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发展进入停滞态势 无人机何时才能放飞“灵魂”?

发展进入停滞态势 无人机何时才能放飞“灵魂”?

2016-11-07 09:47:11来源:网易新闻 编辑:二不休 关键词:无人机软件VR阅读量:29845

导读:软件、应用的缺位,让无人机快速发展的速度开始放慢。只有在补齐这一块短板之后,无人机的生态圈才能完全成型,才能真正“起飞”。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空有创新硬件,却没有灵魂的无人机,现在处境颇为艰难。软件、应用的缺位,让无人机快速发展的速度开始放慢。只有在补齐这一块短板之后,无人机的生态圈才能完全成型,才能真正“起飞”。
  
  发展进入停滞态势 无人机何时才能放飞“灵魂”?
  
  当下,经过磨合与阵痛,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发展之路已然明朗:软硬结合。硬件为骨架,承担入口的作用;软件、应用等为灵魂,承担刺激购买、推动发展的作用,只要软硬两条腿一起走路,才能搭建起完整的生态链条。以爆火的VR、AR为例,之前N款硬件都不温不火,直到出现《精灵宝可梦GO》这款游戏才引发追捧狂潮。而如今,无人机也在面对着软件、应用匮乏的“灵魂危机”。
  
  不可否认的是,无人机领域的发展潜力极大,涉及到拍摄、抢险、农业、测绘、勘测、气象等多个行业,而且也在加速从玩具到工具的方向蜕变。但无人机的用途越广泛,意味着软件、应用这样的“灵魂”也必须得跟上硬件“身体”快速迭进的节奏。就目前来看,尽管很多企业都在尝试从软件、应用层面推动无人机进一步嬗变,却收效甚微。无人机发展的危机,就在于“软”。
  
  身体在加速跑灵魂却跟不上
  
  当下,无人机炙手可热。从百度指数上可以看到,自2011年开始到现在,无人机的热度基本处于高速攀升状态。这证明不仅是业内对其非常关注,普罗大众也因为无人机的快速发展而展现出浓厚的兴趣。
  
  此外,无人机的潜力也引起从业者的巨大热情。无论是巨头以投资方式杀入,还是数以千计的创业公司涌入,都将无人机领域玩转地热火朝天。而在创新的推动下,无人机在硬件层面也展现出百花齐放态势。体型极小的无人机,堪称“偷拍神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新研究成果显示,可以利用无线充电技术对无人机进行充电,潜力巨大;高中低端、形态各异且功能细分的无人机分类愈发细致……
  
  可惜,相比无人机在硬件层面的高速飞奔,作为“灵魂”的软件、应用这一层面却并没有呈现同样的势头。无人机软件、应用现在较为匮乏,尤其是在具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上,软件、应用没有跟上无人机硬件的速度,甚至导致后者成为摆设。
  
  资本界看衰无人机发展陷停滞态势
  
  不得不承认的是,无人机市场也有着巨头的存在:大疆创新的预估值高达80亿美元,同时掌控了无人机市场70%的份额。但一家独大的背后,是更多中小无人机企业难以出头的现实。为了应对残酷的竞争,部分无人机企业开始转型,从无人机硬件层面的创新,转向为大型无人机企业开发软件、应用的方向。
  
  在今年8月,无人机制造商DroneDeploy获得2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其目前正在打造大疆无人机需要的测绘软件。但并不是所有的无人机厂商运气都这么好,资本寒冬已经波及到此前火爆的无人机行业。
  
  根据毕马威和CBInsights日前共同发布的VenturePulse风投报告显示,无人机行业在今年第二季度一共进行了13笔融资,总计约1.06亿美元。而在今年第三季度,无人机行业却只获得5500万美元的投资(共计8笔)。而且去年第三季度,无人机行业获得1.34亿美元的投资。今年第三季度无人机行业在获得投资上的萎靡,与无人机在软件、应用上的无力有着较大的联系。
  
  鉴于无人机硬件层面已经出现巨头,投资价值已然不大,目前投资者寻找的是无人机软件、应用领域的投资目标。对于投资者而言,无人机软件公司能够利用较少的资金完成既定的目标,并且可以灵活应对这个行业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可惜的是,目前无人机软件公司具有投资价值的太少,直接导致投资者兴趣缺缺,终就是无人机领域获得的投资金额开始走下坡路,发展陷入停滞态势。
  
  软实力加强后无人机才能真正“起飞”
  
  空有创新硬件,却没有灵魂的无人机,现在处境颇为艰难。软件、应用的缺位,让无人机快速发展的速度开始放慢。只有在补齐这一块短板之后,无人机的生态圈才能完全成型,才能真正“起飞”。
  
  对于执着于无人机硬件的企业来说,目前转型还不晚。尤其是在行业内已经有巨头存在的情况下,在软件、应用层面发力,不失为一个好的突破口。那么问题来了,哪家无人机企业能够干脆利落的转型呢?
  
  (原标题:从玩具到工具:无人机的灵魂危机)
我要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