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能制造网 企业动态】紫光集团执行副总裁暨长江存储代行董事长高启全表示,他永远记得1985年英特尔(Intel)退出DRAM领域,当时日本、韩国积极进入此领域,后美国被日本打败,后来日本又被韩国打败,中国台湾地区花了新台币1兆元想打败韩国,但终还是失败,现在有机会成为抗衡三星势力的,只有中国了,紫光会把这梦化为具体的实践!
抗衡三星存储器独大 紫光集团躬身践行
高启全回忆,当时中国台湾地区在2008年也成立过中国台湾创新存储器(TMC/TIMC)计划来集中DRAM产业资源成为一家大公司,那时产业需要的金额是新台币5,000亿元资金,后来当局对TMC提供的资金是新台币80亿元!
他强调,紫光集团以DRAM产业要拿下25%市占率为目标做例子,晶圆厂每月单月产能30万片,制程设备投资270亿美元,建厂成本330亿美元,产能满了后每年固定投资30亿~40亿美元,累计5年再投资150亿~200亿美元,总投资金额480亿~530亿美元,若再加入3D NAND投资,未来10年总投资金额高达1,000亿美元,相当于新台币3兆元。
DRAM产业在2000年左右有40多家,美国曾经掌握90%市场,但当1985年英特尔退出DRAM领域,等同美国放弃该市场,当时日本大力进入DRAM领域,后打败美国,日本又被韩国打败,中国台湾地区花了新台币1兆元想打败韩国,还是失败,新台币80亿元能做什么?
但现在存储器产业不一样,DRAM产业从一个波动剧烈的市场,逐渐收敛成一个成熟市场,这时候进入是对的。高启全强调,3D NAND领域更是值得投入,因为传统2D转3D NAND技术后,半导体机台设备几乎都要换新,所以这时候投入是对的,每一个存储器阵营都站在同一个出发点。
不像是DRAM技术,每转进新一代制程技术仅增加20%的半导体机台设备,意思是,既存的半导体大厂的多数机台设备都已经折旧光了,新加入DRAM技术的人去买新设备来生产,成本非常贵,根本没有竞争力可言,从这个角度来看,长江存储将资源放在3D NAND,而非DRAM技术上。
高启全观察,三星和美光同样做DRAM,但三星的营业利润是40%,美光是20%,几乎可以说是三星掌握美光的生死大权,若是三星有意要美光活不下去,可以让美光的利润都砍光光。
(原标题:紫光10年砸1000亿美元 高启全:抗衡三星存储器独大)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