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生物识别“联姻”理财机器人 下个智能金融时代

生物识别“联姻”理财机器人 下个智能金融时代

2016-11-29 10:31:00来源:苏宁金融研究院 编辑:一不做 关键词:生物识别金融物联网阅读量:30461

导读:2016年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开启“实用化”的元年,金融机构开始向用户大规模投放智能识别应用。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2016年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开启“实用化”的元年,金融机构开始向用户大规模投放智能识别应用。以美国四大银行为例,美国银行和大通银行从今年开始全面支持“指纹认证”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扫描指纹登录这两家银行的移动端应用。
  
生物识别“联姻”理财机器人 下个智能金融时代
 
  与此同时,富国银行在美国大力推行“眼纹认证”,用户经手机核对过眼纹后,登录银行账户。为富国银行提供这项技术的供应商是前不久被蚂蚁金服收购的美国生物识别技术公司“EyeVerify”,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已有30多家地方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相继采用了这种“眼纹认证”。
  
  相比前三家银行,花旗银行则是将生物特征识别应用拓展到了市场,今年已经陆续在中国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推出了“语音认证”服务,用户通过电话与客服简单交流后,系统会快速核对客户身份。据悉,花旗银行的短期目标是在2017年完成对亚太地区12个零售银行市场的语音认证服务覆盖(参见下图)。
  
  在金融领域,类似上述四家银行的举动可谓应接不暇,大大小小的金融机构都在跃跃欲试。除了美国银行巨头,巴克莱、渣打和汇丰银行在今年也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各自的生物特征认证服务。
  
  为了充分理解这个趋势背后所带来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金融领域会在这一年进入一个智能识别应用的爆发年?
  
  生物特征识别弥补了传统身份鉴定的缺陷
  
  其实,生物特征识别在很早的时候就被人们所采用了,合约需要“签字画押”就是原始的表现形式,但是这种方法靠的是肉眼比对真伪,效果和效率上都差强人意,所以“签字画押”更多成为了一种心理层面的约束。而计算机、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的出现,让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应用在效果和效率上大幅提升,现如今行业已经踏入了“智能识别时代”。
  
  在“智能识别”出现以前,传统身份鉴定主要依靠两种方式:种是通过鉴定用户自己设置的密码内容,比如文字密码、数字密码、图形密码;第二种是通过鉴定含有用户身份信息的实体物件,比如智能身份证、银行U盾、智能门卡。这两种方式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它们的缺点也很明显:密码容易遗忘,含有身份信息的设备容易被伪造或被盗,这个时候生物特征识别恰恰弥补了传统身份鉴定的缺陷。
  
  生物特征识别具有不易遗忘和不易伪造的优点,它利用人体固有特征进行身份鉴定,这些“固有特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特征”,又称为“静态特征”,比如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指纹、脸纹、眼纹等等;第二种是“行为特征”,又称为“动态特征”,比如我们的笔迹、声音、步态等,虽然这些特征受后天影响较大,但是我们每个人的行为特征和其他人都不一样。
  
  生物特征识别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这类型识别设备的成本过高,所以在早期主要为政府部门所用。比如,美国入境关口采集来访者的指纹,从而鉴定他们与签证申请者的身份是否吻合。商业领域的使用也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验证员工身份,医院鉴定患者身份等方面。而随着该技术准确度的提升,硬件成本的下降以及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生物特征识别在大众市场推广已具备足够的条件。
  
  大众市场发展的推力:准确度+低成本+智能手机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研发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1969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开始推动指纹自动认证流程,随后的40多年,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研发从未间断过,每隔一段时间都有重大突破。根据2014年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对多项生物特征识别的技术测评,其中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的优算法在数据库中的准确率都超过了90%。各种生物特征识别算法的1比N鉴别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数百万人中查找一个人将不再是大海捞针。
  
  生物特征识别准确度进步的步伐有多大呢?
  
  举一个发生在15年前的例子:
  
  2001年1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举办的“超级碗”橄榄球决赛上,警方采用了脸部识别技术,目的是为了分辨观众中有没有混入通缉犯。然而,后的监测结果是一个真正的通缉犯都没有抓到,反而把很多无辜观众误判成了违法分子。在当时,脸部识别技术远远达不到大众普及的要求。
  
  2001年以后,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大数据计算和云技术给生物特征识别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手段和技巧,为科技大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15年的积累和尝试,才有了例如今年万事达在欧洲12个国家推出的“刷脸支付”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脸部和指纹识别来简化网上购物流程。
  
我要评论
  • 如何利用物联网和开放平台视频管理系统(VMS)实现互联未来

    物联网和开放平台VMS的结合将为实现互联未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整合物联网设备和VMS系统,可以实现更广泛的监控、更高效的数据管理和更智能的决策支持。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物联网和开放平台VMS实现互联未来,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优势。
    物联网物联网设备开放平台VMS
    2025-04-16 09:48:35
  •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通往更智能未来的大门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融合蕴含着变革性的潜力,有望重塑各行各业,彻底改变日常生活,并为更智能、更互联的未来铺平道路。未来,AIoT技术将更加自主,能够独立完成复杂任务,无需人工干预。
    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技术
    2025-04-14 11:28:21
  • 如何构建成功的物联网应用?策略与实践

    物联网旨在创建一个互联互通、情境感知的环境,使设备能够无缝地相互通信并共享实时数据。据Statista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0,590亿美元。
    物联网物联网应用
    2025-04-14 11:18:52
  • 广东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 人工智能对教育有何影响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年的报告,全球已有超过40%的教育机构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物联网
    2025-04-14 10:12:02
  • 如何选择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来连接设备?

    选择合适的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应用场景、设备特性、功耗要求、数据传输需求和成本等多个因素。本文将深入探讨几种主流的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以帮助企业和开发者更好地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技术方案。
    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2025-04-09 14:15:59
  • 人工智能讲师平均招聘月薪超1.5w AI新兴职业需求强烈

    人工智能讲师的增加表明市场对AI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急剧增长。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各类教育机构和企业培训部门都在积极引入人工智能讲师来提升员工或学生的AI素养,从而推动了该职位招聘需求的大幅提升。
    人工智能讲师物联网
    2025-03-09 10:35:20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