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潍坊鲁盛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医院污水处理设备>>医疗污水处理设备>> 90方每小时医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
90方每小时医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
主要业务涉及工厂污水,光伏发电污水,风景区生活污水,学校生活污水,水利建设项目污水,医院污水、市政水务、城镇污水。。。。。。。等等领域
A/O工艺优点
2.1节省能源消耗:生物硝化、脱销所需的氧量,主要包括消化过程、内源呼吸和降解有机物时的需氧量。A/O工艺在脱销的同时降解有机物,使需氧量大大减少,是节能型的生物处理系统。
2.2污泥沉降性能好:为了维护较高的消化率,反应停留时间笔普通活性污泥法长,会发生微生物内源呼吸,污泥增长率低,剩余污泥量少,消化过程高,沉降性能好。
2.3节省水处理药剂:在A/O工艺中,脱销过程脱除1mg/l的NO3-N可产程3.75mg/l的碱度,硝化过程硝化1mg/l的NH4-N需消耗7.141mg/l的碱度,整个系统的碱度可以互相弥补,不必加碱中和,苑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脱销时的氢供给体,不用外加碳源。
2.4缺氧池在前,污水中的有机碳被反硝化菌所利用,可减轻其后好氧池的有机负荷。同时缺氧池中进行的反硝化反应产生的碱度可以补偿好氧池中进行硝化反应对碱度的需求。
2.5 A/O工艺的好氧池在缺氧池之后,可以使反硝化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提高出水水质。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各单元操作规程
一、调节池、气浮池操作规程:
1、开启原水泵将车间集水池污水打入调节池,打水之前检查阀门的开关情况和污水的COD浓度。
2、确保调节池中污水COD浓度控制在2000mg/l左右。
3、开启PAC泵及PAM泵,通过计量泵调整PAC、PAM的投加量。
4、定期察看池内污水情况,通过小试和池内反应所形成的絮体状况调整药品的投加量。
二、曝气生化池操作规程:
曝气生化系统主要是在有氧的情况下,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吸附、氧化、还原过程,把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1、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曝气量,通过控制各阀门,调整进气量。
2、曝气池应通过调整污泥负荷、污泥泥龄或污泥浓度等方式进行工艺控制。
3、曝气池出口处的溶解氧宜为2mg/l。
4、应经常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上清液透明度、污泥颜色、状态、气味等,并定时测试和计算反映污泥特性的有关项目。
5、因水温、水质或曝气池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在沉淀池引起的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不正常现象,应分析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调整系统运行工况,采取适当措施恢复正常。
6、当曝气池水温低时,应采取适当延长曝气时间、提高泥浓度、增加泥龄或其它方法,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
7、曝气池产生泡沫和浮渣时,应根据泡沫颜色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正常。视情况开启消泡水泵,撒淋消泡剂。
8、根据污泥情况向生化池内加营养剂,一般按BOD5:N:P=100:5:1比例投加营养源。N源为尿素,P源为磷酸钠或*。
当前,医疗废水消毒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医疗废水携带的细菌和病毒很多,如果未经处理直接外流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国家在近年越来越重视医疗废水处理,常规大型医院的污水处理设施已经较为完善,但是在门诊方面,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大量的携带病毒细菌的污水未经处理排放,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小型门诊的医疗废水处理情况,由于小型门诊占地面积较小,污水量不大,但是传统的消毒设备占地面积大,操作复杂不适合门诊医疗废水的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小型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设备占地面积小,集成了过滤、消毒工艺,用户不需要额外建设消毒接触池,只需要将门诊洗手盆废水集中后自流或者加压进入设备即可,污水外排可采用加压或者自流方式,整个处理工艺保证了消毒时间不小于1h,整套设备自动化运行,使用方只需要定期投加固体消毒剂即可,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小型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箱和接触消毒箱,所述过滤箱和接触消毒箱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箱侧面连接有污水进水管、反洗进水管和反洗排水管,所述污水进水