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燃料电池技术亟待升级 五大举措促产业健康发展

燃料电池技术亟待升级 五大举措促产业健康发展

2016-09-02 09:32:32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原标题:五大举措促进燃料电池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电池燃料电池阅读量:29307

导读:近两年来,燃料电池从业群体不断壮大,各类活动频繁且丰富,但尚存一些问题,为促进燃料电池产业健康发展,应从五方面突破。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近两年来,燃料电池从业群体不断壮大,各类活动频繁且丰富,但尚存一些问题,为促进燃料电池产业健康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工程化技术和产业供应链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燃料电池技术亟待升级 五大举措促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关于能源发展“两个革命、一个合作”和“建设清洁低碳、安源体系”的总体战略部署和要求,对照以日本和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燃料电池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到了一个政策不能再摇摆、技术和产业亟须升级、资本投入和应用示范大幅增加的重要阶段。
  
  近两年来,燃料电池从业群体不断壮大,各类活动频繁且丰富,但尚存一些问题,为促进燃料电池产业健康发展,应在以下五方面有所突破。
  
  从国家层面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针对燃料电池产业当前发展现状,应从国家层面出发,尽快建立氢能和燃料电池发展的部级联席议事机构和机制,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地方的政策和规划。
  
  目前,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在《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等文件中,对于燃料电池技术仅是点到为止,即推动了产业界和资本界对燃料电池技术的重视和青睐。今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年,各部门、各地方势必将浓墨重彩地推出燃料电池产业规划,且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各方更加清醒的认识,对于燃料电池技术的政策扶持力度也势必会逐步加大。
  
  而我国规划制定的特点是国家层面规划一旦做出部署,各部门、各区域、各地方、各行业的规划就会纳入其中,大部分的规划包括项目、资金和产业布局。过往的一些新兴产业发展轨迹表明,脱离了对技术水平理性分析的规划布局,必将导致一个新的产业快速膨胀式发展,在短时间内缺乏技术的来源和储备,就会按照资本运营的轨迹去发展,造成企业还没有成长就被甩卖,产业还没有成熟就生产过剩,如同过山车般地发展,造成国家资金和资源的大量浪费,产业发展也命运多舛。
  
  凡是预则立,如果有高层次的提前布局,胜过像现在某些产业发展到市场出现诸多难以协调的问题,国家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之后,国家层面才出手,建立协调机制。
  
  建议从国务院层面尽快组织建立部级联席议事机构和机制,对于科研项目、应用示范、标准检测、产业布局、市场监管等重大问题做出统筹协调,避免各部门、各地方政策之间缺乏沟通,重复建设。
  
  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新产业孕育的是新企业和新商业模式。氢能和燃料电池作为新兴产业中的实体产业,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但需要的还是产业共性和产品研发方面的科技创新。
  
  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有管有放,管放结合,加大科技项目支持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有序推进减税降费,落实新技术、新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购置先进技术装备提升研发和生产能力,按规定给予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依托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推动国产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装备应用;完善承保理赔机制,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支撑国企、央企采购国产燃料电池系统和设备,加大政府支持和示范项目采购力度。
  
  同时,希望行业、企业、资本和用户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和产业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协同创新,主动培育技术市场,拓展燃料电池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应用空间;各方携手加强行业自律,防止学术耗子、产业骗子和狸猫太子骗取政府和市场资源,扰乱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秩序,过早消费一个新技术、新产业在用户和社会中的预期声誉,伤及产业忠良。
  
  我国燃料电池技术自研发以来,已经有近二三十年的历史,但主要是依靠国家科技项目支持,缺乏大企业介入和大资本投入,因此发展一直缓慢。而国外发达国家实行的是政府到私人企业、公司的研发,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很多技术已经成熟,目前需要的是推进产业化、商业化、市场化。
  
  我国资本界和产业界的很多有识之士,看到当前发达国家的高成本使得私人企业、公司无法进行有效产业推进,而我国又缺乏有效的核心技术时,就开始循着其他产业的历程,走引进消化吸收的路径。
  
  业界专家认为,现在引进技术的时机无疑很好,但也要防止鱼目混珠。中国已经不是10年前那样,以低成本、以牺牲很多利益搞引进,一定要合理明智地引进国外先进和国内空白技术。
  
  建立工程化技术和产业供应链体系
  
  产业的发展需要产学研用相结合,共同推进制约我国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点面突破,建立燃料电池工程化的技术和产业供应链体系。
  
  目前,国内研发单位在部分关键材料领域已经取得技术突破,采用自主生产的材料已经能够组装燃料电池电堆,基本性能达到或超过进口材料,但还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需要产学研用共同努力,点面结合,重点突破。例如,如何提高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可靠性与耐久性;如何降低Pt催化剂用量等。
  
  目前,国内有些机构和企业生产的样品,性能不输于国外企业,但产业化需要的不光是样品,“一木葱茏不是林”,产业发展需要形成带质量控制的批量生产线,产品的质量与均一性能得到很好控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需要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和持续性,而我国目前在储氢技术和设备、加氢站建设等方面都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以企业为主体,打造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
  
