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物联网商业时代竞争开启 企业转型之路在何方?

物联网商业时代竞争开启 企业转型之路在何方?

2016-11-25 09:13:20来源:物联网智库 编辑:一不做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交通阅读量:30485

导读:企业的转型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才能更好的生存,在物联网时代,企业要怎么做才能踏上浪潮之巅呢?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随着物联网(IoT)的普及以及嵌入式连通和智能的成本越来越低,企业现在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联网环境中赢得竞争。
  
物联网商业时代竞争开启 企业转型之路在何方?
 
  企业的转型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才能更好的生存,在物联网时代,企业要怎么做才能踏上浪潮之巅呢?
  
  赢得物联商业时代的竞争
  
  随着物联网(IoT)的普及以及嵌入式连通和智能的成本越来越低,企业现在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联网环境中赢得竞争。全新的“物联商业”已经超越了销售互联智能的产品以及新型服务的层面,现在它正力争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营造富有吸引力的体验。整个电子行业的企业高管都需要关注物联网战略和业务模式,确保这些战略和模式能够:基于“物即代理”概念创造更有价值的体验;在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中展开合作,向客户提供这些体验;建立新型业务秩序,在企业内贯彻物联网战略。
  
  执行摘要
  
  没有什么发明能像人类发现电一样给社会带来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爱迪生发明电灯时,他就说电是“万变之源”,会“对人类生活带来根本性的转变”。确实,这场变革不仅仅是电灯代替煤气灯那样简单。随着电实现商用,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规模经济,从街灯到灶台的世间万“物”,接上电就能运转。电的商用化催生了无数令人难以置信的行业和企业,这使电成为20世纪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
  
  与此类似,尽管物联网仍处于萌芽状态,但同样迎来了另一次巨大的变革机遇。将物品与IP地址实现关联在十年之前就已做到,但现在,随着传感器、处理器和存储器实现商用化,日常万物的高度智能化(而不仅仅是互连化)就具备了商业可行性。
  
  在各行各业,物联网能够帮助企业不仅仅单纯销售互连智能的产品和服务,还可以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营造富有吸引力的体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型物联商业。
  
  为了探索企业如何在这个全新的时代取得成功,我们在2015年10月中旬开展了长达52小时的IBM物联商业Jam活动。这次在线活动的页面浏览量超过38,000多次。70个国家或地区的1,900多位注册者参与了在线调查,发帖量超过1,100个。183位高管参与了此次活动,共同探讨物联网商用化所带来的挑战。
  
  我们对上述Jam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了这份报告。本报告以定性和定量的方式探讨了企业,尤其是电子行业中的企业,如何制定业务模式战略,从而在快速变化的智能设备业务中创造价值,实现价值。我们重点研究了未来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同时探讨了三个关键洞察,用于指导高管增强和转变企业能力,充分参与到物联商业中。
  
  可以说,一些伟大的发明往往是无形的,比如电和互联网。如果物联商业无处不在,成为业务常态,那么物联网将会再次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未来的挑战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拥有数十亿互连设备的时代。据分析机构估计,到2020年,互连设备将超过300亿台。许多企业很早就着手制定物联网战略规划,但有很多挑战必须得到解决,其中包括:
  
  初期阶段。75%的Jam调查参与者表示,他们的企业尚未开发或只是略略开发了物联网解决方案。这表明,大多数企业逐步开始连接设备、收集数据,但并未利用数据洞察来创造价值。
  
  不断增加的投资。我们的研究表明,目前,物联网投资在企业收入中占比不到1%,但是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在此次调查中,55%的企业预计未来5年内此类投资在收入中的占比会提升到5%以上。对一家市值高达200亿美元的家庭娱乐设备制造商的未来5年投资预测验证了这种观点。
  
  高期望。企业对物联网所派生的全新业务模式期望很高。69%的Jam调查参与者表示,物联网可以通过全新业务模式和收入流,改善他们的业务线。在整个电子行业中全新业务模式层出不穷。例如,在当前的电视广播向按需点播转变的过程中,TPVision提供“按使用付费”的平台即服务,收费标准是每台互连设备每年收取几美分,由此市场覆盖达到600多万台互连电视。
  
