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2016盘点之云计算:互联网巨头们的多维战争

2016盘点之云计算:互联网巨头们的多维战争

2016-12-07 09:23:49来源:Alter聊IT 编辑:沐子飞 关键词:云计算VR云平台阅读量:35600

导读:距离2017年越来越近,Alter将根据自己一年多的行业观察,盘点云计算、VR、手机、电商等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对行业未来进行展望,为大家带来有料的行业干货。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距离2017年越来越近,Alter将根据自己一年多的行业观察,盘点云计算、VR、手机、电商等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对行业未来进行展望,为大家带来有料的行业干货。
  
2016盘点之云计算:互联网巨头们的多维战争
 
  2016年尚未结束,不少云计算厂商已经开始积极表功。
  
  先是亚马逊在AWS Re:Invent大会上高调表示其云计算业务价值在1000亿美元以上,纳德拉也在微软年度股东大会上以2018年云计算业务营收达到200亿美元誓师。与此同时,阿里云加紧数据中心的化布局,腾讯、百度、网易、金山等一众互联网巨头们在云计算领域动作频频。
  
  不同于创业者在直播、VR等领域热闹,虽然国内外云计算领域出现了UCloud、Salesforce等创业公司,可回顾整个2016年,云计算市场更像是一场巨头之间的战场。在此,笔者从云计算的现有格局、化策略、未来趋势等维度进行盘点。
  
  平台化和场景化,互联网巨头的不同选择
  
  有趣的是,在近一年的布局中,相比于运营商和IT巨头们对基础设施服务的青睐,蜂拥而上的互联网巨头们已然表现出了三种不同的选择。
  
  一类是以阿里云为代表主要提供IaaS服务的厂商。得益于阿里一贯的平台式思维,2016年阿里在云计算领域终于选择平台化作为商业模式。简单来说,阿里云主要提供网络、计算、存储等服务,并以此来吸引PaaS和SaaS类的合作伙伴,同时自身又扮演者“应用超市”的角色,将自家及合作伙伴的PaaS或SaaS服务在其所建立的云计算平台上按需售卖给需要的客户。
  
  另一类是以网易、京东为代表提供场景化云服务的厂商。对于此类商业模式,各家有着不同的说法,或是解决方案或是垂直化服务,而“场景化”似乎是在2016年比较流行的说法。举个例子来说,京东云选择了电商云、物流云、智能云、金融云等作为主要服务,不难发现针对特定场景的定位。无独有偶,网易云已经上线的网易蜂巢、云信、七鱼、易盾等有着同样的打算,基于自身十多年的互联网研发经验,在云服务上瞄准了IM通讯、智能客服、反垃圾、直播等领域。
  
  第三类可以看作是前两类的合二为一,毕竟“通吃”早已是互联网巨头们熟悉的策略。这一类的典型代表就是腾讯和百度。一方面试图追赶阿里而在数据中心节点上动作频繁,有了这个基础,网络、存储、计算等自然而然的成了核心服务。另一方面,在国内云计算“一超多强”的布局下,腾讯和百度也看到了场景化云服务的商机,尤其是今年下半年发力的百度云,针对娱乐、金融、营销等行业推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平台化还是场景化,多半是互联网厂商在早期进入市场的不同选择,尤其是在阿里云一家独大的情况下,百度、京东、网易、金山等避免与之直接竞争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可以肯定的是,阿里云等平台式玩家对PaaS和SaaS类合作伙伴的扶持必然会损害到其他互联网巨头的利益。除此之外,这些互联网公司进军云计算领域的时候,或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大多选择了自建基础设施平台,而随着云计算的逐渐成熟也相继切入基础设施云服务。比如京东云上把弹性计算、网络、数据库等作为主要产品,网易云也借网易蜂巢这一容器云产品,不断丰富数据库、CDN、对象存储等曲线进军基础设施云服务。
  
  这也就印证了一个说法:“未来公有云市场存活下来的不会是几十家,而是几家。”似乎为现有的市场格局作出了一个预判,接下来的5年内,云计算市场的竞争将逐渐升温。其实站在客户的角度不难理解可能的结局,在云服务普及的情况下,跨平台无疑会增加服务的成本和稳定性。不管是场景化还是平台化,野心驱动下的云计算竞争终将殊途同归,2016年互联网巨头们做出的不同选择只是刚刚开始。
  
我要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