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机器人大战”拉开帷幕 中国智造如何力压群雄?

“机器人大战”拉开帷幕 中国智造如何力压群雄?

2016-12-24 10:38:15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编辑:二不休 关键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阅读量:30569

导读:放眼,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和应用已成为各国争夺的制高点,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与机器人相关的发展战略规划。工业机器人能否崛起是关系到我国未来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放眼,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和应用已成为各国争夺的制高点,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与机器人相关的发展战略规划。业内人士也表示,工业机器人行业能否崛起,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未来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机器人大战”拉开帷幕 中国智造如何力压群雄?
 
  可以灵活搬运、码垛甚至打磨抛光的仿生机械臂;同时完成数控加工、包装、测试检验的协作机器人;通过语音对答完成指引工作的服务机器人;可以为人们“端茶送水”的陪伴机器人……机器人可以干的事情似乎越来越多了。
 
  当大部分人对机器人的印象还停留在使用机器人会否造成大面积失业,进而导致人类终被机器人控制这样颇具“科幻”色彩的讨论中时,机器人正在加紧“入侵”中国工厂的生产线。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中国已经成为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而这一地位已经保持3年。
 
  伴随着这个潜力无限的市场,机器人产业也开始步入“黄金时代”,企业、资本、政府纷纷聚焦机器人产业。一场“机器人大战”正在拉开帷幕,这其中既有中外企业对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的争抢,也有资本与地方政府对于这个被打上“智能制造”标签产业制高点的争夺。
 
  放眼,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和应用已成为各国争夺的制高点,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与机器人相关的发展战略规划,德国工业4.0、日本机器人新战略、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等政策均涉及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美国于2011年公布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就明确提出,投资7000万美元用于下一代机器人的研发。
 
  在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机器人也位列大力推进创新和产业化的一批新兴前沿领域之列。
 
  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工业机器人行业是否能够崛起,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我们未来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热火朝天的中国机器人市场
 
  2015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共销售22257台,同比增长313.3%;
 
  但目前国外机器人“四大家族”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超过80%。
 
  机器人已成“刚需”
 
  机器人代替人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在2011年,郭台铭就曾野心勃勃地表示,3年后富士康工厂里机器人数量将达到100万台。不只富士康,不少传统制造企业也提出了“机器换人”的计划。
 
  只不过,“机器换人”在中国推进的速度比人们预想的更快一些。
 
  市场研究公司IDC新发布的有关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报告指出,到2018年,中国制造业机器人采用率预计增长将超过150%。报告同时提出,工程导向价值链企业目前是中国大的机器人采用者,但伴随着中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未来两年,品牌导向价值链企业、资产导向价值链企业和技术导向价值链企业在机器人采用方面都将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机会。
 
  在日前召开的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是增长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从2010年到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总供给量年均增长速度约为40%。
 
  2015年,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4.8万台,同比增长12%,其中中国工业机器人全年销量累计6.67万台,占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超过1/4。这是继2013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以来,连续3年占据的位置。
 
  不少参与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的专家都指出,日益老龄化的人口结构、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和化竞争是拉动中国机器人市场快速成长的重要因素。此外,“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及鼓励创新和对新兴企业的投资加大都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
 
  在汉德资本主席蔡洪平看来,机器人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到目前为止突破的行业,这得益于中国产业升级的刚性需求。他表示,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企业的利润大大收缩,加之人民币贬值,大量出口加工类企业的利润已经微乎其微。通过智能制造实现产业升级,进而提率、降低成本,是中国制造业的必由之路。
 
  目前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高的国家是韩国,每万人69 个;中国目前为每万人49 个。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已经趋近美国。2016年上半年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研究成果显示,目前中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只比美国低4%;日本劳动力成本为中国的70%至80%;印度的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的30%多。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长远远超过生产效率的增长:2003年至2016年,美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生产率增长约40%,尽管同期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生产率增长也接近翻番,但是美国仍比中国高出80%。
 
  根据中智公司发布的《2016年中智一线用工管理调研报告》,制造型企业中普通一线员工2015年平均年收入为56856元,蓝领高技术员工为71065元。蔡洪平表示,对于单位劳动力年收入60000元左右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从库卡、ABB等的机器人公司进口五轴联动生产线的成本大约相当于雇佣一个普通劳动力3年的成本,而前者可以维持运转达10年之久。
 
  外来的机器人好念经?
 