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反洗进水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反洗排水管上设有第三电磁阀,所述反洗排水管的出口处设有反洗储水池,所述接触消毒箱一侧设有*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在第二液位传感器的下方,所述*液位传感器的下方设有污水排放管,所述污水排放管上设有第四电磁阀,所述接触消毒箱的另一侧设有*液位指示管,所述接触消毒箱的上表面上设有加药箱,所述加药箱的内腔通过管道与接触消毒箱连接,所述加药箱与接触消毒箱的连接管道上设有滴定阀,所述加药箱的顶端设有加药口,所述加药口的侧面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有信息处理模块、处理器和控制开关组,所述*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处理器的输入端,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滴定阀的输入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箱内设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和过滤箱的内壁之间设有回流槽,所述污水进水管和反洗进水管出水口均设在回流槽内,所述反洗进水管的进水口设在过滤板的内侧,所述过滤箱与接触消毒箱的连接管道的进水口也设置过滤板的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滴定阀的侧面通过管道连接有标定柱,所述标定柱设在加药箱的外侧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接触消毒箱内设置有三块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设置高度小于接触消毒箱的内腔高度设置,且两外侧的分隔板底面设在接触消毒箱的内腔底端,中间分隔板底面设在接触消毒箱的内腔顶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箱内设有计时器,所述计时器与处理器双向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小型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设备整体占地面积小,集成了过滤、消毒工艺,用户不需要额外建设消毒接触池,只需要将门诊洗手盆废水集中后自流或者加压进入设备即可,污水外排可采用加压或者自流方式,整个处理工艺保证了消毒时间不小于1h,整套设备自动化运行,使用方只需要定期投加固体消毒剂即可。
技术特点:
(1)停留时间短
当进水BOD5浓度为100~150mg/L时,生物接触氧化池停留时间需0. 5~0. 6小时,而普通活性污泥法需曝气时间6~8小时。相同的污水处理量下,接触氧化池的体积仅为普通活性污泥曝气池的四分之一。降低了基建投资,节省了用地面积。
(2)体积负荷高
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单位体积的生物量多。当进水BOD5为100~150mg/L时,体积负荷可达3~6kg BOD5 /m3填料·d。当污水浓度很低时,可维持在1~2. 5 kg BOD5 /m3填料·d。
(3)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由微生物群体组成的生物膜附着在粗糙多孔的填料表面上,对水量超负荷运行和有害有毒物质的侵袭,具有较强的适应和抗御能力。
(4)剩余污泥产量少
接触沉淀池排出的污泥,含水率平均为96. 7% ,每处理1kg BOD5的平均产泥量为0. 37kg,比活性污泥法减少三分之一。
(5)一般选用曝气方式
曝气除向水中提供充足的溶解氧外,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传质,即将有机物、溶解氧传递至微生物表面。如果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工艺,则曝气还有脱膜的作用。建议采用穿孔曝气管,使曝气均匀、传质及脱膜效果好、氧的利用率高
国采用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有:化粪池、稳定塘、污水的土地处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化粪池能够降低SS 的70%~75%和BOD5的30%~35%,但是无法达标排放;利用稳定塘处理污水可以充分利用地形,节约资金,并能够实现污水的资源化,但是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易受气候影响,所以很难普及;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有慢速渗滤、快速渗滤、地表漫流、湿地、地下渗滤等形式,经常和氧化塘结合起来使用,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结构简单、费用低,对广大农村和小城镇地区很适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工艺是采用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具有运行安全可靠、投资省、施工安装方便、工期短、操作管理方便等特点。该类工艺主要包括物理处理、生物处理、消毒3 大部分,其中物理处理工艺起到预处理作用,通常采用格栅、沉淀等工艺;生物处理部分是主要的处理工艺,采用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活性污泥法等工艺;后处理一般是消毒后回用或排放。
