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网 名家论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一个物体往往要有三个支点才能保持稳定,而对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孙陶然认为也是如此。
拉卡拉董事长 孙陶然
拉卡拉,拥有着十年的个人支付和跨行金融业务,积累了亿级的海量电商、金融、征信,以及线下商户的日常经营数据。生产和管理的数据量不仅庞大,更对数据的安全、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那么,作为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又是如何"玩"转大数据,看待这个产业未来的发展呢?
不久前,在"加快大数据中心一体化进程o2017北京峰会"上,孙陶然谈到了国家大数据一体化战略落地以及中国大数据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他结合自身企业的大数据应用情况提出了让产业健康稳固的"三个支点"。
支点一:术道结合,打造"产品"
孙陶然表示:北京供销大数据集团提出的"道与术"的理念,在发展相关产品应用时,同样非常重要。无论是用大数据来帮助客户做产品推广和营销,还是借助大数据评估企业的信贷信用,大数据对我们而言都是一种工具,但应用的本质是产品。我们要深刻理解大数据时代顺昌逆亡的道理,牢牢把握客户的需求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产品。大数据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制造出更加贴近消费者、深刻理解其需求的产品,企业利用大数据还能把产品推销到有需求的消费者手里,从而成为"爆品"。
好的应用产品,是大数据产业升级的重要支点之一,孙陶然领导的企业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已经从传统的样本调查进入到社会化聆听阶段,通过对"人"的互动数据、交易数据、行为数据等多方面进行关联分析,对"人"的洞察维度越立体,对潜在需求了解愈加透彻,也就越有机会制作出真正的产品。
支点二:一体化落地,需要"国家队"
2016年10月,明确提出 "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的要求。这为发展全国性的大数据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我国大数据产业不断提升的重要支点。
针对大数据一体化战略,孙陶然认为:每一个企业自身都拥有大量数据,但没有良好的大数据技术平台,企业就很难将这些数据价值变现。以拉卡拉为例,由于其数据的需求是建立在征信和金融上。每天有超过6万条申请在线上提交给拉卡拉互联网小贷公司,需要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快在30秒之内判断是否可以提供信用贷款,以及可以提供多少额度。这对于数据的规模、质量和安全要求都非常高。
同理,任何一个行业和领域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只有对这些数据进行融合、统计、分析、挖掘,才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价值和财富。但要在更广阔的领域将数据变成富国强民之力,仅凭市场化的企业难以做到,也是不经济的。一方面单一企业获取不了如此庞大的数据源,另一方面也会增加企业大数据技术落地的成本。而借助SinoBBD这样的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队",能够全面降低企业建设大数据平台成本,更能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支点三:打破"孤岛",共建"生态圈"
信息融合、数据共享是大数据建设的关键词。但由于诸多原因,企业之间、部门之间、地方之间、行业之间,均存在无数个"信息孤岛"。那么,大数据一体化从哪里入手来攻克"信息孤岛"呢?
对此,孙陶然表示:大数据中心发挥的是"黏合剂"作用,大数据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国家和"国家队"来做,一体化战略落地能够惠及到更多的企业,让他们不为平台的建设和稳定性担心,不为数据安全风险困扰。这样就能把相关数据有效地聚合在一起,让数据价值得以爆发式体现,从物理叠加到发生化学反应,这绝不是1+1=2,而是1+1=100。当然,大数据中心不可能包揽所有应用和产品,而是一个健康的生态平台与土壤,要实现预期的化学反应,成长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圈",还要靠众多企业协同、配合、共享、创新,让产业理想终成为现实!
(原标题:孙陶然:大数据产业发展中的“三个支点”)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