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云计算市场热度不减 云服务器应运而生

云计算市场热度不减 云服务器应运而生

2016-12-01 10:09:22来源:51CTO 编辑:沐子飞 关键词:云计算服务器云存储阅读量:33167

导读:面对这个越来越大的云计算市场,服务器厂商要做的当然不应该是放弃,而是不断进取,成为强大而坚定的存在。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面对这个越来越大的云计算市场,服务器厂商要做的当然不应该是放弃,而是不断进取,成为强大而坚定的存在。
  
云计算市场热度不减 云服务器应运而生
 
  种选择
  
  从云计算概念的首度提出,距今已有10年。我们当然知道云计算的根本是服务器,但是对比云计算的增速和服务器的规模,我们会发现二者之间似乎并不匹配。
  
  以新数据为例,近几年来云计算市场规模基本以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递增,相形之下服务器市场的出货量往往只有个位数的百分比增长,二者之间相差不是一点半点。
  
  基于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虽然在理论上,各种服务器都可以用于云计算,但真正适用于云计算的服务器只是少数。
  
  那么,云计算服务器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呢?服务器市场整日里比拼的究竟是什么呢?
  
  第二种选择
  

  指令集方面应该不会有太多杂音。x86现在几乎是服务器的代名词,先天开放为它加分不少,x86处理器的指令集符合工业标准的架构,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开发套件都会优先考虑对x86处理器的支持,对32位与64位运算体系的完整支持……教人如何不爱它?
  
  有人可能觉得ARM应该有一席之地。此前包括功耗极低等特性吸引了不少服务器厂商对ARM的关注,大家蜂拥上来发现,ARM的好处果然是可以写本书滴。
  
  至于弱点,恐怕一条就足以判处ARM服务器的死刑——先天孱弱的身板决定了ARM不堪大用,无法承担外界对云计算的期待。几年前,ARM就提出要进军桌面,甚至杀入服务器市场,有媒体更是曾预言2015年是ARM服务器的爆发年。结果呢,是不是现在又得改成2020年了?然后是不是还要用三十年去建设生态?
  
  SoC服务器?哦,这个可以有。不过从英特尔到高通,大家都曾经承诺会拿出「满足差异化需求」的SoC服务器芯片,但是终靠谱的有吗?
  
  RISC服务器不应该被无视,目前还有企业完全通过Power提供云服务,据说效能表现也不错。不过鉴于其价格以及在当前服务器市场的占有率,恐怕也没有更多普适意义。
  
  第三种选择
  
  上面我们谈了服务器的内在,下面说说外在。
  
  塔式服务器适于云计算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数据中心,塔式服务器老大一坨,总共也摆不了几台,尽管单台机器的采购成本不高,但是整体性价比low到爪哇国去了,更不用说什么PUE。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刀片服务器令人失望,尽管在当前从理论上看,它的退缩有些不可思议。由于价格偏高、技术封闭、对环境要求苛刻等原因,在云计算领域刀片服务器已经表现出疲态,厂商们的耐心似乎也被消耗殆尽,新产品的推出较之以前慢了许多。
  
  机架式服务器是当前市场的主流,面对客户在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的强烈需求,各种新品也是不断问世。由于具有节省空间、高密度、便于集中维护与管理等优势,机架式服务器一经问世便倍受推崇。
  
  从市场趋势上看,高密度服务器可能会是赢出的那一个。
  
  由于高密度服务器是专门面向互联网运营商的产品门类,面对新的云计算应用需求,在固定的空间内能够做到更多的服务器部署,不仅吻合云计算中心的特点,同时兼顾了低功耗、低成本的要求,而且高密度服务器也能够减少延迟、提高反应速度。
  
  不过至少在当前,高密度服务器的市场规模尽管增速惊人,但是较为有限。
  
  第四种选择
  
  「企业级应用」的说法,在当前云计算服务器的需求下,也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此前多年,英特尔将服务器分为工作组级、部门级和企业级。
  
  在云计算的应用浪潮面前,以前的这种划分已经被打破,在企业应用需求面前,计算能力可以被随意调度,而不是为其安上什么名分。
  
  虚拟化是服务器不可回避的话题,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虚拟化——虚拟化又分为软件虚拟化和硬件虚拟化。
  
  通过购买虚拟化软件,服务器可以轻松实现虚拟化,但是软件成本急剧提升不说,在云计算应用场景的适用性也急剧降低。
  
  这样看起来,硬件虚拟化似乎更靠谱。
  
  云计算服务器的比拼,比的不应该是谁多一条内存,谁多一片网卡。在一定意义上,甚至比的不应是架构体系,而是附加值。
  
  否则的话,大家终会走到「来料加工」的境遇中去。
  
  第五种选择
  
  我们的疑问实在是太多太多。
  
  譬如,我们来看看云计算服务器应该是一路、二路、四路,还是说多路呢?
  
  简单点说,为了云计算服务器的成本考虑,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服务器级的CPU之外,也考虑采用PC级CPU的可能?
  
  我们该如何采用软件定义方式?我们该定义谁——计算、存储、网络、I/O,还是说服务器本身?
  
  现有的加速方式里,我们应该采用CPU,抑或CPU GPU的模式?
  
  技术架构方面,我们应该坚持传统架构,还是说转向融合架构或超融合架构?
  
  网络链接方面,老当益壮的以太网是云计算服务器的不变选择,还是说应该换换口味,玩玩IB网?
  
  第六种选择
  
  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我们对服务器的探索总是在路上,不可能找到真正的、固化的答案。
  
  不同的时代里,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云计算服务器肯定会存在极大的不同,没有固定的范式。
  
  就像跟着滚动的线团深入迷宫的忒休斯一样,在杀死了牛头怪弥诺陶洛斯之后原路返回时,我们会发现原先自以为固定和可循的线索又重新变得未知……
  
  (原标题:从云计算服务器的全世界路过)
我要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