  不确定的率(ROI)。虽然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价值期许节节升高,但是物联网带来的收益仍然不明朗。65%的Jam活动参与者表示,他们不确定如何才能实现物联网经济效益。行业观点表明,物联网在实现的方法方面存在不确定性,这是一个“非常困难又令人困惑”的问题。
  
  来自物联商业Jam活动的关键洞察
  
  通过Jam活动调查结果获得的三大关键洞察可以帮助高层管理者开发业务模式,提升企业在物联商业方面的竞争力。
  
  物即代理。产品所有权和管理方面的趋势变化表明,企业必须开始关注创造有价值的体验。由于事物变得具有学习能力,并且能够适应他们的使用者,因此可以开始充当“代理”,代表使用者开展行动。设备中的认知智能有助于发现新洞察,建立更加稳固的用户关系,从而改进体验。
  
  开展合作,克服复杂性。物联网正在重新塑造电子行业,使其变得比以往更加复杂和多样。行业界线不断外扩,对其支持多个生态系统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总而言之,这些因素要求平台能够通过无缝衔接设备和服务,克服这种复杂性。
  
  全新的业务秩序。随着物联网生态系统的持续扩展,企业正在重新进行自我定位。谈及实施物联网战略时,受访者认为组织方面的挑战比技术挑战更为严峻。随着物联网在企业信息官(CIO)工作日程中的优先级不断提高,企业的组织架构必然要与企业物联网战略保持一致,这势必将改变企业指挥、了解和配备员工队伍的方式。
  
  物即代理
  
  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不同,物联网中的“物”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这也是建立持续客户关系的良机。我们的研究表明,由于越来越多的事物实现互连化和智能化,因此企业需要关注产品所有权和管理方面的趋势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对业务模式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价值创造。下一代智能设备具备机器学习型用户模式和自然语言用户接口,即使为复杂的用户体验也可以得到改善。由于物联网中的事物具备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终用户的需求,并且可以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互动,因此这些事物开始充当代理,从而大大简化体验并提高产品的核心价值。
  
  作为代表用户开展行动的代理,这些设备可以通过学习,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变得越来越智能,并且可以用自然语言进行互动,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相关性。它们还可以根据用户行为发现新洞察,用于和终用户建立更加牢固的关系。
  
  收入模式。所有权将很快被其他获取方式所取代。基于使用的消费和支付方式将会越来越受欢迎-消费者希望能够使用商品,更愿意为商品的临时使用付费,而非直接拥有商品。基于物联网的数字跟踪与合约实施功能有助于降低高价值资产的租赁风险,同时提高这些资产的利用率和经济价值。
  
我要评论
  • 如何利用物联网和开放平台视频管理系统(VMS)实现互联未来

    物联网和开放平台VMS的结合将为实现互联未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整合物联网设备和VMS系统,可以实现更广泛的监控、更高效的数据管理和更智能的决策支持。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物联网和开放平台VMS实现互联未来,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优势。
    物联网物联网设备开放平台VMS
    2025-04-16 09:48:35
  •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通往更智能未来的大门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融合蕴含着变革性的潜力,有望重塑各行各业,彻底改变日常生活,并为更智能、更互联的未来铺平道路。未来,AIoT技术将更加自主,能够独立完成复杂任务,无需人工干预。
    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技术
    2025-04-14 11:28:21
  • 如何构建成功的物联网应用?策略与实践

    物联网旨在创建一个互联互通、情境感知的环境,使设备能够无缝地相互通信并共享实时数据。据Statista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0,590亿美元。
    物联网物联网应用
    2025-04-14 11:18:52
  • 广东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 人工智能对教育有何影响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年的报告,全球已有超过40%的教育机构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物联网
    2025-04-14 10:12:02
  • 如何选择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来连接设备?

    选择合适的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应用场景、设备特性、功耗要求、数据传输需求和成本等多个因素。本文将深入探讨几种主流的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以帮助企业和开发者更好地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技术方案。
    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2025-04-09 14:15:59
  • AI重塑生活!AWE 2025五大核心亮点揭晓!

    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2025以“AI科技、AI生活“为主题,聚焦“新品首发、潮品汇聚、焕新场景、行业赋能、狂欢盛典“五大核心板块,于3月20-2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为消费者构建全景式智慧生活体验场。
    智能家居AWE 2025
    2025-03-11 14:25:52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