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轴承产业的发展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日益凸显,粗放式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加之“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的实施,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洛阳鸿元轴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元轴承”)把脉市场,创新技术,“以工匠精神,做轴承”为己任,形成强大的企业优势,成为轴承行业的。
的市场定位
的市场定位为鸿元人指明前进方向。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轴承产业逐步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战略,并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轴承企业多达1400家,从业人员达到30多万左右。加之近年来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崛起,工业机器人轴承市场前景广阔且竞争激烈。
2009年,鸿元轴承意识到发展机器人产业是大势所趋,而在当时国内机器人专用轴承市场还处于空白。于是,鸿元轴承决定做“吃螃蟹的人”,进军机器人专用轴承领域。经过多年的精心耕耘,如今的鸿元轴承不仅成为国内机器人轴承供应商,其产品还顺利打入市场,其中40%的产品出口到欧洲、北美、印度等18个国家和地区,并占据国内80%的YRT转台轴承的市场,成为精密轴承细分市场的。
不懈的技术创新为鸿元轴承提供有力的保障。作为工业机器人轴承领域的开荒者,鸿元轴承在发展初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国外的产品具有严重的技术壁垒,另一方面,国内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熟的产品可以学习借鉴。在如此情况下,鸿元研发团队始终牢记四个字——坚持、专注。鸿元人秉持着工匠精神,在创新技术的同时,不忘初心,一方面不断进行自主研发,避开国外的技术壁垒,突破技术难关;另一方面研发专用的生产、检测设备,不断改进生产工艺。
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如今的鸿元轴承已经较为全面地掌握了该轴承的生产技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工艺。目前,鸿元轴承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达20余项,并建立了轴承检测中心和轴承实验中心,每年向市科技局备案科技项目申请立项3-5个。与此同时,鸿元轴承还与河科大、哈工大、西安交大、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学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项目合作,在协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规范的管理模式成为鸿元轴承成功的秘诀之一。鸿元人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创新“鸿元模式”,并从中摸索出了一条适用于高精密民企的管理体系。从基层到高层,这是一支由80、90后组成的团队:管理人员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及实战管理经验,专业的研发团队中不乏硕士研究生,一线员工则多为洛阳轴承技校毕业的技工。相较于中国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鸿元更看重品质和效率。
从优良的设备技改团队、的材料、精细的加工工序到高品质的质量控制,对于鸿元人而言,这一切管理的核心就是用良心做轴承。鸿元轴承不仅坚持对团队诚实负责,对产品诚实负责,更对客户诚实负责。专业的技术队伍和规范的管理体系就是鸿元轴承产品高精度、高品质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