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泵检修项目及工艺流程
2011-3-23 阅读(2467)
8.1水环真空泵的解体 8.1.1拆除泵与电机皮带罩,拆卸皮带,吊走电机。 8.1.2拆除真空泵驱动端与热交换器、气水分离器连接的管道。 8.1.3松开泵驱动端进、排气管口法兰螺栓。 8.1.4测量泵转子轴承的窜动间隙,做好记录。 8.1.5加热拆去泵皮带轮。 8.1.6分别从两端拆卸轴承体盖板(12.04 /13.04)联结螺栓,卸下盖板。 8.1.7分别拆卸轴承内圈定位圈的弹簧卡圈(12.07/13.07)。 8.1.8松开两端轴承体内侧盖板(12.05/13.05)与轴承体联结螺栓。 8.1.9拆下两端的轴承体(12.03/13.03),记录原先调整垫厚度。 8.1.10用扒轮拆卸两端轴承(12.01/13.01/13.02)。 8.1.11卸下两端的轴承内压板(12.05/13.05)及轴封圈(14.00/14.00)。 8.1.12松开泵两端填料压盖螺栓(11.05/11.05)。 8.1.13分别取出填料盒、平垫及填料(11.02/11.03/10.01/10.02)。 8.1.14测量泵转子在泵体的总窜,做好记录。 8.1.15用枕木将泵筒体垫放稳固。 8.1.16拆卸驱动侧进、排气端盖(7.01)与泵筒体(6.01)联结螺栓(6.03)。 8.1.17拆卸泵端盖与基础的固定螺栓,吊走泵端盖(7.01),进出仓板(3.01)。 8.2窜出泵转子(1.01)。 8.2.1拆卸自由端侧盖板(9.01),对内部遮断板、伐片进行检查。 8.2.2将泵转子运回检修间,拆卸两侧轴套,卸下叶轮。(测量定位尺寸)。 8.2.3打开气水分离器人孔门,进行清理检查。 8.2.4拆卸泵自动补水、溢流阀进行检查。 8.2.5拆卸热交换器进出水端盖进行清理。 8.3解体部件的检查、测量 8.3.1检查叶轮、轴、两侧泵端盖、气水分离器有无汽蚀、损伤,进行金属检查。 8.3.2检查叶轮、两侧仓板、轴承体腔室、轴、轴套有无磨损。 8.3.3检查两端轴承有无磨损。 8.3.4检查两侧遮断板、伐片有无损伤。 8.3.5分别测量轴与轴承、轴套、叶轮的配合尺寸。 8.3.6检查自动补水、溢流阀。 8.3.7轴测量弯曲度。 8.3.8泵进气管喷水旋流器检查。 8.3.9轴承体与轴承配合尺寸测量、测量轴承在轴承室里的窜动间隙。 8.4泵组装 8.4.1将叶轮回装在轴上。(校核定位尺寸) 8.4.2将两侧轴套装在轴上,泵转子运至设备现场。 8.4.3将泵转子窜入泵筒体内。 8.4.4回装驱动端进排仓板、泵体端盖端盖 8.4.5对称紧固泵端盖与泵筒体联结螺栓。 8.4.6紧固泵端盖与基座联结螺栓。 8.4.7测量泵转子窜动量。 8.4.8回装两端轴封水封环、平垫、填料盒、填料压盖。 8.4.9分别回装两端轴承体轴封圈、轴承内压板。 8.4.10回装两端轴承,待轴承冷却后,两侧均匀加满润滑脂。 8.4.11回装两端轴承体。 8.4.12回装驱动端轴承体外压盖。 8.1.13将驱动端内压板与轴承体联结螺栓紧固。 8.4.14紧外压盖螺栓,将外压盖、轴承体固定在泵端盖轴承支架上。 8.4.15将自由端轴承内压板上弹簧装上,再旋紧压板与轴承体联结螺栓。 8.4.16在驱动端架上圆表,将泵转子调至分中位置。 8.4.17保持泵转子分中位置,测量自由端轴承体端面与泵端盖轴承支架端面的间距 8.4.18数值,按此数值调整泵转子分中调整垫。 8.4.19调整好垫后,旋紧轴承体与支架的联结螺栓。 8.4.20回装轴承体外压盖。 8.4.21根据向自由端半侧复测泵转子分中尺寸。 8.4.22回装两端遮断板、伐片。 8.4.23回装泵皮带轮。 8.4.24将泵电机回位,泵中心调整,回装皮带、皮带罩。 8.4.25回装泵与热交换器、气水分离器各个联结管路。 8.4.26联结驱动端泵进、排气管法兰螺栓。 8.4.27泵两端轴封装填料,调整填料压盖适中紧度。 8.4.28回装泵自动补水、溢流阀。 8.4.29回装热交换器进、出水端盖。 9.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 |
推荐产品:G型螺杆泵 QJ深井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