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网 企业动态】中国云计算企业的化布局,是国家“走出去”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应从资金、政策、人才等各方面给予支持,加强政府间政策对话机制建设,做好各国关于云计算政策风险的预警。
在两会前的媒体见面会上,马化腾对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做介绍时,特别提到:“传统金融、教育、医疗等产业与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进行了深度融合后,爆发出了全新的生命力。这些互联网企业作为数字经济的引擎,在“网络强国”战略中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谈到互联网企业,不难发现,云计算和大数据已被广泛应用到视频、游戏、移动应用、O2O、电商等新兴领域,它们是底层应用和技术支柱,可以推动互联网企业的快速成长,属于数字经济的增量市场部分。
纵观当前国内的云计算市场现状,在互联网战略推动下,工业、能源、医疗、交通等传统领域都已陆续走上了转型之路,与新技术开展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
以腾讯为例,其在传统领域的布局已扩散到各行业。如,中广核与腾讯的合作,借助腾讯云使国内"互联网+清洁能源"进入了实质落地阶段;树根互联和腾讯云合作成立的根云平台,以数字化驱动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进化;雨诺股份和腾讯云的战略合作,促进了医疗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医药流通产业的互联网化。
目前看,腾讯云与树根互联联手打造“根云”平台,优势在于:一、政策,国外的云计算要进入本土很难;二、树根互联有三一重工背景,在产品的研发上应该更懂中国本土企业;三、价格便宜。
当然,现在来说,无论是阿里云还是腾讯云,他们在工业制造领域都不能说已经占有主导权,至少得问问其他三十几万家制造企业。
“利用海外数据中心搭建云计算平台,以在线公共服务的方式为海外客户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意味着中国自研掌握了技术含量极高的云计算系统,并可根据市场需求批量部署海外市场,并能提供本地化的云计算运营及服务。”在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吴晶如是说。
中国“云”的出海,有助于打造“中国智造”新名片,与中国企业出海形成相互借力,树立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出海也呼唤云计算的护航。据了解,使用中国云计算在海外开拓市场是大部分中国化企业的切实需求。
以阿里云为例,其已在美国西部、美国东部、新加坡、香港、中东、日本、欧洲等地设立了13个地域节点。数据显示,有不少于100家中国软件企业跟随阿里云基础设施布局,出海拓展市场。大疆创新、大拿科技、UC等中国科技企业迅速获取市场。
不仅如此,阿里云还参与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此外,阿里云与协鑫光伏、比亚迪、中石化、12306、海关、国家电网等一系列工业制造企业和政府机构也有合作。这不知道阿里云是在到处秀肌肉,还是“病急乱投医”,不过确实能看到阿里云对工业制造有多痴心。
在安全方面,腾讯云目前采用的是统一的数据管控,并把安全防护产品和能力开放给合作伙伴,以保证企业的数据安全。据称腾讯云服务提供的服务可用性达99.95%,数据可靠性的稳定服务更是高达99.999%。
而阿里云则是全国首批通过ISO27001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2014年也是跻身获得云安全认证的云服务商。
只是腾讯云、阿里云真能承受住工业制造领域的安全大考验吗?总之,一切待定。
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正推动以阿里云为代表的国内云计算企业,快速登上了与巨头同台竞技的舞台。2016年,阿里云成功超越谷歌,成为第三大云服务提供商,营收规模仅次于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而腾讯云作为后起之秀,在云计算方面发力也是不甘落后。
未来,腾讯云与阿里云的两云之争必将硝烟四起,除了数据能力,安全性能、经验可持续性,后决定胜负的还有时间窗口、资源投入、技术和产品开发以及商业模式等,不管会不会是场商业好戏,但一定是场好戏。
文章参考:环球网、钛媒体、TechWe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