2.2污水处理优化中的应用
3.1选择输入输出变量在构建COD、BOD软测量模型的时候,需要对系统的过程辅助变量予以明确。辅助变量较多能够更好的包涵污水处理信息,然而输入变量太多就会增加数据处理工作量。根据经验因素与有关文献研究,将进水COD浓度、进水流量、进水pH值、进水温度、好氧反应区溶解氧浓度、污泥浓度钓是模型的辅助变量,输出变量为出水COD浓度、出水BOD浓度。
3.2数据预处理在明确重要辅助变量之后,展开预处理与尺度变换工作。在开展尺度变换工作的时候,主要将其转变为[0,1]或者[-1,1]的范围。
3.3建立模型输入进水COD浓度、进水流量、进水pH值、进水温度、好氧反应区溶解氧浓度、污泥浓度向量,输出COD浓度、BOD浓度向量,构建简化模型。
软测量技术指的就是根据可以测量、容易测量过程的变量与无法钟测量的待测变量之间的关系,遵照相关原则,利用新型网络计算机技术开展检测与评估变量的手段。一般而言,软测量技术内容主要有: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辅助变量的选取、软测量模型构建及在线校正等。首先,数据信息收集指的就是对原始辅助变量与主导变量历史数据的收集,使其具备代表性、均衡、精简的特点,以此来对污水处理过程的所有情况进行体现;数据信息处理主要为数据变换处理、误差处理,其目的就是保证数据的*性,降低污水处理过程的非线性,减少产生误差的因素。
不同时段PAC的除磷效果不同时段PAC的除磷效果的据实验得出,由于不同时段的原水水质的不同,会对除磷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总体看采用PAC进行处理,除磷效果稳定,说明PAC对原水水质适应性强。总磷符合小于0.5mg/L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90方每小时医疗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
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医院医疗污水处理设备、洗涤污水处理设备、喷涂废水处理设备、屠宰污水处理设备、餐饮废水处理设备、塑料加工污水处理设备等各种污水设备。
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上段内容提到,所谓生化排水处理法即是指利用生物+化学方式,辅以人工操作,利用微生物呼吸作用来降解水中有机物,实现对建筑排水的处理。由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环境,所以在使用该方法处理建筑污水时,必须借助人工操作,为微生物的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使微生物能在适宜环境下实施新陈代谢过程,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微生物一般指细菌,细菌能利用自身的呼吸作用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与处理,达到有效处理污水的目的。细菌的生长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需求:一,营养的需求。营养条件是细菌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包括氮、氢、碳、磷等多个营养成分必须具备,否则细菌存活的几率会很小,甚至根本不能存活。二,细菌呼吸需求。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呼吸作用,呼吸时能通过氧化有机物质来获取生存所需的能量。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会涉及到氢氧化反应,当氢氧化反应发生时,还有一个*的条件就是必须有受氢体来接受脱出的氢,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反应过程。
第三,适宜细菌生产繁殖的温度,适合绝大多数细菌生产的适宜温度是20摄氏度和40摄氏度之间,在限值内温度提高10摄氏度,细菌的生产速度就会提高一倍。后,满足酸碱度的要求,绝大部分的细菌都适合在6-8的ph值范围内生存,而在4-10的ph值范围内也有细菌的存在。细菌主要依靠胞外聚合物纤维互相同织形成菌胶团,然后再进一步形成絮体,这就是活性污泥。生化处理工艺流程和工艺设备的选择在实施生化作用的过程中,工艺流程和工艺设备的选择,首先应该确定建筑排水污水的水质条件。目前有些厂家的样本在提供参数时,一般只有BOD和COD两个参数值,在按照设计处理量Q(单位:m3/d)就能够把从住宅小区、石油化工、工厂、学校等各行业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到一级或中水排放,但是这种污水处理只是一个表面的“高效率”,各种污水所形成的 BOD和COD的相关内容不完善。调节沉淀池和调节酸化池在建筑排水污水处理中工艺的流程中,调节沉淀池和调节酸化池是比较常见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场地,这也是设计者为建筑排水小型污水处理专门设计的,调节池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水量调节和水质的平衡。所以,调节池的液面水位具有较大的波动,水深也是不断变化的,沉降的时间也是不断变化的。为了能够使水质更加的平衡,需要把不同时刻的进水互相碰头混参,所以池内的流态基本上都是*混合型的。酸化主要是利用调正合适的水流停留时间以及水的流速使得厌氧甲烷菌难以生产,其反应被控制在水解酸化的阶段,进行水解产酸菌迅速分解有机物的过程。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智能制造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