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无人驾驶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先从辅助驾驶逐渐过渡

无人驾驶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先从辅助驾驶逐渐过渡

2017-04-19 16:28:46来源:中国网财经中心 编辑:半城明灭 关键词:无人驾驶自动驾驶车联网阅读量:29022

导读:在近日召开的2017年期电动汽车热点问题系列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作为自动驾驶的目标,无人驾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辅助驾驶到无人驾驶逐渐过渡。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正成为科技巨头与传统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新潮流。在近日召开的2017年期电动汽车热点问题系列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作为自动驾驶的目标,无人驾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辅助驾驶到无人驾驶逐渐过渡。

无人驾驶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先从辅助驾驶逐渐过渡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近日组织召开了2017年期电动汽车热点问题系列研讨会,聚焦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与测试需求。来自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嘉宾围绕国内外自动驾驶的发展情况、测试内容和方法的建立,以及自动驾驶的法律法规的建立等问题展开探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无人驾驶作为一项挑战性的新兴产业,已成为火的汽车概念之一,也是世界强国的“必争之地”。作为自动驾驶的目标,无人驾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辅助驾驶到无人驾驶逐渐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技术需求、政策监管、法律法规、使用环境等多项因素都是影响自动驾驶发展的关键问题,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自动驾驶是车联网未来发展方向。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分别与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车联网也是为自动驾驶带来根本性变化的核心技术。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何霞表示,车联网全新业态尚待构建,目前车联网服务还比较初级,构建全新业态还需一定时间。车联网的终发展阶段是实现完全智能网联。车联网业务形态将进入快速迭代和极大丰富阶段,形成全新汽车业务生态。而实现这一目标将在2022年之后。
 
  何霞指出,我国应大力推动车联网发展,支持和保障更多车辆联网,需要改变过去仅关注单车的做法,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和DSRC、LTE-V技术等实现车车联网。同时,深入研究欧盟推进E-call相关立法及实践,跟踪美国相关立法进程,加强我国汽车联网相关政策和立法研究,以保障更多车辆联网。
 
  专家一致认为,面对交通环境的多样化,无人驾驶测试压力很大。测试环节是由人工驾驶到无人驾驶过程中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特别是在自动驾驶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测试来确保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及时进行技术迭代。
 
  目前,国内外发展自动驾驶的相关企业都在进行测试,并且已持续很长时间,如谷歌,已进行了长达7年的道路测试。国内的百度、长安汽车、福田、宇通客车等也都在进行相关的工作。
 
  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测试技术经理邢亮表示,由于测试场景的数目巨大,并且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给测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指出,谷歌进行了7年的测试依然没有上路,未来随着测试场景的增加,需要进行测试的时间仍是未知数。
 
  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研发部战略规划经理郭平芳指出,在国内,目前道路测试是被禁止的,希望未来可以在非封闭的道路上进行测试。这将有利于数据的收集和技术的验证,并对自动驾驶汽车早日实现商业化有重大意义。
 
  由于封闭及半封闭的道路逐渐无法满足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需求,这就对自动驾驶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提出更加迫切的要求。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ITS中心副主任汪林表示,交通部即将发布《关于智能驾驶及车路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而《营运车辆自动驾驶发展技术路线图》也正在制定中。
 
  智能驾驶汽车是跨领域的技术融合,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将不仅仅从行驶这项单一功能发展,而是从交通、城市的角度进行一体化协同发展。据悉2017年,百人会将联合公安部、交通部、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进行关于自动驾驶顶层设计的重大课题研究,推进建立自动驾驶的体制架构,包括协调机制、战略的制定、监管法规、标准和技术路线等。
 
  原标题:无人驾驶需先从辅助驾驶过渡
我要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