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消费电子创新由内及外 基础元器件国产进程加快

消费电子创新由内及外 基础元器件国产进程加快

2017-01-03 09:34:13来源:长江电子 编辑:二不休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智能控制智能装备阅读量:32830

导读:2016年电子板块主题频出、机遇纷呈。2017年,智能终端马太效应凸显,产业链技术垄断被打破,国产厂商部分细分领域创新完成超越。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2016年电子板块主题频出、机遇纷呈。站在当前展望明年,可以预见的新变化。2017年,智能终端马太效应凸显,产业链技术垄断被打破,国产厂商部分细分领域创新完成超越。 

 

  消费电子创新由内及外 基础元器件国产进程加快
 
  2016年电子板块主题频出、机遇纷呈。年初有特斯拉的汽车电子主题投资,随后AMOLED点燃显示技术革命,带动3D玻璃细分行业上涨;国家战略推动下,半导体产业风起云涌;金秋时节又迎来PCB产业链自上而下的投资盛宴。新技术、新趋势、新市场是电子板块成长的不竭动力,也是把握投资价值的核心。
 
  站在当前展望明年,可以预见的新变化:有的预期即将兑现,如AMOLED追加产能开始落地;有的产业面临转移,如半导体和基础元器件持续内移;有的供应链迎来洗牌,如智能终端创新细分领域新玩家。
 
  基于前面的分析和考虑,展望2017年:
 
  1、消费电子创新。智能终端马太效应凸显,产业链技术垄断被打破,国产厂商部分细分领域创新完成超越。国内供应链领导硬件创新。
 
  2、半导体。集成电路实现自主可控是国家意志所向,看好存储芯片为突破口惠及原材料、设备以及封测配套产业联动。看好新的资本运作机遇
 
  3、基础元器件替代。随本币汇率大幅走弱,本土企业海外竞争优势继续扩大。终端自主品牌份额提升,元器件企业技术进步、产品品类完善,国产替代势头愈发强烈。
 
  4、军工电子。军队信息化改革是未来数年的重点,电子企业是信息化核心受益方向。
 
  消费电子创新由内及外
 
  供应链洗牌机遇,关注消费电子创新
 
  当前时点看智能终端产业链,创新源自Apple和国产品牌双轮驱动,压力由需求端传导至供给端,优胜劣汰、新老交替将成为明年消费电子供应链的特征。
 
  需求端:智能终端增长趋缓背景下,手机厂商挖掘新卖点依然需要创新,短兵相接的旗舰机已摆脱单纯的模仿品牌,国产品牌自主创新不断涌现。同时硬件比拼不单纯是以往大屏幕+大容量电池+高清摄像头,而升级为例如AMOLED曲面屏+快速充电(无线充电)+前后双置高清光学防抖摄像头等等。
 
  供给端:以往手机硬件供应商缺乏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升级步伐都受制于下游手机厂商,而如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手机厂与供应链的博弈,未来手机厂商对于供应链的管控投入也会继续加大。下一轮创新落地意味着淘汰与新生的交替,因此满足技术与产能要求的企业方可在洗牌中脱颖而出,独占硬件创新红利。
 
  玻璃盖板:双面设计+无线充电,需求爆发在即
 
  消费电子外观设计的创新体现在OLED+曲面玻璃,终端厂商愈发青睐,新旗舰纷纷上量;从供应商采购情况来看,苹果也有望使用双面玻璃外观,新一轮设计风潮。
 
  相比于陶瓷,玻璃具有更强的性价比;相比于金属机身,玻璃材料拥有更强的信号透过性,因此适合作为无线充电功能后盖材质。我们将看到大量的新机型采用玻璃机壳的解决方案。
 
  2015 年视窗防护玻璃需求约 3300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到 2020 年之前,年均增长率在6.4%,市场规模达到在 100 亿美元左右。AMOLED渗透趋势下,防护玻璃单体价值提升。
 
