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能制造网 国内新闻】历经近一年的筹备工作,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如期开工建设,这标志着我国存储器及相关产业将从无到有,芯片国产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存储器芯片产业从无到有 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破土(图片来源网络)
12月30日,总投资24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未来科技城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全面建成后,年产值将超过100亿美元,实现我国集成电路存储芯片产业规模化发展“零”的突破。
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于2016年3月落地,经过了近一年的筹备调整。该项目以芯片制造环节为突破口,集存储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晶圆生产与测试、销售于一体,建成后,还将带动设计、封装、制造、应用等芯片产业相关环节的发展。
如果说2D闪存是建平房,3D NAND存储就是盖楼房,现在主流产品已经“盖”到48层,未来有可能到96层、128层,存储容量大幅提升。存储器是信息系统的基础核心芯片,能代表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和先进制造工艺,同时也是我国进口金额大的集成电路产品。
资料显示,存储器芯片市场是垄断为严重的芯片细分市场,DRAM和NANDFLASH芯片市场长期被韩国美日垄断,尤其以韩国三星、SKHynix两家为首,共占据了DRAM市场和NANDFLASH市场70%和50%的市场份额。中国于2013年发布了自主研发的55纳米相变存储芯片,成为继美国和韩国后,第三个掌握相变存储技术的国家。
紫光集团董事长兼长江存储公司董事长赵伟国表示:“集成电路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保障着国家信息安全,其中存储器约占集成电路产业的25%。这个项目对中国科技事业的意义,不亚于‘辽宁号’航空母舰出海试航。”
据了解,基地由紫光集团联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湖北省地方基金、湖北省科投共同投资建设,主要研发生产以3D NAND技术为核心的存储器芯片。该基地占地1968亩,分为三期建设,项目一期计划2018年建成投产,月产晶圆硅片10万片,相当于8.5亿颗芯片。2020年完成整个项目后,总产能将达到30万片/月,年产值将超过100亿美元,形成设计、测试、封装、制造、应用等上下游集群。
未来几年,在武汉光谷东这片高科技公司云集的土地上,将建起3座单体洁净面积大的3D NAND Flash FAB厂房、1座总部研发大楼及其他配套设施。其核心生产厂房和设备,每平方米投资强度超过3万美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省大单体投资高科技产业项目,也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有史以来大单体投资项目。
总体而言,芯片国产化是我国在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政策的实践领域之一,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础产业,半导体集成电路持续受到了国家政策的扶持。而存储器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础产品之一,产品的成熟度和产业的规模效应均较为显著,国家存储器基地的建立,标志着芯片国产化之路迈出可靠而重要的一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