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技术首页>技术交流

乱象种种,智能建筑需正本清源

2012年10月31日 14:56来源:北京时代新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进入该公司展台人气:1815

  乱象种种,智能建筑需正本清源
  智能建筑行业为何存在种种乱象?究竟智能家居、智能建筑能为用户提供何种价值?智能家居、智能建筑、云社区、物联网、智慧城市等这些概念的和区别有哪些?这些根本性的问题都需要正本清源。为此,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智能化委员会秘书长向忠宏给我们了一些答案。
  问:与智能建筑相关的诸多概念一直比较纷杂,如智能家居、云社区、物联网、智慧城市等,这些概念都有何区别和?
  的确如此,这些概念不但外行人容易混淆,就连开发商或者专业用户也往往一头雾水。
  智能建筑从广义上讲,是指利用IT技术为代表的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便利、节能的人性化建筑环境。而狭义的智能建筑就是指公共建筑的智能化。
  智能家居是指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等,建构的现代化的居住环境,其主要载体为住宅。
  云社区系统则是物联网概念下的产品,云社区让住户能够通过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与家中的电器设备甚至社区内外的医疗、教育、文化等生活资源进行有效“沟通”,并在这个平台上集成社会资源,为人提供各种生活解决方案。云社区是智能家居的拓展和延伸。
  智慧城市则是指通过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更敏捷、更低碳。
  家庭和建筑是每个城市的组织细胞,也是智慧城市的主要节点,只有对家庭和建筑实行了智能化,实现了与城市主体的有机相连和互动,智慧城市才具备了良好的基石。
  问:智能建筑在中国的发展路径是怎样的?近些年,行业出现低迷期,原因何在?
  我把智能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大概分成了四个阶段:萌芽期、开创期、徘徊期和融合演变期。
  萌芽期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1999年。这是智能建筑在中国的*个发展阶段,整个行业还处在一个概念熟悉、产品认知的阶段,这时还没有出现专业的智能家居生产厂商,只有深圳有一两家从事美国X-10智能家居代理销售的公司从事进口零售业务,产品多销售给居住国内的欧美用户。
  开创期是从2000年至2005年。2000年,可以说是智能建筑、智能家居的概念年。通过广播电台、电视、报纸和杂志等诸多媒体的广泛宣传,相当一部分人开始知道这个概念。各小区的开发商在住宅的设计阶段,已经或多或少地考虑采用智能化功能的设施,少数住宅小区已经配套了比较完善的智能家庭网络,并在房地产的销售广告中,开始将智能化作为亮点来宣传。一些对科技发展动向和市场趋势敏感的科研机构和有实力的公司,当时已经看到这个市场的广阔前景,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开始有所行动。
  徘徊期是2006至2010年,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低迷期。
  2005年以后,由于上一阶段企业的野蛮成长和恶性竞争,包括行业自身的一些局限,给智能家居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包括过份夸大智能家居的功能而实际上无法达到效果;厂商只顾发展代理商却忽略了对代理商的培训和扶持,使代理商经营困难、产品不稳定,导致用户高投诉率。行业用户、媒体开始质疑智能家居的实际效果,市场销售的增长速度开始减缓,甚至部分区域出现了销售额下降的现象。2005年至2007年,大约有20多家智能家居生产企业退出了这一市场,各地代理商转行的也不在少数。
  融合演变期则是2011年至2020年。进入2011年以来,市场明显看到了增长的势头,由徘徊期进入了新一轮的融合演变期。行业也开始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趋势,如云社区、智能一体化等。业内也出现了不少实际运行效果良好的智能系统项目。
  接下来的3~5年,行业一方面进入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协议与技术标准开始主动互通和融合,行业并购现象开始出来甚至成为主流。
  问:行业存在的这些问题是如何造成的?如何解决?
  目前整个行业仍然存在着大量问题,尤其是标准不统一、设计力量薄弱、施工安装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问题影响着行业的发展。
  标准不统一。由于行业涉及IT、通信、电气、家居、装饰等领域的技术,达到同样的控制效果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案,因此行业实际上很难出现一个统一的标准。不仅在中国,欧洲和美国当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智能家居标准。当然,标准不统一并不代表这个行业没有标准,当前技术协议与标准较为混乱,但随着主流智能家居厂商的竞争合作秩序建立,将形成两到三个主流的标准协议。
  设计力量薄弱。与室内装饰设计一样,智能建筑设计也是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进行的设计,要根据空间大小、位置、室内装饰风格,合理地设计智能家居系统,尤其是对走线路由,控制开关面板的材质、位置、控制方式进行精心设计,配合已有的装饰环境对智能家居场景模式进行设计,这都需要由专业的智能家居设计人才去完成。而目前智能家居普遍的业务流程是由安装商的方案工程师,根据样板方案简单套用设计,个性化未能很好体现。
  施工安装水平参差不齐。当前,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施工安装人员大多未经过专业的培训,往往经由厂家或安装商简单培训就上阵了。缺乏家居布线、网络工程、设备安装、装饰工程的专业施工经验甚至常识,对各工种间的衔接配合也不了解,经常出现由于安装不恰当造成的质量问题。
  由于以上三个问题的存在,也让智能建筑、智能家居的实际使用效果大打折扣,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行业厂商加强联盟与合作,开展专业的智能家居设计师与安装工程师培训,并加强商家的服务意识。
相关检测设备:高强螺栓检测仪/门窗三性检测设备/水紫外辐照试验箱/建筑维护结构检测仪/抗滑移系数检测/

:李

关键词:试验箱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编辑精选

更多


宣传样本推荐图书

旗下子站

工控网机器人仪器仪表物联网3D打印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农业机械食品加工设备制药设备仓储物流环保设备造纸机械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化工设备电子加工设备水泥设备海洋水利装备矿冶设备新能源设备服装机械印染机械制鞋机械玻璃机械陶瓷设备橡塑设备船舶设备电子元器件电气设备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企业建站|旗下网站|友情链接| 兴旺通| 产品分类浏览|产品sitemap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加盟热线:0571-87759904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部:

关闭