  对任何行业来说,中国总是大的市场。”俄罗斯机器人协会主席维塔利·内德尔斯基对记者直言。
 
  维塔利·内德尔斯基表示,正在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在2015年底达到160万台,亚洲仍是大市场,其中中国市场的增速达17%。
 
  据他介绍,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目前为每万人49个,而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高的国家是韩国,每万人69个,考虑到中韩两国人口数量的差异,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然而在中国这个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中,却是外来的机器人好念经。
 
  尽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迅速,“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包括外资品牌),同比增长21.7%;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共销售22257台,同比增长313.3%。”但有数据显示,占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超过五成的“四大家族”——德国库卡、瑞士ABB、日本发那科以及安川机电,在中国市场占有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80%。此外,意大利、美国、韩国的机器人及配套企业也已经布局中国市场。
 
  核心技术成瓶颈
 
  此前,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曾公开表示,国内有一定规模的机器人企业超过800家,但其中将近一半企业是没有产品的空牌子,剩下的一半企业里相当部分并没有技术积累,主要依赖进口零部件组装和代加工,处于产业链底端,真正能自己生产零部件或机器人产品的企业仅有100家左右。
 
  民生证券的一份研报也指出了中国机器人产业低端化的隐忧,目前中国设计机器人的企业超过800家,超过200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组装和代加工,产业集中度很低,总体规模很小。此外,本土机器人企业制造产品能力较弱,六轴以上的机器人中外资品牌占有率高达85%,70%的机器人配套零部件依赖从国外进口。
 
  北京泰德基金管理集团董事长曲国义表示,中国机器人产业与机器人产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品以中低端为主,质量参差不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规模偏小、核心技术未能突破等。
 
  据了解,工业机器人主要包括核心零部件生产、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和行业应用等环节,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是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部件。目前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是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的强项所在。屹唐研究院相关资料显示,在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中,国内大部分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已经能够自主生产控制器,但是和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而伺服电机、减速器仍大量依赖进口,高昂的采购成本成为制约国产机器人发展的瓶颈之一。
 
  由于未能掌握核心技术,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毛利非常低。蔡洪平分析称,目前核心零部件均掌握在海外企业手中,减速器占总成本的33%,伺服电机占35%,控制器、传感器又占去20%,而中国企业强项的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大约只占10%的利润。
 
  机器人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到目前为止突破的行业,这得益于中国产业升级的刚性需求。
 
  从长期来看,国产工业机器人成本受制于核心零部件溢价居高不下,只有掌握真正的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才是破局之道。
 
  今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规划》提出了产业发展五年总体目标,提出了五项主要任务,以及六项政策措施。其中,在五项主要任务中,大力发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全面突破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和末端执行器等五大关键零部件的要求,直指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就是我国在工业机器人产业自主化之路上大的“绊脚石”。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松”)总裁曲道奎指出,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发展,应该从产业、技术、零部件等领域进行创新和变革,推进工业机器人向中迈进。主要任务是推进重大标志性产品突破,还要强化创新能力,技术驱动永远是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我要评论
  • 机器人交警“夸父”上岗:说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

    “夸父” 机器人作为全尺寸高动态双足仿人形机器人,基本实现国产化,支持360度全向移动,最高时速可达5公里,还能轻松完成20厘米高度的跳跃。
    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夸父
    2025-05-06 09:53:20
  • 宇树机器人五一兼职靶场累瘫 蹲下休息跷二郎腿充电走红

    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机器人连续工作一小时左右就会出现电量不足、过热等状况,甚至在表演时直接“瘫倒”在地,不得不紧急暂停活动进行抢修和更换电池。
    机器人宇树H1机器人
    2025-05-06 09:49:54
  • 拓斯达2025年一季度注塑机、工业机器人等业务收入增长

    拓斯达日前发布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3.62亿元,同比下降63.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5.48万元,同比下降87.14%。毛利率32,11%,同比增长15.78pct。
    注塑机工业机器人
    2025-04-27 09:59:15
  • 禾赛科技与三家科技企业达成合作

    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与群核科技的空间理解模型 SpatialLM、空间智能解决方案 SpatialVerse 融合,可实现毫米级 3D 空间建模与物理属性智能标注。
    激光雷达机器人仿真训练
    2025-04-22 14:40:39
  • 早报|OpenAI发布GPT-4.1;Hugging Face进军机器人领域

    OpenAI推出了三款GPT-4.1系列模型GPT-4.1、GPT-4.1 mini和GPT-4.1 nano,该系列模型需要通过API使用;人工智能开发平台Hugging Face近日宣布收购法国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Pollen Robotics,进一步拓展其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
    GPT-4.1机器人
    2025-04-15 10:49:57
  • 养老服务行业新风口!成都养老机器人上岗

    成都养老产业迎来科技新助手——长者陪伴机器人“小丽“机器人采用亲切可爱的外观设计,搭载智能语音交互系统,通过简化的语音指令即可完成物品寻找、事项提醒等日常服务。
    养老机器人服务机器人
    2025-04-10 16:09:43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