  一是角色归位,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用户等,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工程化、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等工作中要各司其职;企业要立足自身,发挥优势。
  
  二是要从政策和产业两个层面,推动资源和能源巨头企业进军燃料电池领域。企业要结合自身优势,或做煤炭化工转型制氢,或做窝电弃风弃光氢储能,或做燃料电池和不同发电系统互补,或为燃料电池示范应用提供机会等,既实现产业转型,又助推在国家层面的战略竞争。
  
  三是产业规划要理性,企业家内心要端正,头脑要清醒,汲取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预期太高、资本冲昏头脑、骗补充利等方面的教训,认真打造以核心技术为主的竞争力,少编故事,多干实事。
  
  四是企业家要多找钱,会花钱,切实提高一线研发人员和试验检测人员的待遇,营造宽松的创新、创造环境。
  
  逐步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国务院不断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改革精神的推动下,国家出台了不少关于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有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组织治理体系朝现代化方向发展。
  
  一个新的产业发展,必然伴随着一些新的行业组织发展,而产业发展也确实离不开一些良性、的行业组织,因为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他们去做,包括贯彻政府的政策、反映企业的诉求、加强技术信息交流、推动共性技术研究、组织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检测认证服务等。
  
  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市场对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预期提高,相关联行业组织纷纷部署燃料电池产业工作,而一些新的组织也在孕育和发展之中。目前依法依规成立且在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组织和行业组织包括: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标准化机构———全国氢能标委会、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委会(均为非法人机构);按照民政部相关要求成立的行业协(学)会组织———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委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燃料电池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氢能发电装置专委会等。
  
  近两年来,由于国家推进社会团体组织的全面改革,尤其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的2015~2017年三年脱钩试点改革工作,对一些行业组织的管理渠道、管理模式、机构职能、财务人事制度等都在做出一些调整,所以一些行业组织改革任务较重,随着改革的深化,有实力的机构必将走向正轨。
  
  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科技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人才,所谓创新驱动说到底还是人才驱动。”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要蓬勃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说到底,关键的还是要看有没有足够的人才队伍。
  
  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并不简单,合格的技能人才在培养中除了知识的灌输,更为重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教学,共同评价,产业和教育双驱动,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加大氢能和燃料电池专业人才群体的培养力度。
  
  专业人才培养要关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于燃料电池科技开发型企业主要负责人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培养,储备我国氢能燃料电池产业的未来。因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多数的企业都是由技术人才起家,有些企业技术发展本来很有前途,但由于带头人缺乏现代管理能力,导致企业早期夭折;有些企业赶上好机遇,企业过快地做大,但技术型的带头人由于管理不善,导致企业过山车般发展,甚至盛极而衰。
  
  二是要加强燃料电池行业技术人才流动,促进技术和人才的杂交融合。现在国内主要研发企业,多是依托研究院所和大学的技术孵化而来,门第之见甚强,或者是为了技术的保密等,导致一些企业的技术团队近亲繁殖,技术囿于师承,企业的视野和技术多元化受到制约。
  
  产业要想健康发展,就要加速人才流动,在不损害企业核心利益的情况下,无论是在还是国内企业之间,都要请进来,走出去,优势互补,技术交融,方能实现产业共进。
我要评论
  • 上海市与丰田汽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落子金山

    通过此次签约,丰田能够快速实现电动化、智能化战略转型的目的,推出更多更好适应中国本土和国外市场的电动汽车品牌。
    电动汽车电池新能源
    2025-04-22 14:01:46
  • 宁德时代5大项目来了!

    2月以来,宁德时代的多个项目传来进展,包括磷酸铁锂材料、电池、光伏储能等项目,其扩产的资本和底气可见一斑。
    宁德时代磷酸铁锂材料电池
    2025-03-17 15:07:04
  • 即将召开丨4月苏州共赴CLNB 2025新能源全产业链博览会

    第十届CLNB 2025新能源全产业链博览会延续“会+展+特色活动”模式,活动将凭借专业视角与强大影响力,为业界呈现一场融合深刻思想与开阔视野的顶尖盛会。
    新能源光储电池
    2025-03-11 13:12:52
  • 宁德时代又获电池大订单

    EnerQB是Quinbrook与宁德时代两年设计开发的成果,其核心突破在于能量密度提升80%,且寄生负载(非工作状态下的电量损耗)降低45%,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8小时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宁德时代电池
    2025-03-10 13:50:45
  • 总投资超93亿,又一电池超级工厂落户英国!

    今年晚些时候,在远东电池的专家交付合作团队的支持下,Volklec将利用英国电池工业化中心(UKBIC)现有的100MWh生产线开始生产两种规格的2170圆柱形电池。
    电池超级工厂电池超级工厂
    2025-03-08 09:58:00
  • 无条件批准!央企即将收购动力电池巨头

    中国一汽拟投资控股中国诚通所属青岛力神,兵器装备集团、东风公司同步参与,共同打造国资动力电池头部企业,推动中央企业新能源汽车业务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动力电池新能源电池
    2025-03-06 14:01:16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