016-09-02 09:03:45来源:OFweek工控网 原标题:虚拟现实引人类视觉大变革 巨头抢入布局 关键词:虚拟现实VR设备阅读量:33478

导读: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它们之间相关,又各有特点,但核心都是以实时计算机图形为主,应用也在不断拓广。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虚拟现实已经诞生50多年,由于成本高,近几年才刚刚走近大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它们之间相关,又各有特点,但核心都是以实时计算机图形为主,应用也在不断拓广。通过与互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进一步结合,虚拟现实的未来应用会更广泛。
  
虚拟现实逐渐走向大众 未来应用前景无限
 
  早在50多年前,美国电影摄影师莫顿·海利希(MortonHeilig)就发明了一台叫Sensorama的机器,它就像现在的大型游戏机一样,当我们把头放进这台机器里后,不仅会有3D的视觉,还能闻到气味、听到声音。由于海利希以及机器自身的缺陷,例如没有互动性,仅靠事先做好的画面播放,因此Sensorama机器当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反响。
  
  头戴显示器的发展需回溯到上世纪60年代。1968年,拥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的科学家伊凡·苏泽兰(IvanSutherland),在实验室里做了一个名为达摩克利斯剑的头戴显示器,这个显示器用的是CRT显示技术,可追踪头部的动作,往哪边看就会有感应,可以实时计算眼睛看到的画面。不过那时候计算机能力非常差,显示的像素也非常低。苏泽兰当时还写了一篇很有名的论文“显示”,他设想未来的显示器应该能够达到分不清真实与虚拟。当我们戴上这个以后,就会看到另一个世界,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我们的感觉都是真的,有点像《黑客帝国》描述的那样。但实际上,即使是现在,我们离他的设想还很远。
  
  至于头戴式显示器的思想,早可追溯到1613年,伽利略时代就有一个头盔望远镜的设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看到远处的东西就在眼前,也有很好的沉浸感。今天的虚拟现实技术头盔Oculus跟这些早期头戴显示设备长得比较像,只是现在非常便宜了,以前这样的设备非常昂贵,一般人接触不到。2006年,东芝(Toshiba)公司出了这样的一个设备,但设计上很失败,戴上去像怪物一样。2014年,一个名为Oculus的创新公司,让虚拟现实重新火热起来,这并非仅仅因为技术上的革命性突破,还因为其低廉的价格,让普通民众仅以300至350美元即可购买到开发版的头戴显示器。Facebook花费20亿美元收购这家公司,也令人对其刮目相看。
  
  三星公司也设计出廉价的头戴显示器GearVR,当把三星手机放到这个盒子里面就可以用。谷歌的纸盒眼镜Cardboard则更便宜,我们甚至可以利用谷歌开放的设计图,买两个透镜,用纸板自己动手做。谷歌主要推安卓手机,当手机装上应用程序后,手机就会分成两个屏幕,左右两个眼睛可看到不一样的画面,产生立体的效果。当我们转动的信息被手机的传感器检测到时,就可以看到互动的效果,但这个比Oculus的舒适度差一些,因为距离难以调节,加上计算能力手机要比PC机差很多,但它仍可获得较好的沉浸感。
  
  虚拟现实技术:在现实中触碰虚拟世界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看似矛盾,一个虚拟一个现实,但都在虚拟现实环境中体现,由计算机生成虚拟世界,人们通过虚拟现实系统进入到这个虚构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通过视觉、听觉以及触觉进行感知,也有人在研究嗅觉和味觉。
  
  虚拟现实有如下几个特点:计算机生成、多通道感知、沉浸感以及想象力。当我们把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放在眼前,即可进入到另一个世界。尽管一部电影也可能会带来沉浸感,但是它没有交互性。而在虚拟现实系统中,这种沉浸感有交互性,当我们头动一下,即可看到不同的角度的场景。至于想象力方面,应该说这个虚拟的世界是我们构想出来的。它可以是现实世界的复制,比如开会,戴上头盔之后,我们可能置身于旧金山一个会议室;也可以是想象出来的卡通世界,是你儿时从书本中看过的一个童话世界,现实中它根本不存在。
  
  虚拟现实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内容,它的核心是一个实时计算机图形和仿真器,然后是用户界面:一个输入,一个输出,这是非常简单的关系,输入主要是对应用户的头、眼睛、手以及整个身体动作的追踪,当把这些身体的信息代入到虚拟现实世界里,身体如何动,系统一旦感知到,就会给予一个相应的反馈。
  
  事实上,虚拟现实是多学科结合的领域。从学科角度来说,其核心是计算机图形和仿真,此外还有计算机软硬件、图像与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由于要用到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感知通道,还会涉及到光、声、电、机械等。虽然Oculus已经设计得还算不错,但戴十几分钟,眼睛仍可能会有点难受,还会头晕。目前,学者都在研究人机工程问题,如何设计得更加舒适,当我们戴上眼镜后,有人会有大脑被三维虚拟环境控制的感觉,这可能会带来心理上的冲击,因此虚拟现实的应用还会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等问题。
  
  虚拟的内容初一般由建模师通过三维电脑软件在屏幕上构建出来,例如,从一个简单的模型开始渐渐构造出复杂的角色模型,在电脑上设计出来之后,再赋予它们动作,后贴上皮肤的纹理,这样就造出来一个虚拟的角色形象。还有一种虚拟内容,它不靠人工,而是靠一种特殊的相机——全景相机。这个相机有很多镜头,可以把360度的画面全部拍下来,数据也可以在虚拟现实中展现,这是将来一个重要的应用方向。两会期间也有一些记者用到了这样的摄像头,配上虚拟现实的头盔,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观看,也可以把数据存下来放给其他的人看。
  
  当然头盔并不是虚拟现实的形式,还有很多其他形式,例如CAVE是通过投影仪构建的,可模拟四面墙或六面墙,每个墙都用立体投影仪投出来,带上立体眼镜就很有沉浸感,但造价非常高。1999年,我在浙江大学参与安装过这样的一套系统,当时设备耗费约250万人民币。还有环幕投影,造价相对低一点,在博物馆、展览馆可看到,它应该算半沉浸式,因为整个视野没有完全被覆盖,当人转过去以后,感觉又回到现实世界。
  
我要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