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网 展会报道】随着工业4.0理念的引进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推出,中国经济进入发展的新常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成了新的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促进机器人应用,则成为了实现新战略的重要途径。中国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发展和应用机器人的技术与工业基础,应用拉动是中国机器人发展大的优势。此外,中国有着规模大、门类多的制造业,为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应用领域,也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发展动力。据统计,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销量达到了6.8万台,中国已经连续三年保持世界机器人大市场。
据机器人联盟(IFR)估测,到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量有望突破42.8万台。“企业将被迫加大在机器人方面的投资,以此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IFR秘书长古德伦•利岑贝格尔(Gudrun Litzenberger)表示,“当前阶段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是汽车产业,但在接下来的2-3年中,电子行业将成为推动力量。”
机器人在3C领域的应用将成为汽车之后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第二大行业
汽车行业一直是使用工业机器人多的行业,从范围来看,汽车行业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比例达到45%左右,而电子电器行业的业机器人销量占比例仅为20%左右。国内60%的工业机器人也应用在了汽车制造业,汽车工业的机器人密度达到305台/万台,远高于国内36台/万人的平均水平,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未来提升空间有限。
除了汽车行业外,中国还是家电及消费电子的消费大国,同时也是生产大国。市场竞争的变化促使3C家电厂商生产效率的革新。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益制造成为3C家电生产企业发展的方向,而工业机器人的特点正迎合了这一制造趋势:高速度、高柔性、高精度,帮助3C家电厂商更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产品更迭、获得更能的生产制造能力和更高品质的产品质量控制。
目前我国3C行业的自动化率仍较低,尚存在巨大的自动化改造需求。3C产品的组成零部件数量众多(例如,手机包含触摸屏、显示面板、主板PCB、电池、中板、后盖等较大的零部件和摄像头、结构件等其他细小零部件),且基本都是非标产品,体积小、精度要求高。但是相关的零部件制造技术以及整机装配技术(例如手机的外壳、玻璃、盖板等),其工艺和设备都相当成熟,加工内容重复度高,劳动强度高,符合自动化改造特征。
中国市场上的机器人密度如今还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在中国制造行业内,每万名工人仅对应30台机器人,相比之下,日本为323台,而德国和美国分别对应282台和152台。以目前我国3C制造行业从业人庞大的规模去推测,如果行业机器人密度要达到德、美、日等发达国家水平,则3C制造行业的自动化改造潜力巨大。
精彩诠释机器人产品及自动化解决方案,开启3C制造业新纪元
无论是芯片、手机、智能设备、传感技术、电池等,还是家电及平板电脑的外壳和按键、面板等,机器人均可以帮助生产企业改进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在一年一度的电子制造业盛会——2017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productronica China)上,数百家EMA电子制造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海内外企业将于2017年3月14-16日相聚上海新博览中心,呈现工业机器人革新发展的产品及自动化解决方案。联合同期举办的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展会总规模将超过67,000平方米,预计将有海内外1,200多家厂商和62,000位行业人士参与盛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