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智能家居瓶颈待解 人工智能能否一击而破

智能家居瓶颈待解 人工智能能否一击而破

2017-03-28 10:18:35来源:a&s智慧城市 编辑:一不做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智能装备阅读量:33110

导读:智能家居在中国已经默默走过了近12年,但是一直没有发展起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及无线通信等技术的不断推进,未来智能家居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智能家居在中国已经默默走过了近12年,但是一直没有发展起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及无线通信等技术的不断推进,未来智能家居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同时消费潜力也将迎来快速增长期。


智能家居瓶颈待解 人工智能能否一击而破
 

  对于传统家电制造商来讲,他们需要在家电产品中加入语音控制技术功能,这是智能家居和人工智能(AI)的一部分功能,同时使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框架,给用户营造各智能家居设备系统无缝连接的智能家居环境,让用户享受到更轻松、舒适和方便的智慧生活。
 
  据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403.40亿元,同比增长41%,预计到2018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1300亿元,未来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48%左右。智能家居未来市场大为可观,未来1300亿元的市场规模也成为科技巨头们眼中为受诱惑的一块“大蛋糕”。对此,包括乐视、阿里、创维、美的、TCL、360等科技公司都积极以各种方式切入到智能家居领域来,甚至包括华润、绿地、恒大、万科等产商都积极与智能家居企业合作,开发带有智能家居的智慧社区。
 
  对发展瓶颈“追根溯源”
 
  智能家居在中国已经默默走过了近12年,但是一直没有发展起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及无线通信等技术的不断推进,未来智能家居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同时消费潜力也将迎来快速增长期。据调研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智能家居的市场规模为469.7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1217亿美元,在2016-2022年间,其年复合增长率14%。其中,中国2020年智能家居市场将超过500亿美元,增长速将达50%。
 
  无疑,智能家居产业前景可期,各领域的“翘楚”们也早已热情似火地纷纷入局,但是截止目前为止,产业内却没有出现实实在在落地案例,各种发展瓶颈成为产业快速推进的“绊脚石”,对其“追根溯源”,无非就是智家家居系统中各设备终端无法互通互连的问题,可以说,这是整个智能家居设备市场面临的巨大挑战。虽然一些的家电制造商同意开放彼此的云接口,但由于利益冲突,他们对和竞争对手的合作仍然保持谨慎态度,因此目前来自不同制造商/品牌的家电及其他终端产品大部分都相互不兼容,造成很难建立一个统一的智能家庭自动化控制网络中心,智能用户必须通过他们智能手机上的不同应用程序来控制不同的设备,消费者的体验度大大折扣。因此,可以说国内的智能家居市场仍处于萌牙阶段,远程控制仍然是大多数智能连接电器的主要应用/使用案例之一。
 
  探智能家居新商业模式
 
  目前,智能连接家电已成为中国传统家电制造商的战略产品,如海尔和美的仍然是通过展示各种智能连接家电来加强其在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战略。据IHS Markit分析师Horse liu表示,不断提高家电产品的性能及开发新功能是几十年来传统家电商面临的挑战,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推动家电企业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传统家电企业正试图连接传统的“非启用与连接技术”的设备到互联网,以吸引年轻用户。例如,一些家电制造商设计了更大的21英寸显示屏平台电脑嵌入到冰箱门,方便用户进行操作,但是21英寸平板电脑的成本约为200美元,这意味着这种嵌入式21英寸平板电脑的冰箱是产品,市场规模狭窄。与国内家电制造商相比,品牌没有强调连接功能,他们更注重家电的性能和效率。如日立推出其冰箱真空室和超薄绝缘系统,与普通规格的绝缘材料相比,这种冰箱具有更大的存储容量。
 
