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市场诱人 英特尔却收益寥寥将退场?
就在日前的第十八届高交会上,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布报告称,我国可穿戴智能设备起步于2010年,市场呈指数级增长,预计201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9.4亿元,同比增长70.2%。
报告还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将可创造出500亿个自动连接的终端,来自物联网的总收入将达8.9万亿元。随着物联网的日益发展,可穿戴智能设备产业有望趁着物联网之势快速发展。
然而,可穿戴智能设备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品的技术与研发均未成熟。目前,可穿戴设备难以普及,其问题主要在于价格昂贵,动辄成千上万的价格不得不让普通消费者望而止步。此外,电池续航问题也难以解决,而且其中存在较多智能设备需与智能手机绑定才可使用,这无疑使得可穿戴设备成为鸡肋产品。
与此同时,可穿戴设备的诸多难点也为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设置了重重阻碍。在手机领域发展得风生水起的苹果、三星等科技巨头,到了可穿戴设备领域却遭遇尴尬境地。尽管各类新型产品层出不穷,但是销量却并不乐观。近日甚至有传言称,英特尔裁员将退出可穿戴设备的消息。
英特尔与可穿戴设备的渊源早可追溯到2013年9月,当时英特尔组建了“新设组”(NDG)。而当年年底,其副总裁唐克锐便透露了他们正在进军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消息。到了在2014年,在CES大会上,英特尔发布了基于Quark技术的可穿戴设备芯片Edison,同年与SMSAudio合作推出的了BioSport耳机。
与此同时,英特尔还收购了智能手表生产公司Basis,随后,英特尔将这家公司并入其旗下的NDG,希望它能帮助刚成立的NDG在高速增长的可穿戴设备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只可惜事与愿违,Basis在被收购后,尽管推出了不少相关产品,但市场反应平平。
基于现实市场情况考虑,NDG将会经历一次大裁员。这一消息曝光后,业界有人认为,随着此次裁员,英特尔或将退出可穿戴设备市场,这一猜测将应验吗?或许事实并非如此。尽管英特尔在可穿戴设备上的收获并不理想,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将停下前进的步伐。即使裁员已然是既定事实,但英特尔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动作依然频频,丝毫未见撤军迹象。
就在今年英特尔大会上,英特尔强势推出Alloy头显和Merged Reality(融合现实)技术,表现了其业务重心将向可穿戴设备等新领域转移的趋势。同时,英特尔投资的CubeWroks也正在考虑将1平方厘米芯片用于可植入皮下的传感器的开发。此外,从近来频频与汽车厂商跨界合作来看,英特尔在自动驾驶领域也在不断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