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江科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一、槽体
为了保证地下水及污染物在槽中的迁移呈三维或准三维状态,槽体的长×宽×高=2200mm×600mm×800mm。
模拟槽框架采用50mm×50mm 的不锈钢方管构建,起支撑作用;模拟槽侧板为12mm厚的有机玻璃板,起支撑和可视作用。
槽头与槽身,槽尾与槽身间用带孔有机玻璃隔挡。
在槽头和槽尾各有一个可垂直升降的进水箱、出水箱,控制模拟槽中地下水模拟液的流动和进出。
二、填充介质
(1)含水层:主要用河砂填筑,砂粒选中粗砂,渗透系数为10~25m/d,保证该区段地下水为潜水;
(2)隔水层:主要用粘土填筑,渗透系数为0.011~0.05 m/d,保证该区段地下水为承压水;此外,槽底铺设一定厚度的粘土层,起防渗作用;
(3)透镜体:主要用砾石构筑。
三、辅助系统
(1)污染源发生系统
不同类型(惰性、活性、染色剂等)的污染物可通过如下三种方式进入模拟槽含水层中:一是通过不同深度的1号和2号监测孔投放,模拟点源情况;二是通过裸露的河砂区面状入渗,模拟面源情况;三是通过槽头的进水箱释放,模拟径流型污染情况。三种方式均可采用瞬时或连续方式释放污染物。
(2)监测系统
在模拟槽的地下水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布设8个不同深度的监测孔(PVC管)。并在8个监测孔(其中补给区2眼、径流区4眼、排泄区2眼)中配有8个污染物在线监测仪表,能实时在线监测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并通过配套的7寸彩色人机界面上直接进行信号采集,实时显示水温、污染物监测值等、自动记录,人机界面清晰透明,全程动画模拟真实工作过程,触摸式操作界面由主界面、工艺流程操作界面、实时数据报表界面、历史数据报表界面、历史曲线界面、报警界面和硬件测试界面共同构成,界面之间可以自由切换。并带有232/USB通讯接口。数据可自动形成标准文档通过U盘下载保存。
(3)污染修复系统
在槽尾设置了一个墙体,侧板为带有滤水孔的有机玻璃板,墙体中可填充铁粉、活性碳等。用其可模拟渗透性反应墙(PRB)技术。
(4)带移动轮不锈钢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