  视窗防护玻璃拥有很高的行业壁垒,主流供应商必须兼具资金、技术、人力三方面优势。行业形成以寡头企业为主,强者愈强的格局。
 
  AMOLED:导火索——成本趋减,大批量应用在即
 
  消费电子创新不得不提的是显示技术的革命,OLED相比于传统的LCD手机具有极轻薄、低功耗、快速响应、高对比度和色彩饱和度等优势,并且具备可弯曲、可翻折甚至透明化等LCD不具有的特点。
 
  消费电子风向标苹果的介入对OLED 产业链将产生巨大的改变,其巨量年出货也将改变智能终端显示格局。我们看好明年AMOLED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从价格因素看,根据IHS数据,AMOLED对LCD的价格替代拐点已至。预计2017年AMOLED屏幕将在部分旗舰机内使用,未来产能供应充足后,中端机型应用进一步打开。
 
  导火索——成本趋减,大批量应用在即
 
  根据IHS数据,AMOLED对LCD的价格替代拐点已至:今年季度,5寸1080p AMOLED显示面板的造价已经降低到14.30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93元),相比之下同样规格的LTPS LCD面板成本则是14.60美元(约合人民币95元)。而在去年第四季度,这两个数字还分别是17.10、15.70美元,很显然AMOLED的降价速度更快。
 
  近年来各品牌厂商纷纷采用AMOLED屏做为旗舰机型的卖点。伴随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AMOLED未来具有向中低端渗透和曲面化的趋势。在今年上半年发布的50多款新机型中,有超过1/3的智能手机采用了AMOLED屏幕。更重要的是,做为手机潮流的创新者苹果,也将于2017或2018年开始使用AMOLED屏幕。彼时将有更多的手机品牌效仿。
 
  预计2020年AMOLED智能手机渗透率将达到36%,配备OLED屏的智能手机将超过7亿部。
 
  智能终端发力,VR可穿戴二次爆发
 
  在便携式产品上,OLED的轻薄和低功耗是大优势,在电视等产品上,OLED的轻薄和曲面造型提供了独特优点。目前,OLED主要应用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家用电器等领域。2015年,OLED总出货量为3.54亿片,其中,OLED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出货量比重超过70%。其中包括三星、Vivo、OPPO在内的手机品牌已开始使用。
 
  IDC预计,2015年可穿戴市场卖出7210万块设备,2019年可穿戴设备销量将再次翻番,达到1.557亿块,其中基本可穿戴设备(手腕饰件、眼戴式装置、模组化可穿戴装置、服装、耳戴式装置等)销量为6630万块,智能可穿戴设备销量为8940万块。
 
  高速增长的行业为上游零部件带来广袤的市场空间,屏幕作为智能可穿戴设备不可缺少的部件,有望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其中具备柔性显示的AMOLED将成为。
 
  Oculus和Valve都使用了AMOLED的低余晖显示屏,Sony则使用了自家的OLED显示屏。巨头们都十分看重AMOLED对提高屏幕响应速度的帮助,OLED技术可以将传输图像到显示器的时间减少到了微秒级,使VR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虚拟现实产物。
 
  产业链寻突破,材料端有望国产替代
 
  显示OLED产业链可简单拆分为上中下游,其中中上游皆为新增市场,因此受资本关注热度高。其中上游材料部分领域实现本土供应。
 
  通过梳理OLED三星和LG供应链不难看出具有较高技术壁垒的材料端,如发光材料、传输材料、注入材料皆被美日韩企业垄断,国内企业目前切入的领域包括PI膜、中间体、驱动IC等上游原材料,发光材料、传输材料等替代空间巨大。
 
  囊括大蛋糕的赢家,目标面板制造商
 
  随着OLED产业链的成熟和向中国市场转移的过程,中游面板制造商的转型升级将成为终的赢家。以京东方、天马、国显光电、和辉光电、信利为首的中国面板厂产能积极投放。
 

 

我要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