  除了单一的智能连接家电,家电厂商希望建立智能家居生态系统,以决定智能连接家电市场领域内的游戏规则,如海尔的U-home、美的M-Smart等。毫无疑问,他们正在积极发挥自己的基于云的平台获得更多的消费者使用习惯的数据,并提供更多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服务和产品,以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但是,在智能家居市场的所有参与者都需要更密切地相互配合,以实现用户家中不同连接电器和智能设备的互操作性。他们需要探索新的业务“收传统家电制造商与华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据IHS Markit分析师表示,华为智能手机将预装自家的智能家居管理系统Hi Link,用户可以运行这个应用程序,通过一个智能家居网络连接家中不同的家电制造商设备。到目前为止,消费者可以使用HiLink应用程序控制约80家电制造商的100多个系列的智能连接设备。据悉,华为计划在2017国内市场出货智能手机9000万台,如果这个目标实现的话,意味着是到今年年底安装Hi Link应用程序的华为智能手机可达4000万台。除了智能手机,华为计划今年在中国国内市场出货智能路由器1000万台,致力于使智能路由器成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并接入互联网。
 
  AI及语音识别点亮未来
 
  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建立不单为了售卖商品,更是要帮助用户把家中的各终端设备无缝连接起来,让用户随时轻松控制家电或天气、新闻等信息。在这个环节中,语音交互成为有效的沟通控制方式,就像众多科幻电影中显示的那样,未来语音操控及识别技术注定成为智能家居产品实现人机交流的主导。
 
  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语音控制和识别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据悉,美国使用语音助手的用户2015年已达到65%,而其中43%是在家中使用的,预计到2021年,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控制技术有望渗透到4000万户家庭。因此,语音交互在推动智能家居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年亚马逊Alexa语音助手让业界为之喧哗,而智能音箱的定位更符合家庭中语音交互场景,可以提供无处不在的语音控制入口。亚马逊智能音箱Echo在其智能语音助手Alexa的帮助能够实现音乐播放、设定闹铃、查询信息、打车、一键下单、订购Pizza、控制开关等日常生活功能。Strategy Analytics联网家庭设备总监David Watkins曾表示,“诸如亚马逊Echo和Google Home这样的智能音箱激发了消费者的兴趣。跟互联网用自然语言进行免提互动的设备会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此外预计,语音生物识别技术的提升和语音认证将会帮助消费者减轻对隐私的担忧,并使设备兼容多用户环境。”
 
  因此,对于传统家电制造商来讲,他们需要在家电产品中加入语音控制技术功能,这是智能家居和人工智能(AI)的一部分功能,同时使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框架,给用户营造各智能家居设备系统无缝连接的智能家居环境,让用户享受到更轻松、舒适和方便的智慧生活。当然,这不仅适用于家电市场,同时也适合于更广泛的消费电子设备,如智能照明、安全、卫生和保健设备,包括AR / VR游戏设备,机器人和无人驾驶飞机。需要注意的是,自主车辆也正在成为扩展的家庭娱乐连接到智能家居设备中。
 
  (原标题:AI能否成为智能家居打破瓶颈的一把利器?)
我要评论
  • 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和数据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出席,来自各央国企、研究机构,及京内外近500家人工智能上下游生态企业与会。
    人工智能中国智造
    2025-04-30 09:49:19
  • AI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瓶颈?

    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行业共识正在逐渐浮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滞后,已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真正智能化的最大瓶颈。
    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
    2025-04-28 15:32:08
  • 从“原子”到算法!人工智能领域的“元素周期表”诞生

    研究团队发现,处于同一“主族“的算法(如支持向量机与核方法)具有相似的数学内核,而位于相同“周期“的算法(如决策树与随机森林)则共享相近的泛化能力图谱。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
    2025-04-27 17:01:21
  • 宾利发布突破性人工智能皮革检测技术

    人工智能皮革检测系统并不能完全取代宾利训练有素的工匠的技艺。通过自动化人工检测流程,该系统能够提供最高品质的皮革,工匠们可以用它来打造精致的手工缝制细节。
    人工智能皮革检测技术
    2025-04-27 14:42:55
  • 早报|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揭牌成立;SK海力士完成96GB CXL内存模块验证

    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学院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和算力平台,与腾讯云共建产业学院;SK海力士宣布,其基于CXL 2.0标准的DDR5 96GB内存模块已通过客户验证......
    人工智能内存模块数据传输设备
    2025-04-23 10:41:12
  • 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

    到2027年,在GPU、AI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领域,攻克50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20项重点新产品;培育30个标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培育形成50亿级以上企业3家,10亿级以上企业25家,人工智能基础核心企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形成3-4个特色产业聚集区,全力打造“全栈式AI”先锋城市。
    AI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智能装备
    2025-04-17 09:25:04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